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兼备 于 2012-10-15 10:48 编辑
正果兰溪村村民咨询农村养老保险政策。
记者周影红 见习记者卢舒婧文/摄
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我市坚持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相协调,围绕改善民生谋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的成果,人民的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生活幸福感大幅提升。
城乡居民老有所养
老有所养是离退休人员的迫切愿望。近年来,我市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得以全面推进,据统计,到2011年,我市参加职工养老保险人数达199478人,同比增长9%,全市领取职工养老保险基本养老金16696人,同比增长23%,人均养老金1760.09元,同比增长3%,社会化发放率达100%,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得到保证。
此外,我市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市政府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应参保对象实现100%全覆盖”纳入2011年“民生十件实事”之首来加以推进。到2011年,我市参加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险人数达5085人,参保覆盖率达98%以上,而全市农村居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人数达337825人,16周岁以上农村居民参保覆盖率达70%以上,35周岁以上农村居民参保覆盖率达100%,提前超额完成省、广州市和增城市政府下达的参保工作目标任务。全市领取新农保养老金70166人,人均养老金水平299元,其中23894人通过缴费领取全额养老金,人均全额养老金627元,基本实现城乡居民老有所养。
医疗保险让患者放心治病
医疗保险是城乡居民的强心针和坚强后盾。过去五年来,我市医疗保险保障制度实现了城乡覆盖。
至2011年,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医保人数达138516人,同比增长9%,参保覆盖率达90%以上,在本市20家定点医疗机构享受报销待遇316994人次,报销6110.03万多元,报销率达90%。参加城镇居民医保72273人,参保覆盖率达95%,在本市定点医疗机构享受报销待遇8927人次,报销830多万元,报销率达75%。工伤保险参保人员在本市定点医疗机构享受报销待遇1000人次,基金支付7993476.30万元。生育保险参保人员在本市定点医疗机构享受报销待遇252人,基金支付180多万元。城镇职工医保最高支付限额48万多元,城镇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18万元。新增普通门诊待遇,参保人每人每月可报销门诊医疗费300元。退休人员和参加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参保人,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自付费用年度累计超过2000元以上部分再按70%报销,全市享受公费医疗17935人,市财政预算公费医疗经费4016万元,实际支出4017万元。
另外,我市新农合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发展,至2011年,全市参合农民589102人,参合率达99.93%。人均筹资标准322元,筹集资金18969.08万元,同比增长28.01%。全市新农合基金支出14081.16万元,其中住院补偿高达13464.42万元,同比增长35.19%,医疗保障救助363人次,救助241.4万元,次均救助6650.05元。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
创业培训
统筹城乡就业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解决城乡和外来务工人员就业问题是民生工作之重。过去五年来,我市加大促进就业政策落实力度,千方百计扩大和稳定就业,技能培训工作取得新发展。据统计,五年来,我市接收高校毕业生10380人。另外,我市城乡居民就业服务得到了有效推进,开展了“就业援助月”、“情暖荔乡·春风行动”等系列专项服务,以及帮助城乡劳动力做好就业推荐服务等。通过各种形式,举办就业招聘会累计提供27.2万个就业岗位,成功推荐198021人次就业。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6.9万人次,累计转移就业率达90.8%。劳动者工资性收入实现稳步增长。在我市各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合计帮助就业困难人员重新就业人数达471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仅仅2.5%以内。
值得一提的是,北部山区镇贫困家庭就业安置问题以及外来工积分入户制度工作所取得的进展激动人心。至2011年,我市组织贫困家庭劳动力从事电子零配件、小五金、胶花加工等手工业为主的灵活加工业,帮助就近就地实现就业,已安置就业4710多人,月平均工资达1000多元。“建立外来工积分入户制度”工作是市政府2011年度“民生十大实事”之一。通过强化外来务工人员职业指导,成功推荐4622人就业。同时,积极开展“优秀外来工”和“优秀技能人才”评选工作,积极推进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工作,提高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归宿感。
创业是富民之路。“十一五”期间,我市积极利用“三大主体功能区”和“两城两区”发展优势,积极推动创业带动就业。2008年,开展“青春惠民、创富增城”服务青年创业培训班,积极鼓励和发动青年创业,培训后成功创业276人,成功创业率达53%。创建创业示范村1个、创业孵化基地4个、园区型创业基地1个。通过举办“创业图片展”、“创业项目展示会”,提高劳动者创业意识和能力,积极引导全民创业,协助695人实现自主创业。全市共有3万多人走上自主创业之路,并带动7万多名城乡劳动力就业。增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