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 建广州城市副中心

[复制链接]
兼备 发表于 2012-10-2 11:3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新城市中心——挂绿新城规划效果图。


    去年底,广州市第十次党代会隆重召开,会议提出了广州新时期的城市发展战略,未来广州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过程中,将重新审视传统发展路径,并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广州特色的新型城市化发展之路。按照新时期城市发展战略,城市空间布局也将形成新面貌,未来广州城市空间将呈现“一个都会区,两个新城区,三个城市副中心”的格局。

    增城,作为广州面向东莞、深圳、惠州等珠三角要地的东部桥头堡,在广州新时期发展中被赋予了三个城市副中心之一的定位,同时,也肩负起了建设新型城市化示范区的历史使命。结合增城实际,广州市副市长,增城市委书记,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曹鉴燎对增城新时期发展作了清晰描绘,在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建设广州城市副中心的进程中,增城将紧紧抓住城乡一体化这个突破口,以广州城市副中心统筹推进1616平方公里辖区全境的发展,以国家级开发区高端引领,以生态、休闲、智慧、幸福增城为目标,以世界的眼光、国际的标准,推动形成“一核三区”的组团式城市空间和功能布局,打造大生态、建设大交通、发展大产业、构建大管理,充分发挥增城的生态优势,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国际标准的生态城市建设之路,把增城建设成为具有水城、花城、绿城特色的现代田园生态之城,努力成为中国现代城市发展典范。

    发展思路:不走“水泥森林”、高楼大厦老路

    在珠三角科学发展的探索路上,增城向来先行先试,从2003年开始,在全国先行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将全市规划为南中北三个主体功能区,到在全省率先规划建设绿道网,再到晋升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增城探索科学发展的道路从未停止。
    新形势,新使命,围绕着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建设广州城市副中心的任务,增城延续了其创新的传统,致力走出一条城市发展的新路。“增城将不再简单地复制传统的‘水泥森林’、高楼大厦的发展老路。”曹鉴燎明确提出,增城要开拓城市发展新路径。他认为,增城要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建设广州城市副中心,就必须充分发展增城的生态优势,在建设“水城、花城、绿城”上大做文章。

    增城好山好水好风光,1616平方公里的辖区内,拥有10000亩的挂绿湖、335公里绿道、257公里生态景观林带、12个森林公园、30多个生态公园和一批自然生态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55.38%,全年空气优良率100%,饮用水源和城市水域功能区100%达标……与周边的大城市相比,这正是增城的生态优势所在。依托着这一优势,增城将着力建设具有欧陆小镇风格和水城、花城、绿城特色的现代田园生态之城,大力发展文化创意、科技研发、高端金融、区域性总部等现代产业,营造最适宜居住生活和创业就业的城市环境,为广州中心城区和珠三角地区高素质的人口和产业转移提供高品质、低成本的发展平台。

    正在推开的挂绿湖项目建设正是增城这一发展思路的集中体现。位于广州城市副中心核心区“挂绿新城”的挂绿湖项目建成后,区内将拥有一个110平方公里的区域综合保护区、20平方公里的主景区和7平方公里的水面面积,还将建有具有国际标准的三个主题公园,即1000亩主题花园、100亩的挂绿荔枝园和200亩的荔枝博览园。同时,还将建成三个生态型、低密度的总部经济区、金融集聚区和休闲美食街区,并通过150公里的绿道和水道,实现增江、挂绿湖和西福河水系连通,形成“一湖两江一河多岸线”的独特风景,形成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有特色的水城、花城、绿城。

    空间布局:“一核三区”建设广州城市副中心

    在深化实施三大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基础上,增城在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建设广州城市副中心的过程中,提出了将增城全境划分为“一核三区”的城市新格局。

    “增城走新型城市化道路不能重复传统城市发展的毛病,规划建设广州城市副中心,必须将全区域全盘统筹考虑,充分考虑自身的生态优势。”曹鉴燎明确指出,增城建设广州城市副中心,必须坚持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增城市委副书记、市长叶牛平也认为,增城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关键在于城乡一体化,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传统城市化割裂城市与乡村的弊端。”

    按照“一核三区”的格局,增城将以荔城街、增江街、石滩镇北部为主体,建设城市副中心核心区,以挂绿湖为中心,依托增江、西福河、东江,建设广州最具代表性的花城、绿城、水城,大力发展文化创意、科教研发、高端金融、区域性总部等现代产业,营造最适宜居住生活和创业就业的城市环境,为广州中心城区人口和产业转移提供高品质、低成本的发展平台;以新塘地区为主体,依托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广州东部交通枢纽中心,推动城市功能升级,推进产城融合发展,促进汽车、摩托车、LED、光伏等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商务、会展、物流等现代服务业集约发展,引导牛仔服装等传统产业从低端制造环节向设计研发和品牌营销等高端环节转变,推动新塘地区城市建设、产业发展、人口结构整体转型升级,成为广州东部板块上耀眼的东江新区;以中新镇、朱村街为主体建设科教和生活新区,以广汕公路和广州地铁21号线为主轴,全面对接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新知识城建设发展,利用良好的生态和区位优势,全面提升教育、医疗、卫生等城市功能和产业承载力,建设以田园风光为特色的宜居新区、科研教育产业基地和生产性服务业中心;以派潭镇、小楼镇、正果镇为主体,建设北部生态区,坚持不发展工业,以国际标准提升白水寨、小楼人家、湖心岛等核心景区景点规划建设水平,培育发展高端星级酒店群和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推动生态旅游产业和现代都市农业高端要素集聚、融合发展,带动农村环境的改善和农民持续增收致富,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交通网络:着力打造两个交通枢纽中心

    交通条件是否完善,历来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关键因素。增城区位优势明显,地处广州-东莞-深圳-香港黄金走廊的重要节点上,西边是广州中心城区,东边是惠州,南边是东莞、深圳,具有发达城市群“多城辐射”效应,区位得天独厚。未来,增城将“大交通”方面下“大手笔”,进一步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增强对周边城市群的集聚辐射能力。

    在轨道交通方面,增城未来将高标准规划建设广州东部交通枢纽中心和荔城综合性交通枢纽中心,加快推动地铁13号线、地铁21号线、地铁16号线、穗莞深城际轨道、广深高速铁路等轨道交通建设,推动国铁、城铁、地铁与高快速路、公共交通、社会车辆等其它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建立一体化交通配套服务。

    在区域道路交通网络方面,将推进广惠高速西延线、花莞高速、北三环二期等高快速路加快建设,形成与广州中心城区“半小时”的通勤。加快推进新塘至派潭高快速路规划建设,推进新新公路等一批主干道的快速化升级改造,推动形成贯通南中北、连接内部的高快速路网,实现“一核三区”城市空间布局的核心区与各组团之间15分钟通勤。优化提升与东莞、深圳、惠州等周边城市路网,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快速流动,构建便捷通畅的交通网络。

    另外,在“一核三区”的城市内部交通方面,将大力发展新型城市轻轨,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交通网络,推广新能源汽车等环保交通工具,构建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公共交通体系。大力推进城乡绿道规划建设,推广普及自行车道和步行通道,构建自行车、步行为主的慢行交通网络,营造绿色、舒适、宜人的出行环境。

    此外,增城还计划大力挖掘提升水上交通。通过推进增江河初溪至东江北支流和东江大堤新塘段的堤岸改造和生态景观建设,提高防洪排涝和通航能力。充分挖掘利用增江、东江航道资源,大力整合优化现有码头资源,规划建设若干个上规模、上档次的客货运码头,发展水上物流,培育“水上巴士”,形成独具岭南特色的水上交通体系。

    产业发展:打造广州东部高新技术产业带核心区

    凭借广州大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珠三角加快区域一体化的东风,增城在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建设广州城市副中心的过程中,将深入实施开发区带动发展战略,致力于构建三次产业协调、高端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广州东部高新技术产业带核心区。第一产业,依托“增城十宝”优质农副产品,重点发展现代大型种养业、农产品深加工区和现代观光休闲都市农业。第二产业凭借国家级开发区高端平台,推动“一区多园”发展,高标准建设省级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装备制造业产业基地、省级光伏光电产业园、电子商务及物联网产业园、总部经济及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园等五大生产力集聚区,培育发展节能环保、新材料、现代信息服务、现代物流、高端装备和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等五大产业集群,成为广州东部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推进产业高端化、集群化、融合化发展。第三产业,依托挂绿新城、广州东部交通枢纽中心、工信部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园、白水寨4A温泉休闲景区,突出低密度、生态型的理念,推动总部经济、金融保险、体育休闲、生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

    去年3月,广州晶正鑫光电有限公司与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签订了投资协议,宣告这个LED产业华南“龙头”企业与增城正式联姻。

    “落户增城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广州晶正鑫光电有限公司总经理特助郭文杰对增城的投资环境表示满意,他说,增城的环境优美,距离邻近各大城市距离适中,外围的新塘镇工商发达,发展空间广阔、后劲十足。同样看重增城的发展潜力,还有一大批被称之为“华南总部”、“华南基地”、“华南中心”的行业“龙头”企业,这些企业的落户正在或将要带动一大批上下游企业在增城开发区集群发展,发展前景广阔。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工信部和广东省合作共建的全国首个生产性服务业示范园区——工信部广州增城生产性服务业示范园正式落户增城,园区将建成新型电子信息、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可靠性检测、检验、认证中心和珠三角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基础研究、教育培训平台。

    当前,增城还提出与广州中心城区错位发展的新型城市化和产业化道路,计划以挂绿湖、增江、西福河为载体,在未来的城市副中心核心区“挂绿新城”发展高端服务业,打造低密度、生态型的总部经济和金融产业区。今年8月,增城市通过《增城市扶持发展总部经济实施意见》,该意见提出,增城将经过3-5年的发展努力,打造形成以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东部(新塘)交通枢纽中央商务区、挂绿新城新城市中心为重要载体,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都市农业等为区域特色的总部经济集聚区,鼓励本土民营骨干企业实现由“制造业经济”向“总部经济”转变,推动骨干企业及创新型企业上市。到2015年,力争经广州市认定的总部企业达10家以上,经我市认定的中小型总部企业30家以上,总部企业税收占全市企业税收总额比重明显上升,建设成为在珠三角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小型企业总部基地。

    肩负着构建广州城市副中心和新型城市化示范区的历史使命,增城正以清晰的发展思路,坚定的发展决心推开各项建设工作。去年,增城市GDP总量已突破788亿元,同比增长13%,实现工业总产值1786亿元,同比增长16.2%,持续11年领跑全省县域经济。今年1-7月,增城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73.66亿元,同比增长10.6%;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45.59亿元,增长15.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659元,同比增长11.5%,农民人均收入8278元,同比增长14.91%,延续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城乡差距不断缩小。随着增城加快推进广州城市副中心建设,加大统筹城乡力度,增城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记者 雷海泉 增城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2 显示全部楼层
增城何Sam 发表于 2012-10-2 14:44:37 | 显示全部楼层
[s:91]
听住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枫之国度 发表于 2012-10-2 18:55:59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完又当无回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新居民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