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村紫薇花园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公参参与公示公告

[复制链接]
ljmimg 发表于 2013-9-9 11:3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仙村紫薇花园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公众参与公示公告

一、建设项目概况
仙村紫薇花园工程项目选址增城市仙村镇基岗村,建设单位为增城市仙村镇人民政府,总投2000万元。本项目总用地面积约333800平方米(500.7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实施以主题花种紫薇为主的绿化种植;2、建设主景区花溪,3、花园主园路和一、二级园路,临湖栈道;3、入口广场、停车场、康体设施、园区主要休憩点;4、清理湖区岸边碎石,增设防护设施;5、园区给排水、自动喷淋系统;6、园区公共照明;7、园区相关公共配套设施用房(包括厕所、管理用房、驿站和经营性用房等)。
二、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概述
施工期:主要产生施工废水、废渣、施工噪声、施工粉尘等
运营期:游客和工作人员生活污水,机动车尾气,水泵、风机等机电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及车辆噪声,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
三、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要点
施工期:① 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和工艺;②大噪声设备适当隔声、控制夜间施工;③工地定时洒水降尘,散装物料采取封闭式拆卸,减小扬尘影响;④工地污水净化后循环使用,多余部分排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
运营期:①生活污水经过二级生化处理后,再经深度净化,后全部回用与绿化灌溉、喷洒路面等;远期当市政管网接到项目后,可以接到市政管网、送市政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②通过绿化措施净化动车尾气。③风机、水泵等辅助设备噪声采取相应隔声、减振处理;④生活垃圾收集后交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四、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要点
本评价对建设项目所在位置及其周围地区进行了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调查与评价,对项目的排污负荷进行了估算,分析了该项目外排污染物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及对策。
本项目建成后,采取各项污染治理措施和防护措施,对周围环境将不会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同时外环境对本项目的影响也在可接受的程度。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本项目在拟选址进行建设可行。建设单位必须严格遵守“三同时”管理规定,完成各项报建手续,切实保证本报告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
五、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和相关资料查阅的方式和期限
公众认为必要时向可建设单位或环评单位索取补充信息和报告书简本,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增城市仙村镇人民政府,联系人:陈桂明,联系电话:020-82936601,
传真:020-82936601。
环评单位:广州环发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联系人:孙翠娟,联系电话:(020)83192812,
传真:020-83372531。
报告书简写本以及资料索取截止日期为本公告公布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
六、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主要在项目附近区域,其他关心本项目的公众也可提出意见建议。
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包括公众对该项目在环保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七、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
公众可通过电话、传真等形式向建设单位或环评单位提出意见和建议。联系方式如上文所列。
八、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
公众可在本公告发布起,10个工作日内向建设单位或环评单位提出意见和建议。


广州环发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2013年9月4日


附:《仙村紫薇花园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写本

1、        项目基本概况
1.1 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仙村紫薇花园工程项目
建设单位:增城市仙村镇人民政府
建设性质:新建项目
建设地址:增城市仙村镇基岗村,项目位置见图1.1-1
投资规模:2000万元人民币
工程规模:总用地面积约333800平方米(500.7亩)
1.2项目建设内容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实施以主题花种紫薇为主的绿化种植;2、建设主景区花溪,3、花园主园路和一、二级园路,临湖栈道;3、入口广场、停车场、康体设施、园区主要休憩点;4、清理湖区岸边碎石,增设防护设施;5、园区给排水、自动喷淋系统;6、园区公共照明;7、园区相关公共配套设施用房(包括厕所、管理用房、驿站和经营性用房等)。

2、        施工期污染源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废水主要来自于暴雨地表径流、地下水渗出、施工废水及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等。
本项目施工期的大气污染源主要有施工扬尘、施工机械燃料燃烧尾气和临时食堂油烟等。本项目施工期的大气污染物均为无组织排放。
本项目工程施工期噪声源主要为施工机械和车辆运输产生的噪声。施工过程将动用挖掘机、空压机、钻孔机、风镐等施工机械,这些施工机械在进行施工作业时产生噪声,是对临近敏感点有较大影响的噪声源。此外,一些施工作业如搬卸、安装、拆除等也产生噪声。
本项目施工期固体废物来源主要是建筑垃圾、工程弃土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其中建筑垃圾和工程弃土的产生量较大,主要包括余泥、渣土、水泥木屑、碎木块、弃砖、水泥袋、废纤维、碎玻璃、废金属、废瓷砖等。
本项目施工期水土流失的主要是地表开挖、弃土堆放等施工活动产生的裸露地表在雨水侵蚀下形成的。在工程施工中,裸露的土壤,尤其是土方填挖,陡坡、边坡的形成和整理、弃土的堆放等,会使土壤结构会受到破坏,抵抗侵蚀的能力将大大减弱,在雨和其它条件的干扰之下,形成水土流失。
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不但会影响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而且还产生泥沙(悬浮物)作为一种废物或污染物外排,对周围环境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雨水径流将以“黄泥水”的形式排入水体,对受纳水体的水质噪声不良的影响,污染下游水体。

3、        营运期污染源分析
营运期生活污水主要为员工和游客洗手水。污水产生量平均为11.0m3/d、高峰期为21.0 m3/d。
建设项目营运期废气主要为区内汽车尾气。
根据规划旅游区的接待人数估算,平均每日进入规划区停车场的各类车辆数约50辆次左右,高峰期在100辆次左右,汽车尾气排放量很小,汽车尾气污染源不做详细计算。
本项目营运期噪声污染源主要有供排水的水泵房、风机等设备的噪声,停车场机动车噪声,人群活动生活噪声等。上述噪声源声压级从60~85dB(A)不等。
营运期固体废弃物主要是生活垃圾,产生总量平均约0.5t/d、182t/a。

4、        主要环保措施及环境影响评价

施工期:① 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和工艺;②大噪声设备适当隔声、控制夜间施工;③工地定时洒水降尘,散装物料采取封闭式拆卸,减小扬尘影响;④工地污水净化后循环使用,多余部分排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通过上述措施,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可得到良好控制,建设单位应加强施工管理,将施工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如此,施工期环境影响可接受。
运营期:①生活污水经过二级生化处理后,再经深度净化,后全部回用与绿化灌溉、喷洒路面等;远期当市政管网接到项目后,可以接到市政管网、送市政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②通过绿化措施净化动车尾气。③风机、水泵等辅助设备噪声采取相应隔声、减振处理;④生活垃圾收集后交环卫部门统一处理。通过上述措施,营运期的污染物可得到良好控制,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5、        综合结论

本项目建成后,采取各项污染治理措施和防护措施,对周围环境将不会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同时外环境对本项目的影响也在可接受的程度。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本项目在拟选址进行建设可行。建设单位必须严格遵守“三同时”管理规定,完成各项报建手续,切实保证本报告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新居民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