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派潭凉粉草制作的黑凉粉爽滑可口,香甜美味。
文、图/记者周影红 张海聪
实习生陈玲玲
现虽已入秋,但暑气依然逼人,能吃上一碗黑凉粉,既清热又降火。而在增城,用于制作凉粉的凉粉草(也叫仙草、仙人草、仙人冻)则以北部山区派潭镇产量最多,品质最佳。历来,其都与增城荔枝、增城丝苗米等一同被誉为“增城十宝”。近日,在派潭文化站原站长张淀渊的带领下,记者走进派潭镇围园村桐夫岭合作社,了解该村凉粉草的种植情况以及美味凉粉的奥秘。
一次种植多年受益
据围园村桐夫岭合作社村民介绍,目前全村有人口约260人,其中5成以上种植凉粉草。而该村种植凉粉草的历史源于解放前,当时四处闹饥荒,人口流动量很大,一位外来者告诉当地村民,坡地、沟谷里的凉粉草经过加工能够充作粮食,凉粉草因此帮助村民挨过了饥荒,种植方法也流传开来。温饱问题解决后,凉粉草又摇身一变成了当地村民挣钱致富的宝贝。
“种植一亩凉粉草平均可收获约3000斤的干草,现在市面上的干草收购价是5元/斤。”当地村民朱月娥告诉记者,收购商会定期前来收购凉粉草,但当地村民更期待每年夏季高温天气的到来,这样就可以将凉粉草加工制成黑凉粉,运往小迳村、派潭圩、高村等周边村庄和圩镇售卖,仅一斤黑凉粉就能卖出2元的价格。虽然累,但所获收益更高。
据了解,凉粉草是一年生草本宿根植物,每次割草以后,只要施肥得当,所留的根在一定时期内又能长出相同高度的茎叶。通常情况下,4—8月期间,村民每隔40天就可收割凉粉草一次,待来年春天,又可重新连根移栽,可谓是一次种植多年受益。
美味凉粉制作复杂
当天傍晚,记者在围园村桐夫岭合作社采访时,恰好碰见村民朱月娥正在烧制黑凉粉,她向记者介绍起了黑凉粉的制作奥秘。
据介绍,用来烧制黑凉粉的凉粉草是经过两天太阳曝晒后的干草,与晒前的碧绿青葱不同,晒干后的凉粉草色黑而泛着光泽。“首先是把6斤干草和100斤水混合倒入锅中。这一步最为重要的是要把握好水量,水太多无法凝结成块,太少又会使做出来的凉粉很硬。”朱月娥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不停地用锅铲搅动锅中的黑色黏稠液体,阵阵清香飘散开来。“接着,先用大火煮一段时间后改用中火煮,草中的胶质就会慢慢渗透出来,煮开后用网袋把草渣过滤掉。这一步切记要把草渣清干净,不然会影响凉粉的口感。”
“把草渣清干净后,剩余的凉粉水需再煮一次,待水温达到80摄氏度时还要添加适量的米粉促进凝结成块才行。”朱月娥说,黑凉粉制作工艺复杂,耗时长,仅仅是熬制的过程就要花2个小时,之后还需近8个小时让其自然冷却,最终才会形成透明墨色的黑凉粉,配以蜂蜜或白砂糖,爽滑可口,香甜美味。
“虽然工艺复杂,但只有这样做出来的凉粉才能保持正宗的口感。”朱月娥说,正宗的派潭黑凉粉很受欢迎,平时外出售卖时,100斤黑凉粉一般3个小时就能销售一空。
凉粉草深受商家欢迎
“只有正宗的派潭凉粉草才能用6斤的干仙草熬出100斤的黑凉粉。”张淀渊告诉记者,凉粉草因生长环境不同所含胶质也不同,派潭山高阴凉,水源丰富,非常适合凉粉草的生长,而且村民都习惯给凉粉草施加丰富的有机肥,因此当地凉粉草具有叶浓、枝幼,含胶质丰富的特点,是制作凉粉、凉茶的上等原料。
据张淀渊介绍,目前广东很多以凉粉草为原料的生产企业都大量使用派潭凉粉草,以此制成凉茶、润喉糖等清热解暑佳品。而且派潭凉粉草已于2010年12月正式成为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这也进一步推进了派潭凉粉草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派潭是凉粉草生产的重要基地,每年都有很多来自各省市的商家前来购买凉粉草,派潭凉粉草可谓是畅销省内外,甚至远销国外。”张淀渊说。增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