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爱亲广场论坛活动在小楼镇何仙姑家庙举行

[复制链接]
远观 发表于 2013-10-30 15:3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民热议“孝”文化

1.jpg

活动现场。


   (记者陈剑婷 陈演坛 见习记者魏楚均 文/摄)昨日下午,由市文明委主办,市文明办、小楼镇承办,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残联、增城日报社、市广播电视台协办的增城市深化文明城市建设“孝老爱亲”广场论坛活动走进了“孝”文化浓厚的小楼镇何仙姑家庙,吸引了众多观众现场讨论如何弘扬和发展“孝老爱亲”文化。

讨论点一:

小楼如何发扬何仙姑“孝”文化?


    在何仙姑家庙活动现场,坐满了小楼镇的居民群众,他们正在谈论何仙姑爱老敬老的故事,热议着论坛展板上“子曰: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的涵义。展板与背后的何仙姑家庙、仙姑塔融为一体,格外和谐。

    “小楼如何以孝女何仙姑为典型,发扬孝老爱亲文化,为构建和谐小楼做出努力?”论坛上,一居民迫不及待向小楼镇的领导提问。小楼镇党委委员汤勇勤耐心地回答:小楼的何仙姑孝文化得天独厚,一方面,小楼是孝女何仙姑的故乡,而且时至今日,一些孝老爱亲的故事还在延续着,故事就发生在大家身边。近几年,小楼的赵杨坤、黄玉娣先后入选“孝老爱亲”中国好人榜,在社会上产生强烈的反响。另一方面,小楼以仙桃为媒,每年举办何仙姑文化旅游节,对孝老爱亲的传承、宣传已是家喻户晓。接下来,小楼将把孝文化请进乡村道德讲堂,通过道德讲堂进校园、进村社,让身边的“中国好人”来宣传,让孝文化能口口相传;还将开展“开口说爱”行动,以学校为主阵地,发动全社会的人,珍惜身边人,对亲人说一句“我爱你”,希望每个家庭都能做到你尊我敬,家庭和睦,只有这样,小楼才会更和谐。

讨论点二:

如何真正做到“孝老爱亲”?


    论坛上,观众与中国好人、道德模范黄玉娣讨论了“老人被子女遗弃”的现象,与道德模范、增城好人邓国参分享了如何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做到“孝老爱亲”的见解。黄玉娣说道,遗弃老人,情法不容。“百善孝为先”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道德,无论什么借口,都不是遗弃年老亲人的理由。而且我国《刑法》明确规定,遗弃老人触犯刑法,最高可获刑5年。

    在邓国参看来,“孝老爱亲”不一定非得是轰轰烈烈的孝顺感人事迹,只要自己用心为老人们做一些简单的事,让他们感受到了爱,那就是孝老爱亲。邓国参的话让台下几名80后居民深受感触,他们都表示以后会多抽时间陪家人吃饭逛街聊天。

2.jpg

小楼镇相关领导回答市民问题。


3.jpg

现场市民提问。


讨论点三:

有什么机构能为智障人士提供服务?


    一名女士在论坛上提问:“我老家有一个亲戚,其中一个家庭成员是智障人士,因为家庭原因家人无法天天在家照顾他,请问政府有什么机构可以为他提供照顾和帮助?”市残联副理事长赖素君解答了这名女士的疑问,她说,目前我市在9个镇街中已建立了9个康园工疗站,永宁街、仙村镇正在选址待建。各镇街工疗站配备了娱疗、康复器材,围绕工疗、康疗、娱疗三方面展开工作,为精神病康复者和直立残疾人提供过渡性康复训练、职业技能培训、庇护性就业和支持性就业等服务。在工疗康复方面,也可以通过联系手工艺品加工业务,从广州市晶蓝灯饰有限公司、荔新纸业厂为康疗人员引入简单的手工艺加工工作,并可取得一定的经济收入。在康疗康复方面,康疗人员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在康疗站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进行简单、安全的基本康复锻炼,促进康疗人员身心的康复。

讨论点四:

    如何办理《老年人优待证》?持证有何优待?


     小楼镇政府一名工作人员表示,他父母已接近60岁了,他想知道怎样去办理《老年人优待证》?持增城《老年人优待证》是否只局限于在增城乘坐公交车有优待?市民政局社会组织党工委副书记陈锦铭详细地介绍了《老年人优待证》的申领对象、程序和持证的优待。他说,《老年人优待证》的申领对象是具有本市行政区域常住户口,年满60周岁以上的公民。需要申领的老年人可携带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已有广州市社会保障卡的需出示本人社保卡原件;委托他人申领的还需提供代办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到户口所在地村(居)委会办理登记,填写申领《广州市老年人优待证》的表格。持证人可享受乘公交车、公园博物馆门票等半价或全免的优待,60至65周岁是半价优待,65周岁以上享受全免的优待。增城的《老年人优待证》可在广州市十区二市享受公共交通的乘车优待等。

讨论点五:

    政府部门如何开展德育教育和“孝老爱亲”活动?


    一名居民感叹,近年来,学校在“孝老爱亲”的教育方面有很大的改变,他家的孩子及身边朋友的孩子越来越懂事和有礼貌,他想问问教育局是如何开展德育教育的,市文明办开展了哪些“孝老爱亲”活动?市教育局副局长陈笑弟重点讲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在教育中引导。教导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引导他们在家孝顺父母,主动承担家务,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二是在活动中渗透。组织学生做感恩德育作业,如为父母捶一次背、给父母递一杯茶、对父母说一句问候话、主动洗一次衣服、学习做一个菜等,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品德素质。市文明办副主任张育峰则对近年来我市开展的“孝老爱亲”系列活动进行了具体的阐述。现场观众对政府部门近几年举办的“孝老爱亲”活动都很满意,他们希望我市以后能继续加强孝老爱亲、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的弘扬和宣传,营造睦邻友好的社会风气。

    活动结束后,居民群众纷纷表示,这次论坛让大家充分感受了孝文化胜地浓厚氛围的同时,也让人明白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是家庭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追求。增城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2 显示全部楼层
augustus 发表于 2013-10-30 18:03:45 | 显示全部楼层
[s:9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超级大大只 发表于 2013-10-30 19:27:37 | 显示全部楼层
[s:9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新居民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