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警方成功将一名利用微信实施诈骗、抢夺的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成功侦破案件3宗。
【记者:牟财源、刘莹丽】上亿的用户群体,虚拟的身份背景,便捷的交友方式,使微信成为时下炙手可热的网络通讯软件,也成了不法分子进军的“新领地”。犯罪分子利用微信进行诈骗、抢夺、抢劫、强奸等的案件时有发生,警方如何应对新型犯罪手法,如何在虚拟世界中找出真实的罪犯,如何在茫茫人海中将其准确抓捕,这对于警方而言是个新挑战。3月30日,增城警方成功将一名利用微信实施诈骗、抢夺的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成功侦破案件3宗。
“就在附近”+ “斯文头像” 轻易成为他人微友
在增城市工作的刘小姐是个微信控,通过这种不需要支付通话费、占用流量极少的软件不仅可以与好友聊天,还可以认识一些新的朋友。2012年1月的一天,刘小姐接到了一条微信添加好友的申请,发出申请的人叫“轩仔”,称自己是用微信“查看附近的人”的功能搜索到刘小姐的。刘小姐的微信好友多数都是自己的亲友、同事,陌生人比较少,但是看到“轩仔”的微信头像斯斯文文的,此人又在自己附近,特别有亲切感,于是刘小姐便将他添加为好友。
成为微信好友后,刘小姐跟“轩仔”时常聊天,两人谈工作、谈家庭、谈往日的读书生活,甚至各自用什么牌子的手机、喜欢买什么样的护肤品、手提包等都无所不谈。刘小姐觉得“轩仔”这个人在兴趣爱好以及各方面的条件都与自己差不多,有工作、有小车、用iphone,应该不会是传说中的网络骗子。不知不觉中“微聊”了几个月,两人还与朋友一起吃过几次饭,每次见面“轩仔”都彬彬有礼,刘小姐不知不觉中已把“轩仔”当成了自己的朋友。
深夜荒郊陪练学车 微友变“狼友”劫财跑路
由于刘小姐最近在学车,为了鼓励自己便在微信上签名:我要努力考试,一定要过关。“轩仔”看了后便问她是不是考车牌,并告诉刘小姐可以用自己的车陪她学车。3月9日晚上,“轩仔”约刘小姐吃宵夜,吃完宵夜后“轩仔”提议说晚上车少,不如带刘小姐去河边练练手。于是两人便开车前往增江河边的湿地公园,一路上由刘小姐与“轩仔”交替开车,“轩仔”一路很“专业”地教导刘小姐一些驾驶的注意事项,使本担心“轩仔”会有什么不轨企图的刘小姐倒也放心了些。
驾车期间“轩仔”屡屡提出觉得车的后轮有异响,并多次与刘小姐一起下车查看。前几次刘小姐都是把手机拿在手里再下车查看,几次三番之后,刘小姐便把手机与钱包放在了驾驶位旁边的凹槽处。当刘小姐正仔细查看车轮到底有什么异常的时候,“轩仔”却突然坐上了驾驶位,发动汽车“轰”地一下开走了。起初刘小姐并没有反映过来,以为“轩仔”只是试车或者是与自己开玩笑,因为车的副驾驶位门都没关。当车开离了自己视线许久都不回来的时候,刘小姐才醒悟过来:自己被骗了。
3月初,深夜的增江河边寒风习习,伸手不见五指,刘小姐手机已被抢走,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被欺骗的屈辱使她越想越难受,一路哭着往市区跑,还好被一对驾车经过的好心情侣把她送到了派出所。
“狼友”经常出没 作案已经3宗
接到刘小姐报案后,民警们立即着手侦查工作。就在民警侦查过程中,接下来的几天里,陆陆续续有年轻女性前来报案被抢:3月11日凌晨1时许,事主李某在荔城街图书馆门口被一名网名叫“啊轩”的男子抢了一个包,里面有2台手机;3月26日晚上11点半,事主何某在荔城街人工沙滩处被一名叫“啊轩”的男子抢去了现金600元,1部iphone4手机以及银行卡等财物。民警经过调查研判,认为虽然这几宗案件被抢的地点不尽相同,但凑巧的是这几位女士都是被微博网友约见后被抢的,而且那个男网友的微信ID居然是同一个人。同样以微信约会,同样的微信ID,同样是驾车实施抢夺,基本可以判定就是同一个人所为。这一系列利用微信进行作案的案件引起的增城警方的高度重视,立即抽调民警组成专案组负责侦破。
根据事主反映的情况,嫌疑人驾车作案,那么能不能从车辆入手呢?民警调取了案发附近的监控录像,发现嫌疑人驾驶的车辆没有悬挂号牌,车身也没有特别的标识,加上视频监控拍摄区域有所限制,民警以车找人的路子似乎行不通。为了防止嫌疑人继续作案,民警一方面加强偏僻地段的巡逻防控,一方面寻求新的破案线索。
微信对微信 民警锁定嫌疑人行踪
一个新想法在民警中闪现,嫌疑人是用微信为媒体作案,我们何不以微信对微信,把他“钓”出来呢。但是微信这个2011年才出现的新事物,不少办案民警还是第一次接触,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对案件的关键不了解怎么行呢。于是办案民警纷纷下载了微信客户端,仔细研究其功能,希望能从中找到突破点。
由于微信并不需要实名认证,民警一时也确定不了嫌疑人的真实身份。加之嫌疑人使用微信手机客户端登陆,行踪不定。民警伪装成年轻女性发出的交友申请他一概不予回复,难道是嫌疑人作案后有所觉察吗?
嫌疑人的作案地点都是选择在增城市荔城街的范围,民警推测嫌疑人活动范围应该主要在荔城街,既然嫌疑人是通过微信“查看附近的人”与女事主认识的,如果反其道而行,民警也用“查看附近的人”的功能能不能把嫌疑人找出来呢?于是,民警从外围到市中心逐层搜索,经过几天的排查,终于在3月30日下午,在市中心的中山路附近民警手机的微信显示嫌疑人在附近“800米以内”,而且民警在中山路邮政局门口发现一辆与事主形容的作案车辆相似的现代轿车。于是民警决定一边继续用“查看附近的人”看嫌疑人是否离开,一边派人“守株待兔”等待嫌疑人出现。下午4时30分左右,一名男子从邮政局旁边的巷子出来,经过与事主提供的照片比对后,民警一拥而上将正准备开车门驾车离开的男子抓获,当场在其身上及车上缴获事主被抢手机5台、各类银行卡、钱包等物品一批。
经审查,犯罪嫌疑人叫朱某,26岁,增城市朱村街人,朱某对利用微信诈骗、抢夺女网友财物的事实供认不讳,根据民警掌握的证据以及朱某的供述,其仅在3月份就作案3宗。民警在朱某的手机上的微信里,发现了一长串的微信好友,均是本地的年轻美眉,甚至有几个女网友留言询问为何许久不上线聊天了。
警方提示:带眼识人 谨防微信变危信
当刘小姐得知嫌疑人已经落网的消息,而且不止欺骗了她一个人的情况后,她对记者说:“回想起来,他跟我聊天时问我用什么牌子的手机、手提包、化妆品,应该都是套我的话,想知道我的经济情况。那晚开车的路上几次下车时我都把手机拿在手上,最后一次大意了放在车上的时候他就下手,这些都是苦心经营啊。我真心把他当成朋友,实在想不明白一个有工作、有车、用IPHONE的人,怎么会图我的iphone呢。经过这件事后,我都不敢相信网络里的人了。”
据了解,嫌疑人朱某自己是个微信控,在使用过程中,他发现微信的实时语音聊天相对与QQ等聊天工具的主要用文字聊天的方式更让人有亲近感,更能让人接受对方。于是便利用这个“便利”,广泛搜索同城的微信好友,经过一两个月的聊天“经营”,逐步获得对方信任后,再约对方到偏僻路段实施作案。
微信、米聊等网络聊天工具的确给人们带来许多便利和乐趣,但是在网络中虚拟的身份也给不少不法分子提供了便利。近来各地利用微信、米聊等进行作案的案件不断增多,除了骗财的,有的甚至演变为猥亵、强奸。警方提醒各位网友们,要交友要谨慎,不可轻易跟随网友外出邀请,更不可深夜单身赴约,不然碰上别有用心的人,微信随时都可能变成危信,损失的就不仅仅是钱财了。
来源:南方法制新闻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