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村民在文化广场休闲小憩。
(记者李丽斐 通讯员吴国威文/摄)每到傍晚,派潭镇刘家村蛟尾冚文化体育广场就会变得热闹起来,村民从四面八方向这里汇集,到处可见男女老少散步、聊天、打球、踢毽子、嬉戏玩耍的身影。65岁的梁叔也是其中一员,他喜欢吃过晚饭后,拉上老伴或孙儿来到小公园里散步,感受着这里入夜后的气息。自扶贫开发一年半以来,帮扶单位广州市番禺区东涌镇把农民群众的体育文化生活列为公益建设的头等大事,根据刘家村实际,因地制宜,建起了多个文化体育休闲小公园,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小公园没建好之前,这里一眼望去是一片黑乎乎的泥潭,破破烂烂的。”梁叔指着小公园说,“现在变化可大了,公园里装了射灯,到晚上10点人们才会陆续散去。”据驻村干部苏炳辉介绍,刘家村共有23个合作社,半数以上的合作社都建起了休闲小公园,篮球场、乒乓球台及脚踏车、单双杠等多种健身器材一应俱全,而且公园的装饰、绿化规格较高,一点不比城市里的差。在三眼塘社的休闲小公园旁,是一条近50米长的“文化长廊”,内设“生活小百科”、“农耕常识”等栏目,图文并茂,十分生动,吸引了不少村民驻足观看,部分村民还会拿着本子记下栏目上的小知识。
刘家村党支部书记说,自从村里建起了休闲小公园后,村民的业余生活越来越丰富,到小公园里健身娱乐的人多了,村民的行为习惯、精神面貌也得到很大的改变,形成了和谐的乡村文化氛围,脱贫致富的劲头也更足了。增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