增城招商引资时,对来增城的办厂的厂家提供各种便利。
出让土地,修建公路,通水通电,美化环境,减免税收,甚至连自己间屋都拆埋。。。。
但,
大片的厂区在东区开发区建好后,却不招收增城本地人,(起码电视上、报纸、zc173、58、贴吧、招聘会都鲜见)
只从外地输入大批外省人,(没歧视之意)增城人与外地人比例不及10分之1.
有传说厂家认为增城人不胜任他们的工作,所以“增城人”一概不招。
东区的厂以“吃碗面反碗底”描述不为过。
增城人就真的不胜任?
增城本地其实是有大批失业人口的,增城本地的失业率应该很高,就业形势本来就严峻。
但为数不多的“增城开发区厂区”却只供养大批外来人口,(有些外来夫妻双工人月入高达8~9千元)
他们平时省吃俭用,一毛不拔。
年底却将从增城挣的大量银票寄送老家建房子,很多4层5层以上,增城人自愧不如。
而增城的失业人口却苦无出路,活在“饥贫之中”。
很多增城人在本地找不到工作,(本来厂区就不多)
还要跑到“新塘周边东莞周边”的厂里做事,休假偶尔回来。
要不就在荔城打些散工,在增城只有高中文化的失业人员,
只能做洗车、厨房仔、做服务员、酒吧妹、帮人卖衫或者摩托佬等不体面的工作,每个月也就1500。
不是“整个增城”都是拆迁户,不是“整个增城”都富裕了,失业率其实还很高。
增城劳动部门、扶贫办、经发、人事等部门
“在其位不谋其政”
怎么不为“增城(本地)失业人口”做一些事?
(并非为增城人开小后门的便利,只为经常性的有公开又公平的进厂大门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