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坚持办人民满意教育
发放大学生助学金。
记者杨永红/文 凌云/摄
市委书记曹鉴燎今年7月到市教育局调研时指出,一个地区的教育水平高与否,是这个地区文明程度高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事业全局,深化教育改革,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结构,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师资素质更加优良,2007年成功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2008年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2010年率先在广州地区实施12年免费教育,2011年全市教师收入实现了“两相当”,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发展。
转变教育发展模式
教育体系逐步完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促进教育事业不断进步。成功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后,我市积极转变教育发展模式,提出两个“转变”战略(从“建”学校到“管”学校转变、从“创强”到“创优”转变),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基础教育得到了协调发展。
在近年高考中,我市学子捷报频传,从2006年高考上线率的81.43%不断攀升,至今年高考上线率达到94.75%,上线率稳居广州中上游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00年的4.84%提高到2011年的36%。其中,增城中学的姚泽鹏同学于2006年以总分850分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实现了增城学生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零的突破。随后,每年有增城学生考上国内或香港著名学府深造。除普通高中教育逐步实现了优质发展外,我市学前教育城乡普及率逐年提高,义务教育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中等职业类学校实现了规模发展,民办教育进一步发展壮大,构建了比较完备的教育体系,较好地满足了不同年龄和层次的市民受教育需求,基本实现了“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的教育目标,提高了市民受教育的程度和综合素养。
现代化办学条件。
创新培训模式
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师资保障。
为有效提升教学水平,我市不断创新培训模式,全面提高城乡教师整体素质。其中,我市着力实施“影子式”培训战略,选派骨干教师和校长到教育先进地区挂职学习。2008年以来,我市先后选派了近400名骨干教师和校长到美国、英国、北京、上海等发达国家和教育先进地区挂职学习,充当“影子教师”和“影子校长”。目前全市100%公办中小学校长都参加了挂职轮训。
在积极实施“走出去”挂职培训的同时,我市还实施“请进来”战略,每年举办一期“中小学校长培训班暨校长论坛”,每月举办一期“教育名家增城论坛”,广邀全国各地教育专家、名师到增城讲学,为我市校长干部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今年5月,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陈大伟在“教育名家增城论坛”上深入阐述“怎样有效实施师德教育”,引起我市各学校校长、骨干教师的热烈反响。据了解,“教育名家增城论坛”广泛邀请知名专家为我市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干部进行专题培训,以此促进教师干部队伍思想观念转型和升级,提升校长干部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水平,实现校长干部从建学校的“管家”角色向管学校的“行家”角色转变。几年来,先后邀请了魏书生、李希贵、刘京海、李镇西、丘日谦等数十位名家到我市讲学,累计培训校长和教师近6000人次,促进了我市教育内涵发展。
与此同时,我市还大力引进优秀人才,充实城乡教师队伍。仅2005年以来,我市就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了近1500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和一批高职称、高素质的骨干教师,有效充实了城乡基础教育的师资力量。2010年后,我市积极落实绩效工资和“两相当”政策,大力实施山区教师补贴制度,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福利待遇,激发了教师队伍的活力。此外,我市还积极探索城乡教师“双向交流”制度(即农村教师进城跟班学习,城镇教师下乡支教服务),为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起到了较大的示范带动作用,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了农村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
优化办学条件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自创建省教育强市以来,我市地域之间教育发展的差距虽然不断缩小,但不平衡的现象仍然存在,学校撤并后个别分教点的办学条件、教育质量等有待进一步提高。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不断优化办学条件,缩小校际间的差距,促进教育均衡,推进教育公平,减少城乡差别,实现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2011年以来,我市进一步加大了规范化学校建设力度,结合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大力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优化城乡学校布局。此外,为有效解决布局调整所带来的学生上学难问题,我市在全省首推财政给予补贴交通费、午餐费政策,对因学校撤并后上学路程超过3公里以上的学生,财政给予交通补贴、午餐补贴,对学校则给予午休管理费补贴。
记者了解到,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着力于改善办学条件,实施中小学校舍基建修缮、校园绿化、用水、用电、安全设施、教育信息化和学校规范化管理等系统建设,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将继续推进教育重点工程建设,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把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教育重点工程结合起来统筹推进,不断加快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步伐,促进城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增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