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钟林威 通讯员林军)流动人员和出租屋服务管理是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从3月13日起,新塘镇结合“三打两建”工作,围绕建立出租屋规范化管理的长效机制,以宣传、排查、打击等方式深入开展出租屋整治,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8月29日,全镇共开展出租屋整治行动184次,出动5236人次,整治出租屋1335栋7501套;镇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中心出动管理员26887人次巡查出租屋99218套,新登记流动人员33278人,新登记出租屋19832套;发现存在隐患消防出租屋74608套,存在治安管理行为的出租屋1194套,无证照经营665套,存在结构安全隐患320套;发现涉嫌制假出租屋16套;各部门根据出租屋巡查告知制度整顿合格存在隐患的出租屋12294套;创下了六个历年之“最”:工作目标最明确、整治行动最频、出动人次最多、整治任务最重、整治成效最广、规范化工作最到位。
条块结合铁腕整治出租屋
今年,新塘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结合实际需要,把落实基层的出租屋管理职责、建立出租屋管理长效机制提高到“三打两建”的高度来狠抓落实。出租屋专项整治组在“以重点为突破口,条块结合,联合整治”的原则指导下,开展全面清查整治工作。
目前,“三打两建”共出动各部门的人力15426人次,其中开展出租屋整治工作就出动出租屋管理员4317人次,查处蒸制白酒、豆腐黑作坊、地沟油作坊、制假啤酒窝点等食品加工黑窝点14个,查处假冒“三星”手机耳机、假冒“黑人”牙膏、假冒伪劣牛仔裤等制假售假窝点5个,查封“黑诊所”、“黑网吧”、“黑废品店”、“黑废胶加工厂”、无证照排污、非法售卖二手摩托车等无证照经营出租屋共115间,强制停业整改出租屋“钉子户”134栋;查处无证开办托儿所5间;共处罚不履行出租屋法定管理责任的出租屋主及二手房东979名,行拘7名,经济处罚219750元,有力促进了出租屋主办理好各项手续、落实好出租屋管理责任,对出租屋规范化管理起到很大作用,掀起了广泛的宣传效应。
建设大型出租屋规范化管理示范区
新塘镇流动人员和出租屋数量众多,情况复杂,目前登记在册流动人员25.19万人,在册出租屋12.63万套,均约占全市的流动人员和出租屋数量的七成。其中,卫山东坑区和甘东碧松山—渔岭山开发区长期以来是该镇出租屋管理的重点地区,大型出租屋相对集中,其中东坑片区大型出租屋137栋,碧松山—渔岭山开发区大型出租屋45栋。
在这两个区域,新塘镇大力推广大型出租屋 “楼长负责制”,由出租屋主(二手房东)履行管理责任,落实大型出租屋(即一栋有30套出租屋或租住达到30人以上)软硬件的“十有”标准,建立起全镇第一批“楼长负责制”示范区。为配合建设工作,镇政府根据《增城市规范大型出租屋管理工作意见》印发了《新塘出租屋规范化建设管理标准》作为工作手册,大型出租屋的“十有”标准包括有独立办公场所,有《流动人员自助申报平台》和二代身份证读卡器,有视频监控设备,有电子门禁或门卫设施,有专职管理人员,有台帐记录,有出租屋门牌统一标识,有消防设施,有疏散应急照明设备,有上墙公示牌;所设立的专职管理人员(“楼长”)负起关键的管理责任,实行“人来登记、人走注销”和台账管理制度,同时“楼长”应和社区民警、出租屋管理员建立管理互动平台,进行定期联系,实现出租屋内承租人信息“采集率”、“录入率”、“注销率”、“居住证办证率”100%达标,大型出租屋入室警情下降90%以上,入室盗窃“零发案”的目标。
期间,新塘镇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共约100人,分成24个重点区域整治小组,其中卫山18组,甘东6组,分组推进建设工作。至7月底,两区域建设工作基本完成。目前,卫生和甘东的治安情况好转,刑事治安案发率下降(卫山东坑2012年上半年的治安案件74宗,比2010年同期下降44%;2012年上半年刑事案件104宗,比2010年同期下降52%。);流动人员登记率和出租屋入住率提升,管理更加方便。
推行出租屋管理“塘美模式”
“塘美模式”是新塘镇自发探索的,也是全镇乃至全市现时最为健全的出租屋管理模式。塘美村高度重视出租屋管理工作,把对流动人员的服务和出租屋管理工作提上了经济增长和村全面发展的战略高度,动员村社干部大力配合镇流动人口中心和出租屋管理服务中心开展“人屋”登记管理,并加强流动人员服务工作,形成独树一帜的“塘美村模式”,对有效解决新塘镇“人屋”登记难、管理难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塘美村“人屋”管理服务模式自去年10月起开始探索建立的。在村委的资助下,村内11个合作社的出租屋都统一配备了灭火器,两层或以上的出租屋统一加装视频监控系统并由出租屋主安装了门禁系统。后来,在镇政府的支持下,参照大型出租屋“十有”标准对村内大型出租屋进行规范化建设,实现了“人来登记、人走注销”,达到“村委重视,责任到位;出资出力,共同管理;健康有序,互利共赢”的预期效果。
今年7月初,镇主要领导视察了“塘美模式”工作成效后,对这种管理模式给予了大力肯定,并鼓励全镇其他村(居)积极学习、推广“塘美模式”,共同为村(居)和该镇的新一轮发展贡献一份应有之力。
搭建“五管齐下”总体工作框架
在“楼长负责制”和“塘美模式”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前段时间,新塘镇党委、政府把全镇出租屋分为五种类型,出台了《关于印发新塘镇强化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工作规定的通知》(增新府〔2012〕87号),以制度化形式确立了五类出租屋的基层管理责任和相应的管理模式,形成了因地制宜,“五管齐下”管理好五类出租屋的总体工作框架。其中,对各村(居)出租屋,实行“村(居)委自管、村(居)民协管”的“塘美模式”;对达到20套出租屋的独栋楼房,实行“业主(房东)自管、部门监管”的“楼长负责制”模式;对分散的出租屋,实行“出管中心直管、部门联管”模式;对物业小区出租屋推行“物业自管、业主协管”模式;对配备居住生活设施的用人单位,实行“企业自管、员工协管”模式。
新塘将全镇划分为12个管理服务站(中心),分为58个责任区、79个巡查网格,全面覆盖87个村(居),进一步规范出租屋的巡查告知和整改反馈工作的流程和时效。镇出租屋中心根据党委、政府对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工作的改革创新部署,与对应的主管部门共同牵头,落实全镇“五管齐下”管好五类出租屋的工作。各挂村部门监督所挂村(居)参照“塘美模式”落实村(居)的出租屋管理工作。派出所检查落实大型出租屋管理工作的“楼长负责制”管理模式;国土房管部门组织各物业小区管理处,落实物业小区“物业自管、业主协管”的管理模式;劳动部门对配备居住生活设施的用人单位进行督促,联系辖区派出所等部门为用工单位安装《人口自助申报系统》,把“企业自管、员工协管”模式落实到位。增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