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钟林威 实习生龙媛)每当身体出现小毛病或想调理身体时,不少市民往往喜欢抓上几包中药饮用。然而,细心的市民发现,有时凭同一张药方,在不同的药店抓药价格相差甚远,甚至有时连药水的味道、汤色也不同。记者走访发现,中药材市场鱼龙混杂,药材质量也良莠不齐,为此,市民买中药时得多留心眼。
家住新塘金色港湾社区的易小姐,平时习惯饮用中药调理身体,尽管看病时有固定的医生,但偶尔中药喝完了,她会拿着医生开的药方到小区附近药店抓药。昨日,易小姐喝完医生开的3包中药后,觉得症状未完全消除,便拿着药方到家附近的药店再抓3包。没想到,回家后她发现,同一张药方抓药,第二次煮出来的“药茶”颜色竟然比第一次浅得多,药味也不尽相同。与此同时,易小姐发现她前后两次抓药的价格也相差10多元。
明明是同一张药方,为何会出现不同颜色和味道的“药茶”?而且价格也相差甚远呢?易小姐怀疑,会不会是药店工作人员配错了药。从事中医超过30年的吴医生对比易小姐的药方和中药包后认为,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中药包内药材的重量不足或分配不均,也可能是不同药店内药材的质量不一样。“近年来药店经营成本增加,不同药店在采购中药时各有标准,有的坚持选择质量较佳的药材,有的则会滥竽充数。此外,配药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也影响配药的准确性。”吴医生说。
“中药材种类繁多,由于地域、习惯等原因可能导致‘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的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可能导致一些小药店的配药人员凭同一张药方却配出了不同药的现象。”吴医生特别指出,许多中药带有毒性,一旦配错后果可大可小,建议市民最好到正规医院或流通较快的药店进行配药。增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