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滩吓岗村的黄皮畅销珠三角 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复制链接]
发觉 发表于 2013-7-5 10:5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游客和种植户在采摘黄皮。


2.jpg

一筐筐黄皮等待装车运往市场销售。


记者盛小霞 杨永红文/摄

    “看,这些田头地里种的都是黄皮树,我们村的种植面积已达800多亩。”在石滩镇吓岗村,村党支部书记李盛宗指着远处的黄皮种植基地骄傲地说。该村人均种植1亩黄皮,村民对黄皮这种独具岭南特色的水果情有独钟,而黄皮也成为该村农民增收的法宝。

吓岗黄皮畅销珠三角

    走在吓岗村的村道上,只见房前屋后,成片的黄皮树包围着整个村庄,一串串黄澄澄的黄皮果挂满枝头,散发出特有的果香,让人垂涎。记者走进黄皮果园时,村民李伯正挑着一担肥过来,记者和他聊了起来。李伯说,多年来,村民们已经养成大量用农家肥种黄皮树的习惯,大家肩挑手提把猪粪、鸡粪、厩肥等农家肥都施到自家的果园去,让土壤变得更肥,让黄皮树长得更好。李伯说,他种植黄皮已经有10年了,每年的6月下旬至7月上旬,正是黄皮成熟的时候,每天早上在村口简陋的市场里,外地果贩排着长龙等着上门收购,远销到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和香港,深受当地顾客青睐。“每次都是我们采摘多少他们收购多少,而且一年比一年好卖,价格也基本呈上升趋势。”李伯说,目前黄皮每公斤收购价在10元左右,品种好的鸡心黄皮可卖到12元/公斤。李伯预计,他家两亩多的黄皮,今年的销售收入有望达到2万元。在村委办公室前的空旷地上,记者见到了从新塘前来收购黄皮的张先生,他说:“吓岗村的黄皮确实不错,品质好,很受市场欢迎。从上周开始,我们每天都来收购黄皮,每天可收购几千斤,收购的黄皮会运到深圳、香港、广州等地销售。”

发展黄皮产业让村民增收

    据村党支部书记李盛宗介绍,吓岗村种植黄皮有二三十年历史,刚开始只是小面积种植,后来发现了黄皮树具有病虫害少、适应性强、管理比较粗放、果味品质好、市场供不应求等诸多优点后,村委调整产业结构,以黄皮产业为龙头,把村里的荔枝树全部砍掉改种黄皮。近几年来,种植黄皮让村民尝到了甜头,农户全部洗脚上岸,不再种植水稻。如今,几乎家家户户都种了黄皮,全村的种植面积从以前的几十亩逐渐发展到现在的800多亩,年产黄皮400—500吨。每户最少可以有一万多元收入,种植多的可以有4—5万元收入。吓岗村更是成为增城最大的黄皮种植专业村、黄皮种植科普示范基地。由于吓岗村群山环绕,四季山泉水长流,土地肥沃,加上种植的是优质的鸡心黄皮、白糖黄皮等品种,所产的黄皮具有果大、味甜、无渣、色鲜、肉厚等特点,深受客商欢迎。

打造吓岗黄皮品牌

    黄皮是广东人熟悉的夏季水果之一,生津止渴、消食健胃,民间也喜欢拿水煎黄皮叶来防治感冒,或者用黄皮树根来治气痛。黄皮的果皮和果核也都是入药良材,有利尿消肿、行气止痛等功效。对南方人来说,黄皮称得上一身是宝。

    李盛宗告诉记者,为了给村民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村委会为农户引进先进的黄皮栽种技术,邀请农技专家现场开展日常指导和培训讲座,加大种植科技含量,为吓岗村民实现增收创造条件。

    就未来的发展,李盛宗谈了他的设想:下一步将引进黄皮新品种,加强吓岗黄皮的市场推广。吓岗黄皮在今年的中国广州(增城)国际荔枝文化旅游节上展出,得到了诸多好评。今后将着力塑造吓岗黄皮品牌,将其打造成为珠三角地区的“水果珍品“、“黄皮之王”,探索一条长久的绿色经济发展之路。同时,利用品牌优势,在“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上狠下工夫,引导种植户实现生产科技化,为农民增收开拓新路子。增城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2 显示全部楼层
增城门窗 发表于 2013-7-5 16:2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鸡蛋黄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胜胜胜 发表于 2013-7-6 20: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新居民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