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优美城乡 建设宜居增城
(记者陈婉婷)自我市致力打造精细美城乡容貌和推广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以来,各镇街、各职能部门严格按照“五个统一”的标准,抓好农村“五场”建设,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促使农村环境卫生实现“五个没有”(房前屋后没有零星垃圾;集镇(墟场)村间没有散放垃圾;公路沿线没有散落垃圾;河库塘渠没有漂浮垃圾;田间地头没有有害垃圾),城乡环境卫生实现“四个提升”(提升保洁标准;提升保洁队伍;提升保洁制度;提升设施水平)。
建章立制,确保管理到位
我市紧紧围绕“大建设、大管理”的理念,相继出台了《增城市城乡管理综合提升工作方案》、《增城市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责任分工工作方案》以及《增城市城乡环境卫生综合管理考核工作方案》(以下简称“考核工作方案”),依照“考核工作方案”,从2012年7月份起,对全市11个镇街和282个行政村结合日常督查、市民投诉、领导督办、上级检查等形式,进行定性定量考核,督促镇街、村社做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协调城乡和区域环境卫生平衡发展。通过加强日常督查和考核,提高了各镇街和责任部门对农村环境卫生、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问题的重视,我市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此外,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和强化监督员责任等,将村民的问题交给村民管,攻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中的疑难杂症。并通过在农村范围内开展“五场建设”,整体提升村容村貌。
加强环卫队伍建设,落实“五个统一”
截至2013年4月,我市全日制用工的环卫工人共有4174人,其中实行社会化管理的共有3868人,占全市环卫工人总数的92.67%;实行镇(街)政府直接管理的环卫工人共有306人,占7.3%。由于原社会发包服务不规范,很多承包合同对承包方的责任、义务、保洁标准、工人工资福利待遇标准、管理要求不具体不完善,导致合同履行中出现工人福利待遇较差等问题,环卫作业队伍未能达到“五个统一”要求。
2013年4月以来,我市大力加强环卫工人队伍建设。按照广州市的统一部署,我市对全市环卫工人福利待遇问题进行了全面调研,为提升全市环卫工人工资待遇提供决策依据;改革市环境卫生作业管理体制,调整环境卫生服务的发包方式和发包范围,在招标文件或承包合同中明确环卫作业工具标准、环卫工人着装标准、环卫工人工资福利待遇问题以及作业人员队伍素质要求等;建立环卫作业队伍竞争机制,提高环卫保洁作业水平。各镇街按照建立“五个统一”环卫保洁队伍的要求,加强了环卫队伍建设,着重统一规范环卫工人作业服装、作业工具等。
抓准环卫保洁突破口,完善垃圾收运处理系统
垃圾收运处理设施设备完善与否是一个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成效高低的关键。通过抓准环卫保洁突破口,加大资金投入,我市的垃圾收运设备逐渐配齐完善,垃圾压缩处理站建设进展顺利,第六资源热力电厂项目即将进行第二次项目环评公示……我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得到进一步完善。其中,在完善垃圾收运设备方面,荔城街在主要道路增设了垃圾分类收集容器650套,为小区配套了垃圾分类收集容器1600套;小楼镇新增垃圾分类收集点51个、分类收集铁桶200套、胶桶100套,购置垃圾压缩车2辆、小型箱式收集车1辆(配备13个垃圾箱);派潭镇采购了垃圾分类收集手推车123辆,设置垃圾分类收集点473个、垃圾分类桶100套。目前,北部三镇已基本完成“一镇(街)一站(垃圾转运站)”建设任务。其中派潭镇已基本完工,计划于5月份投入试运营;小楼镇计划6月份竣工;正果镇计划6月份投入使用。
建立督查机制,细化城乡环境卫生管理
2012年以来,我市开通了城乡管理专线,一旦发现城乡环境卫生问题,市民可拨打广州城市管理投诉专线“12319”或致电市城乡管理专线电话“82712319”反映。市城管办将根据群众反映,针对突出问题,由专人督办督查,对整改不及时的存在问题由媒体予以曝光,以周报的形式向全市通报城市管理的工作情况。同时,成立了巡查小组,每日对城乡环境卫生进行不间断的巡查督导, 根据巡检发现的问题,向相关责任单位、镇街发出督办函,限期整改。增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