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项目征地拆迁不做“一锤子买卖”
抽签现场。
记者周影红 陈楚红
通讯员 廖柯 文/摄
“终于盼到在这栋新房子过春节了!”增江街初溪村荔枝山合作社村民文伯坚一家人高兴地站在新家门前合影留念。2012年12月29日,增江街道办事处和市住房保障办联合举行初溪村荔枝山合作社拆迁安置房抽签分配仪式,37名村民户代表依次有序抽到新的房子。这标志着北汽(广州)自主品牌乘用车技术改造项目征地拆迁安置工作顺利进入搬迁阶段。
北汽项目选址增江街初溪村,首期用地1247亩,需新征用地418亩。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情况下,增江街党工委、街道办事处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以人为本,高效、顺利推动征地拆迁安置工作,实现了拆迁工作“零上访、零强拆、零事故”。
依法开展工作——
实现群众“零上访”
北汽项目建设需要面对“三大任务”,一是要完成418亩新征地工作,涉及初溪村委会及其属下6个经济合作社,二是整体搬迁荔枝山合作社43户农户,三是平整一座总土石方工程量约242万立方米的石头山。这无疑是摆在增江街面前的几道难题。
但是,两年多以来,北汽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平稳推进,至今没有发生过一起越级上访或群众集体上访事件。记者了解到,增江街的“法宝”就是依法依规、合理合情地开展群众思想工作。
为了保障北汽项目顺利推进,增江街专门成立以街道办事处主任为组长的专项工作领导组,下设谈判、测量、资料三个小组,由3名街道分管领导担任小组长,抽调20多名有丰富工作经验的领导干部,常驻北汽项目用地现场,全力以赴开展工作。
“那段时间,街道办主要领导带头、工作人员和村干部都是‘五加二’、‘白加黑’地开展工作,去年从没休过一天假。”初溪村上坊合作社干部姚叔说,“在征地拆迁工作正式启动后,增江街的主要领导亲自到村社开展宣传发动工作,解读征地拆迁方案、宣讲政策、解答疑惑。有一年多的时间,由于白天要完成其他工作任务,每天都是利用晚上的时间,同村社干部群众聊天到深夜12点才离开,获得了村民群众的理解和信任。”
因此,征地工作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得以完成。2011年4月才启动征地工作,短短两个月后,北汽项目顺利举行奠基仪式,同年12月底,安置房项目顺利举行开工仪式。2012年6月,北汽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同年10月份,项目红线范围内石头山爆破和土地平整工作全面完成。
增江街党工委书记郭伯和向记者介绍了工作经验。个别村民封建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认为土地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卖地等于败家,组员们就带他们走出去参观新农村建设、城市化的成果,用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村民发展的必然性;个别村民对眼前利益看得比较重,漫天要价、无理取闹,甚至还拉伙其他村民形成“抱团”进行抵触,组员们就坚持不懈跟他们宣讲政策、发展形势和福利,让他们开拓视野,主动配合起来;群众反映的历史遗留问题,组员们耐心协调,全部得以合理解决。
坚持公平公正——
一把“尺子”量到底
初溪村党支部书记文细达告诉记者,增江街的领导干部深入群众帮助解决了很多历史遗留问题,根据群众提出的一些合理要求,帮助个别村民实现就业等,因此征地工作得到了绝大部分村民的支持。但是,也有极少数当地村民为了获得更多的征地赔偿违法抢种青苗的情况。“这样的行为影响了公平,其实损害的也是大部分村民的利益。”文细达说,“增江街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坚决采取依法强制清除青苗等行动,既打击了个别村民企图非法获取利益的思想,也消除了大部分村民的不满情绪。”
增江街道办事处主任卜永彪介绍,两年多以来,征地拆迁工作组按市委的要求,坚持在推进工作中做到“有勇有谋”,对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补偿一丝不苟,反复测量、核对,积极帮助村民解决合法合理合情的问题,确保每一户的合法权益得到落实。同时,对个别妄想牟取私利的行为坚决予以打击,共出动近20次大小行动对违法抢种青苗、乱搭乱建、阻挡施工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实现了全力保障北汽项目顺利推进的目标。
增江街北汽项目专项工作小组的王抗成全程参与了征地拆迁工作。他说,北汽项目征地拆迁工作纳入领导干部绩效考核,要求组员严格按照规定办事,坚决做到政策公开、标准公开、程序公开。对此,初溪村村民有自己的评价:“一把‘尺子’量到底”。
2012年9月份,增江街全部完成北汽项目7个被征地单位的土地征地、附着物、山坟、青苗补偿等工作。目前,北汽项目建设红线范围村户全部签订搬迁补偿协议。
保障村民利益——
不做“一锤子买卖”
据了解,为了妥善处理北汽项目扩征地涉及的荔枝山合作社村民搬迁安置问题,同时满足北汽集团的倒班宿舍和高管用房的需求,增江街创新地采取市场运作的方式,公开出让华立学院西侧初溪村的112.791亩储备土地,将安置房区与东区工业园区的配套生活设施融为一体,并纳入“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这个方案得到了市政府的大力支持。2011年10月,通过公开竞拍的方式,广州市市政集团公司拍得该地块市场开发权。接着,增江街按照市委、市政府“百日会战”部署,全力确保北汽项目生活配套区和农民动迁安置房建设的顺利推进。
2012年9月,安置房两层半高双拼联排住宅全部完工,均配置了水、电等设施,进行了室内外装修,达到了交房入住条件。目前,安置房高层住宅全面竣工并完成验收。新建成的安置房融入“荔城·一品山湖”保障房项目,并为荔枝山合作社配建商业建筑面积800平方米。该合作社可通过出租铺面增加集体收入,预计每年可为该社集体经济创收200万元以上,每年人均分红可达1万多。农民安置房成了配套设施完善的城市小区,有联排住宅、有洋楼、有商铺,具备了较好的市场价值,未来升值空间较大。
“通过市场运作,安置房区不再是过往简单、零散的拆了后再盖的房子,而是采取商住结合式的安置模式。”卜永彪说,“能促进该社集体经济持续增收,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完善村民生活娱乐配套设施,实现农村社区化管理,打造了增江街新农村新社区的样板,更长久、深远地维护了村民的利益。”
2012年12月29日,在市人大代表、市公证处等人员的监督下,荔枝山合作社的户代表依次走向主席台,抽取属于自己的新房子。看着新建成的小洋房,村民代表们纷纷表示:“现在看来,增江街为我们考虑得很周到很细心,除了补给我们小区式管理的新房子,还给合作社预留这么多的商铺,让我们收入高了,住的条件也得到改善。现在就等着春节前分配高层住宅,我们以后就可以放心地做城里人了。”增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