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派潭经验 推进垃圾分类 打造生态旅游

[复制链接]
维持 发表于 2013-8-12 11:4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月7日,广州市市长陈建华到增城调研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时,对派潭镇生活垃圾循环利用中心变废为宝,将有机垃圾制作成有机肥大为称赞。陈建华说,派潭镇的垃圾分类工作,尤其是农村垃圾分类的推广走在广州各区市前列,值得借鉴推广。

--------------------------------------------------------------------------------

1.jpg

派潭村民自觉将垃圾分类倾倒。


2.jpg

派潭垃圾转运压缩车间。


■记者陈婉婷 实习记者邓瑜华/文
      叶锦涛/摄 通讯员吴国威
  
    派潭镇是生态旅游开发区,环境是立镇之本。今年以来,派潭镇投入当地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即1000万元,大手笔整治环境卫生,以优美的城乡环境为基础,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打造生态旅游大镇。

  推广垃圾分类

  先从整治环境卫生做起
       

    日前,记者驱车驶入派潭圩镇,不到500米的路程便看到有三名环卫工人在路面清扫。圩镇的街道上尽管免不了有零星垃圾,但地面整洁,走在街道上,令人倍感舒适。“除了圩镇,村场、内巷也十分舒适干净。”经常到派潭镇游玩的东莞游客何先生说。

    自2011年10月份起,派潭镇党委、政府立足提升绿色竞争力,以为群众谋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创建广东省卫生镇的目标。2012年起,派潭镇更将百日清洁行动常态化,彻底清理河道、河涌、池塘漂浮垃圾,全面推进改路、改厕、改水项目。实施水源保护及农村污水治理,开展派潭河流域整治,建设“预处理+人工湿地”、“预处理+厌氧水解池”等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全镇1/3以上村完成污水治理工程。同时,开展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做好村庄及主干道沿线绿化,2011年以来全镇新增和改造绿地面积3.5万平方米。2012年底,派潭镇创卫成功,成为我市首批省级卫生镇之一。优美的城乡环境,为派潭镇垃圾分类的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村规民约的方式,由村两委干部及其亲属带头,着力解决农村家禽放养、杂物乱堆放、小广告乱张贴等三大环境卫生问题。今年以来,派潭镇34个村基本完成‘五场’建设,落实‘门前三包’等制度。”派潭市政所工作人员潘文清说,村里的环境卫生搞好了,村民生活舒适了,谁还愿意再回到环境脏乱的过去?因此,垃圾分类的推广便有了扎实的基础。

  垃圾分类试点村初见成效

  年底将在镇内全面推广


    “干湿分开放,‘有用’放一旁。”亚口冚村是派潭镇首批垃圾分类试点村之一,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村中大多数村民已经慢慢习惯了垃圾分类。由于农村家庭保留着对可回收垃圾自行留放变卖的习惯,因此,派潭镇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工作试点按“干、湿、有害”三类进行分类,并投放到垃圾收集点密闭式铁桶内,再由车箱中设置了三格的吊桶垃圾运输车分类清运。

    “这是我自己分类的,干湿分开放,平时也是这样分的。”在亚口冚村江西坳巷,张阿姨对自家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在放置湿垃圾的桶里,记者看到有剩余的食物、树叶等,干垃圾桶则放置了纸屑、烟盒等,而一些可回收的胶樽、塑料瓶,张阿姨就放置在屋旁一角落中。在亚口冚村经营食杂店的老板赖锦泉屋外同样放置了一个“干”垃圾桶,而“湿”垃圾桶则放置在厨房中。对于可回收废弃物,则用一个大袋子装起来。正如张阿姨、赖锦泉那样,亚口冚村多数村民的家门前均放置了“干”、“湿”两个垃圾桶,村中在一定范围内设置了多个“干”、“湿”垃圾分类收集点。记者走近一个垃圾分类收集点细看,只见两个“干”垃圾桶里除了一些纸屑外,还有废弃的衣物,不见湿垃圾混杂在里面。走在亚口冚村,不仅村道整洁,内巷,明渠也十分干净,鲜见垃圾或禽只的粪便。

    派潭镇建立了一套以月查互评、以奖代拨为核心的农村环境整治考核管理体系,出台了以《派潭镇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建设实施意见》为核心,以《派潭镇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工作实施方案》、《派潭镇开展农村清洁百日行动工作方案》等为配套的“1+N”环境卫生治理实施体系,考核结果纳入村干部年终目标管理考核。每月组织检查组对各村进行一次实地检查、交叉检查,根据考核结果,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各村实施奖励。同时,派潭镇将农村环境整治当作一项长远“投资”,镇财政每年固定安排近750万元资金,今年更是投入1000万元,用于村庄环境整治、考核、垃圾收运处理、硬件更换、维修等工作。

    通过典型培育、以点带面,派潭镇相继建立了邓路吓村、亚口冚村两个广州市卫生试点示范村,并定期组织各村开展学习观摩活动,形成“赶学比超”的工作氛围。据悉,从今年10月份开始,结合有关奖励机制,派潭镇将从全镇34个村和一个居委会中各选取一个合作社(一个社区)进行试点,并在10月底进行垃圾分类考核。11月份,各村再选取三个合作社(三个社区)进行试点并考核。12月则全面铺开,进行定时定量的的抽检和考核。

  配套垃圾分类设施

  构建垃圾分类推广基础


    当天下午4点到5点,垃圾收运车一辆接一辆进入派潭镇垃圾循环利用中心,“干”垃圾与“湿”垃圾经过二次分拣后,分别运输至有机垃圾处理车间与垃圾转运压缩间。经分拣后无回收价值的“干”垃圾随之被倒入压缩箱内压缩。在厨余垃圾处理车间,环卫工人用耙子将厨余垃圾推向传送带,经过粉碎、脱水、发酵、除臭等程序后,粉末状的粉料从出料口排出。

    “派潭镇以往每天产生的垃圾是60吨,经过分类与垃圾循环中心的处理后,垃圾减至40吨,其中,36吨是生活垃圾,4吨是餐厨垃圾。”派潭市政所工作人员潘文清说。一个压缩箱压满生活垃圾后重约14吨,相当于以往8辆垃圾车收集的总和。餐厨垃圾经过有机车间处理后,无臭无味,可作绿化肥料使用。

    派潭镇生活垃圾循环利用中心总投资约600万元,占地面积约5亩,中心内建有垃圾转运压缩间、有机垃圾处理间、再生资源处理间、污水处理池、环卫工人休息间以及中小学教育基地等功能区,日处理生活垃圾能力达110吨。

    截至目前,派潭镇已为农村配发干、湿垃圾桶4万个,建设密闭型垃圾分类收集点500个,建成日处理量100吨的生活垃圾压缩站1座。“源头分类,桶装收集,定时清运,分类处理”的农村垃圾收运管理模式有效试运行。增城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2 显示全部楼层
porper 发表于 2013-8-12 12:4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都一样的,,最终都是环保局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stony 发表于 2013-10-16 14: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讲真果句,作用真的不大~~只要看见是桶就往里丢的~~你们有关部门回去慢慢挑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新居民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