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市民认为不值得提倡
■记者楚红 见习记者思鉴
超市里的食物吃了再结账,这事你干过吗?近日,市民江小姐和朋友蔡小姐在逛超市时,由于逛超市时间长,江小姐感觉口渴,于是蔡小姐建议她先拿一瓶饮料喝了再结账。江小姐对此深感疑惑,逛超市可以先吃再结账吗?市民对此有何看法?
超市:“先吃再结账”现象存在
针对江小姐的疑问,记者走访市内各大超市发现,逛超市“先吃再结账”的现象确实存在。在荔城街挂绿广场一大型超市内,记者观察近一个小时发现,有部分市民拿着已喝的饮料到收银台结账,还有一些孩子坐在购物车内喝着饮料或吃着零食。“超市不允许带食物进来,孩子口渴,吵着要喝饮料,没办法,我只好开了一瓶给他喝,待会再去结账。”正带孩子逛超市的一家长说。“有时候实在口渴了,我会先把饮料喝了,然后再去结账,这样做从未遭遇过超市工作人员的劝阻。”市民廖先生告诉记者,他身边有不少朋友都存在逛超市“先吃再结账”的行为,其中大部分都会喝饮料,也有一些朋友会品尝其它包装食品,如面包、糖果等。
荔城街东汇城一大型超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超市没有实际的制止措施,“先吃再结账”的现象确实存在,但顾客在超市消费后不付钱的行为还是少数,绝大部分顾客都会自觉付款。“很多时候是家长拗不过孩子的哭闹,会先给孩子拿一些东西吃,对此我们表示理解。”该工作人员说,“此外,还会有一些顾客把食品开封品尝后再放回原处,这种行为给超市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所以超市并不提倡顾客先吃再结账。如果发现有这种行为,我们会尽量阻止,也希望顾客能够提高自觉性。”
市民:公民素质有待提高
记者针对这种行为随机采访多位市民,大部分市民表示,这种行为不值得提倡,但只要顾客最后付款就没什么。对于一些不付款的顾客,只能说明他们的素质有待提高。“我觉得在超市里先吃再结账与在饭馆里先消费再付款,两者道理是一样的。”曾有过逛超市“先吃再结账”行为的市民陈先生表示,有的人在超市购物时间较长,实在渴得有些熬不住了,所以,他们才会先把购买的饮料打开饮用,最后出来结账时,只要付钱的话,这种行为可以理解。而那些不付钱的顾客,只是为了占小便宜,有损自己的人格,这样做就没意思了。
也有市民表示,在超市内,最好还是先付钱,然后再品尝购买的食品,这关乎一个公民的素质。这种“先吃再结账”的行为,最好予以杜绝。“超市方面应加强管理,针对这种行为作出相关规定,而不能光靠口头劝阻。此外,最重要的是市民要提高公民素质,自觉做到先结账再品尝。”一市民说。增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