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党委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
记者严洁君 通讯员张则栋 郑雨畴
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妥善处理好基层工作各种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从去年4月底开始,朱村街按照市纪委的要求,坚持“前移关口、及时纠正、改进作风、加强服务”的思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通过先试点、后铺开的方式,不断推进构建市镇村三级纠风网络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在党委政府与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较好地推动了全街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
广泛宣传 全面启动纠风网络建设
为把三级纠风网络建设落到实处、抓出实效,朱村街党工委、办事处把三级纠风网络建设试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抓好落实。该街组织召开了专题会议,提出了纠风三级网络建设要以及时发现并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为重点,真正做到纠风于初始,防风于未然。同时组织各村(居)“两委”干部和街道办部门负责人召开动员会,通过手机短信、街道网站以及张贴《通告》、派发宣传单张等方式,向全街广大干部群众广泛宣传三级纠风网络的含义、目的、职责、举报内容以及举报投诉方式、渠道等,不断提高干部群众对纠风工作的认识和参与的积极性,有力推动了构建三级纠风网络试点工作的开展。
加强领导 建立纠风网络机构
朱村街成立了以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纪工委书记为副组长的朱村街构建三级纠风网络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街构建三级纠风网络工作,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延伸纠风工作触角、畅通村情民意渠道、构建三级纠风网络”纠风工作思路,制定了《朱村街开展增城市构建市镇村三级纠风网络工作实施方案》;组建了街纠风工作组,组长由纪工委书记担任,副组长由监察室主任兼任,成员从监察、组织、综治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纠风工作组与监察室合署办公;分别选聘了10名基层经验丰富、有较高政策水平及作风正派的专职驻村干部和40名公道正派、资历深厚、愿意为村(居)民服务的农村老党员担任村级纠风联络员,其中各村一名纠风联络员兼任廉情预警信息员。同时,通过集中培训和个别培训的方式,对所有选聘的村级纠风联络员进行了培训,提高了他们的履职能力。
健全制度 形成纠风网络长效机制
为确保街、村两级纠风网络的顺利进行,实现与市纠风办工作的有效衔接,朱村街建立完善了一系列的工作机制以及管理制度,包括投诉机制、质询机制、“两会”制度、评定等级机制、信息库机制、纠风信息反馈机制、纠风信息等级结果运行机制、跟踪检查机制以及《纠风工作组职责》、《纠风联络员职责》、《纠风联络员工作守则》、《纠风联络员选聘、管理、考核实施办法》和《纠风工作保密制度》等。同时,把构建三级纠风网络与落实农村廉情预警工作有效结合,创新建立纠风信息收集—分析—反馈—运用—跟踪的工作机制,制定了《朱村街三级纠风网络机制等级评定办法(试行)》,实施纠风信息“三色”等级整改处置,有效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惩罚体系建设。
积极探索 初步建成纠风网络体系
市镇村三级纠风网络建设对朱村街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朱村街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在秀山村进行试点。在试点期间,街纠风工作组对试点单位进行了全程跟踪指导,针对试点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各项制度,探索和积累构建村一级纠风网络经验,从而初步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村一级纠风网络建设模式,并于去年8月在全街各村全面铺开,既提升了街、村两级纠风网络工作水平,又加强了与市一级纠风网络的衔接和联系,初步建成了三级纠风网络体系。
限时查办 确保纠风网络有效运行
如何确保纠风网络有效运行?这是朱村街党工委和政府一直思考的问题。围绕“小问题不出村、一般问题不出街”的目标,朱村街强化村级纠风联络员的责任,要求纠风联络员对责任辖区内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问题进行全面监控,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街纠风工作组接到情况报告后应立即联合相关职能部门或村(居)展开调查,并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责令涉及单位限期改正错误,然后将调查情况和整改情况及时向举报人反馈,同时以书面、通报等方式,每月向各村(居)反馈纠风信息,做到“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去年6月初,朱某等10户经营业户写信到市监察局反映,希望搬入朱村新建市场但遭市场管理人员阻挠并指使工商部门不发营业执照的问题,朱村街纠风工作组获悉后,立即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查,不仅召集经营户代表召开会议,详细了解相关情况,还邀请工商管理局增城分局有关人员当面向经营户通报了朱村街新建市场虽已建成但仍未核发市场登记证等情况,并承诺只要申办材料齐全、符合程序,不发生故意刁难或不发营业执照的情况。通过街道和有关职能部门耐心细致的解释宣传工作,反映情况的经营户均表示理解。据统计,纠风网络建设试行至今,朱村街纠风工作组共接到纠风案件10宗,全部处理并办结回复,较好地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增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