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严谨 于 2013-10-14 21:13 编辑
派潭镇,增城市北部最大的山区镇,7.71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占了6.9万。镇上第一个房地产项目皇马小镇如今正孤独而安静地伫立在杂草和泥泞中,残破的铁皮围墙内,野草已经高过人头,尚未完工的8层建筑上,吊车还维持着一年多前的姿势,而楼下一捆捆的钢筋也早已锈迹斑斑。 由于被增城市国土局认定为土地闲置和未按照合同规定及时竣工,这块已经投入超过3亿元的土地可能会被当地政府收回,而开发商广州(楼盘)皇马小镇投资有限公司(下称“皇马小镇公司”)不甘心遭受损失,打响土地保卫战,一纸诉状将当地政府告上法庭。
“(增城)市里已经成立一个工作小组,下周会组织双方进行一次协商。”10月9日,皇马小镇公司的代表刘丽(化名)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目前双方已经达成了项目尽快复工的共识,但关于未按期竣工的责任认定还存在分歧。
广州一位有多年闲置土地处理经验的官员对记者表示,收回土地使用权是闲置土地处理中最严厉的处置手段,但正常来说,盘活土地才是最终目的。“政府单方解除土地出让合同、收回土地一般都是针对未动工项目,收回已在建项目的很少见。”
停工泥淖、交地争执、工程纠纷、闲置异议、政商反目,这场不寻常的闲置土地“拉锯战”背后,折射出的是复杂的利益博弈和模糊的角色界限。分析人士指出,在这场纠纷中,当地政府既是民事纠纷的主体之一,又是行政处罚的执行者,很容易令角力的天平偏向一边,在国家大力整治闲置土地的背景下,这一事件无疑是一个值得深思和警醒的案例。
收地争议
“皇马小镇?没有听过。”派潭镇中心,多位当地人士都表示不知道这个项目在哪。在整个镇子内外,记者几经周折才在镇区外的两个村子之间找到了这个已经停工一年多的项目。
整个项目的外围只用铁皮简单地围敝起来,不少地方已经出现破损。铁皮和工地的大门上没有任何项目名称的标记,只有大门旁墙上的几张已经褪色的“中太建设集团皇马小镇工程工资发放表”暴露了项目的身份。
“停工很长时间了。”门卫拒绝了记者进入工地的请求,并表示不清楚停工原因及复工时间等详情。
虽然工地现场一片静谧,但围绕这个静静晒太阳的项目所发生的一系列争执却异常激烈。
皇马小镇本应在去年国庆期间就开售首批产品,“18栋别墅和商业中心都封了顶,代理、广告、沙盘都准备好了,销售中心也已经装修了一半,按计划首期能回款4亿元。”刘丽对一年前制定的销售策划案仍历历在目。
然而,皇马小镇并没有如期开盘。今年以来,增城市国土局接连发出的几份通知将这个项目的命运推向了跌宕的轨迹。
2013年1月17日,增城国土局发布《闲置土地调查通知书》,称皇马小镇公司在2010年11月17日取得派潭镇高村村、刘家村江备头面积为74561.3平方米、大埔村面积为92769平方米的2宗国有土地使用权后,未按原出让合同约定的期限及开发条件进行开发建设,涉嫌构成《闲置土地处置办法》第二条规定的闲置土地,增城市国土局将对该用地情况开展调查核实工作。
3月22日,增城市国土局发出《拟解除<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告知书》,指出皇马小镇未按照相应合同约定的时限开工或竣工,也未按要求申报延迟原由,已持续违反合同约定的开工竣工时限达6个月以上。根据《出让合同》的相关约定,国土局拟解除两份出让合同,并注销相关权利证书,收回土地使用权。
随后的4月15日,该局再次发出《关于协商土地违约处置事宜的函》,强调项目符合《出让合同》追究违约责任实施收地的条件。
5月16日,增城市国土局最终公布了《关于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通知》,详细披露了收回皇马小镇土地使用权的原因。
该通知显示,该项目的《出让合同》第十七条约定,受让人须在签订合同之日起8个月内完成项目所有立项、环评、规划等报批手续并开始开工,配套安置房须在签订合同之日起18个月内竣工,配套居住部分须在签订合同之日起24个月内竣工,配套旅馆业部分须在签订合同之日起30个月内投入运营;而第三十二条约定,受让人违反本合同约定的开工竣工要求中任何一项时限时,每天按成交价的1‰缴交违约金,持续6个月以上的,出让人可以单方解除出让合同,收回土地使用权,重新组织出让,地上建筑物所有权一并无偿收归政府所有。
经调查,皇马小镇的两个地块虽已取得部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并动工开发,但至今仍未竣工(包括配套安置房部分),也未按规定时限向该局申报延迟原因,已超过《出让合同》第十七条约定的竣工时间分别长达12个月及22个月。
因此,增城市国土局决定解除两份《出让合同》,收回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所有权一并无偿收归政府所有,这将意味着,皇马小镇公司之前投入的3亿元将“打水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