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婉婷 孙毅强
时值隆冬,在派潭白水寨瀑布山脚的上九陂村北山新社,村民为到访的游客端上了一盘热呼呼的派潭番薯。天虽寒冷,但村民们脸上不泛喜悦之情,心里暖和和的。村民告诉记者,通过扶贫开发和名村名镇建设,他们告别了世代杂居的泥砖房住上了新式别墅,“晚上做梦也会笑”。
通过借力广州市、对口帮扶区和企业集中资金,以镇区、园区、典型村庄为重点,以“缺什么补什么”为原则,我市谋划了73项总投资8.4亿元的名镇名村建设项目,着力增强城镇公共服务功能,改善生态产业发展环境,增强产业承载力。两年来,名镇名村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8亿元,完成计划投资的80%。我市名镇名村建设实现“一年见成效”,正向“两年实现目标”迈进。
北部山区医疗、教育、养老与中心城区接轨
在广州市各对口帮扶区以及房地产名企的大力帮扶援建下,按照高标准、现代化要求,采取原建筑装饰改造、新建等方式,派潭上九陂北山社整村改造、派潭医院、派潭敬老院,小楼何仙姑文化旅游商业街、约场村邓鹧鸪社农民新居、小楼幼儿园,正果大道、正果水厂、正果安置房等一批涉及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教育卫生保障等各个方面的公共服务设施硬件建设和软件设施得到了升级改造。派潭医院床位由原来的不足200床提高至300床,派潭敬老院的房间由不足100间增加至300间,规模与接待能力得到巨大提升。这些民生工程项目的推进,使北部山区群众的医疗、养老以及教育水平与中心城区逐渐实现接轨。
镇村基础设置不断完善
在扶贫开发和名镇名村建设过程中,通过“新建一批、拆改一批、装饰整治一批、美化亮化一批”的方式,采取加坡屋顶等形式,北部三镇各镇镇区、园区道路环境、主干道两侧面貌焕然一新,体现了当地的文化特色,提升了镇区整体形象。北部三镇各镇镇区、园区主要道路、供水、排水等市政基础配套设施水平得到了升级改造,提升了旅游接待能力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
2011年至2012年开展的北部三镇与中南部54条村的农村污水治理工作惠及32万人,农村污水治理率达72%。2011年新建的15848盏路灯覆盖84条北部山区镇。同时通过道路硬底化,泥砖房、危房改造等,实现农村“水清、地洁、环境美”。
扎实推进名镇名村建设
据悉,按照“创建基础好、群众有愿望、班子有能力、区位有优势”,且具有较强代表性和推广性的原则,2011年至2015年,我市计划完成1个名镇和28个名村的创建。其中,派潭镇为广州市级名镇创建点。在项目规划建设当中,我市将以完善镇、村基础设施为基础,以实施镇、村环境及景观综合整治为突破口,以发掘和拓展地域资源禀赋,整合提升特色优势为基本路径,体现当地特色,丰富名镇名村建设内涵。围绕名镇名村项目建设“一年见成效,两年实现目标”的要求,我市将贯彻“目标倒逼进度,时间倒逼程序,监督倒逼落实”的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名镇名村项目建设。增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