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的"眼"奔驰的"鼻" 点评国产车模仿名车秀

[复制链接]
玩野咩 发表于 2008-11-5 16:0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模仿秀连连看

普通车子贴上名牌车标招摇过市,有的人认为是“自娱自乐”,也有的人认为是“虚荣”,心理在作祟,众说纷纭。但仅就相似度而言,恐怕汽车专业人士如果不仔细观察也难辨真伪。最近,五对模仿度最高的汽车在网络上被网友们进行了排名。
1.中华骏捷VS宝马3系

宝马的前脸曲线,宝马的后尾灯造型,就连宝马特有的双进气格栅设计,骏捷都毫不含糊地完全采用。仅仅售价8万多元的骏捷,只需将前后车标换成宝马标,就会身价“倍增”。
2.吉利美人豹VS现代酷派

吉利美人豹经常被冒牌成现代的入门级跑车“酷派”。平心而论,美人豹的外形还真是有板有眼,至少在外表上它融合了国外跑车先进的理念。相似的侧面曲线以及尾部造型,只要换个车标,美人豹马上变酷派。
3.双环来宝SRVVS东风本田CR-V

此前本田中国投资公司认为双环来宝SR-V侵犯本田CR-V外观专利权而将双环汽车告上法庭。且不论此事件本身是否有炒作嫌疑,就单单从“侵犯外观专利权”这个角度,就可看出两者的相似程度。
4.比亚迪F3VS丰田花冠

两者粗看起来的确难以辨别,不过仔细观察,会发现很多细节之处有很大区别。如果不是两辆车停在一起,相信很多人都不会觉察到这辆花冠实际上是F3。
5.铃木雨燕VS宝马MINI

铃木雨燕与宝马MINI是两款同样主打可爱和时尚路线的车,两者外形的相似也是业界的共识。不过铃木方面很坦诚地承认在设计雨燕的时候融合了很多MINI的元素,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开发了独特的雨燕车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6 显示全部楼层
玩野咩 发表于 2008-11-5 16: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上街,看到一车呼啸而过,上挂TOYOTA标志,看着怎么那么眼熟,仔细一看,明明是一辆奇瑞的SUV,却冒充丰田越野车。这就像相声里说的那样,‘癞蛤蟆上马路——愣充小吉普’。”最近,网友雨田在博客上写下的一段见闻,引来不少人共鸣,有人嗤之以鼻,也有人举双手欢迎。

山寨,这个意指那些没有牌照、难入正规渠道的小厂家、小作坊的粤语词汇,自去年年底风靡手机市场之后,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各个领域蔓延。其实车市早就出现了“山寨”现象,某某车长着跟宝马一模一样的“眼睛”,某某车又长着和奔驰一样的“鼻子”,长期以来类似这样的笑话让车市也充斥了些娱乐气息。

车市“模仿秀”大行其道

翻版奔驰SMART的双环小贵族,酷似丰田花冠的比亚迪F3,形同mini cooper的力帆320,曾被认为是“宝马屁股奔驰脸”的吉利,甚至还有与通用悍马音同形近的东风汗马……如今走在大街上或是驾车在高速上,冷不丁地就会有这样的“名车”与你擦肩而过。

杭州车主小赵向记者谈起了这样一段经历:“有一次我在高速上看到两辆‘宝马’,其中一辆加了油门绝尘而去,紧跟其后的那辆‘宝马’却还在吭哧吭哧地跑。我仔细瞧了瞧,发现不对劲,后面的那辆压根就不是宝马,而是一辆双环CEO,这可太搞笑了。”这个笑话流传得很广,一度成为“模仿车”的经典笑话。

到底是什么车爱模仿?其实最大的群体还是国内的自主汽车品牌。和“山寨手机”相似,“模仿汽车”的最大特点就是价格低廉,至少在同级车中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尽管发动机等核心部件完全不同,但是极其相似的外形总会迅速让人引发品牌联想。也正因为此,自主汽车品牌曾一度被指责为“傍名牌”,但是这并不妨碍“模仿汽车”,成为那些经济实力不强但爱赶潮流的消费群体的抢手货。

丰田也曾是“抄袭”高手

模仿或者抄袭一些知名品牌汽车的外形,很多自主品牌汽车厂家都曾有过这样的发展阶段。自主汽车品牌的代表——奇瑞汽车就是一个模仿高手,它的不少产品都有其他知名车型的影子。就比如奇瑞QQ6,外形酷似甲壳虫,因而博得了“中国甲壳虫”的美名。不过,随着实力不断增长,奇瑞有意告别之前的“模仿生涯”。为此,也有业内人士将其称之为“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完成资本及技术积累的必经阶段”,听起来似有美化之嫌,但细细思考却也有道理。总不能要求落后了几十年的中国汽车工业,一下子就设计出引领时代潮流的外形吧!

别以为会模仿的只是自主品牌车,其实现在所谓的一些国际汽车巨头,它们也多半是这样走过来的。销量做到全球最大的汽车厂商——丰田汽车,也曾靠模仿起家。上世纪30年代,丰田生产的A1轿车就被指外观模仿美国的道奇车型。拉罗拉是世界上最成功的车型之一,但当其第一代车型1966年推出时,却被指责外观有欧宝Kadett的影子。面对一些人的质疑,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曾有过一次非常经典的回答:“所有汽车都是四个轮子的,难道说所有汽车都是在相互模仿吗?”

模仿惹官司不断

当然,也并不是说“模仿”有理,“抄袭”无罪。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汽车外形设计是知识产权的组成部分,能创造出巨大的商业价值。尤其是一些外形新颖的车型,能助其迅速获得商业成功。因此,面对模仿风潮,一些厂家纷纷将“模仿汽车”的厂家告上了法庭。

去年底,菲亚特分别在中国和意大利对长城汽车发起诉讼,指控长城“精灵”抄袭了菲亚特“熊猫”的设计。去年8月,奔驰起诉双环汽车侵权,原因是双环汽车出口到德国的小贵族与奔驰Smart For-two相似。在更早之前,还有通用汽车起诉奇瑞QQ剽窃SPARK;本田起诉双环来宝S-RV抄袭本田CR-V;丰田认定比亚迪F3拷贝丰田花冠。最近意大利法院判定长城“精灵”车型抄袭,禁止长城汽车出口到欧洲,一旦违反禁令每辆长城“精灵”须向菲亚特支付15000欧元的罚款。

记者了解到,最近几年每年有大量的官司。是合理借鉴还是恶意模仿,这是双方对簿公堂时的最大争执。这样的戏剧化场景,还将在车市中不断上演。

过把瘾“换标”也疯狂

与汽车厂家生产的“模仿汽车”相比,一些车主自娱自乐的改装版“山寨汽车”,更是五花八门。除了动手小改内饰、音响、灯光、动力、悬挂、刹车、轮胎外,还有车主出于各种各样的目的,改换原先的车标。一夜之间吉利变成了奔驰,骏捷变成了宝马,这样的闹剧让人哭笑不得。

“每家汽车装潢店都会提供‘换标’业务,换一次标价格大概几十元。”杭州大家汽车服务中心经理陆宝毅告诉记者说,车标(尤其是立体式的)在使用过程中会受损,需要更换新标,这是这项业务最早的起源。不过也有一些车主觉得比较好玩,换上和自己的车子不相符的车标。在他们店,碰到最多的是骏捷和比亚迪F3车主分别喜欢换上宝马3系和花冠的车标。不仔细看,还真以为是宝马3系和花冠。

由于先天条件不错,宝马3系成了骏捷的首选模仿对象,甚至有网店销售专供骏捷使用的全套宝马车标。“骏捷改宝马专用车标:前后中网标各1个(直径8.2厘米,带有双面胶直接粘上),4个轮毂标(是扣上去的,不是粘的,直径6.1厘米),方向盘标1个(直接粘上去的,直径5.5厘米),引擎盖标1个(直接粘的,直径6.9厘米),后尾标320 i 1个(高度2.7厘米,直接粘)。”该网店给全套车标挂价为200元。

随意换标属侵权行为

“玩归玩,但不能玩过火。随意换标是一种侵权行为,从法律上说是不允许的。”浙江六和律师事务所郎立新律师认为,车标是商标的一部分,比如一辆骏捷换上了一辆宝马标志,就是商标侵权。宝马厂家有权要求当事人(车主)停止侵权行为,不过由于车主个人“换标”行为并没有对宝马品牌造成损失,宝马厂家可能不会去追究车主的侵权责任。但是,厂家没有去追究不等于这样的行为合理合法。此外,车辆年检时,车标不符的车辆会通不过。

而对于汽车厂家之间的相互模仿、抄袭行为,郎立新认为目前在法律层面的认定上存在技术难度,这也是为什么同一场官司在不同法院诉讼,判决结果迥异的原因。“汽车外观设计如果申请专利了,就是知识产权,得到法律保护,这是不容置疑的。现在的难点在于,两辆外形相似的车子,是抄袭还是合理借鉴,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很难有量化标准。”他说。

也有一些法律界人士认为,商标侵权可分为相同侵权和相似侵权两大类,汽车外观抄袭属于后一类。在一些司法实践中,法院会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普通市民,对两种汽车外观进行识辨。如果大多数人认为两者很像,或者相似度达到一定标准,就可判定外观侵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夏沫 发表于 2008-11-5 16:3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唉...点解中国..成日都甘咖...就连国产噶手机都要模仿人地D名牌机.....甘样点来打造自己噶品牌.... [s:109] [s:6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心情 发表于 2008-11-5 22:3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实力唔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melodymai 发表于 2008-11-6 15: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就人买就有人卖,买假的人越多,做假的人就越多!有市场,唔通有钱唔挣咩~这是规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jming 发表于 2008-11-8 19: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哈...我谂起一个笑话:一个外星人如果落入北京,距会俾人捉去研究...如果落入广州会俾人捉去煲汤...如果落入湖州就会俾人捉去复制...
落入美国会俾人捉去当恐怖份子...落入日本就会俾人捉去交配...
[s:1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fox 发表于 2008-11-10 01:0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哎 中国就系翻版厉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居民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