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家长认为,这是由于孩子嫉妒心强造成的,却不知自己经常拿孩子作比较的做法,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被“比”着长大的孩子
“你看看赵叔的儿子,学习从来都很自觉。”“隔壁张阿姨的女儿,每次考试都是班级前三名。你怎么就没人家争气!”这些话很多人都觉得很熟悉。不得不承认,在中国,这“别人家的孩子”是无数孩子心中的“夙敌”。不少孩子是被父母“比”着长大的。上学时,比学校、比成绩;工作后,比学历、比工作、比收入等。
很多父母爱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来比较,目的是为了给孩子一个奋斗的目标。但事实上,这样做不仅没起到激励作用,还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不要拿孩子作比较
大部分家长在自己孩子面前表扬其他孩子时,通常都想起到这样的效果:以他人为榜样,激励自己的孩子向更优秀的孩子看齐。这种做法虽然出于善意,可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广西南宁快乐潘多啦绘本馆教研总监卢丹映表示,家长如果常拿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比较,孩子在这种比较中,自尊心和自信心都会受到伤害。同时,孩子还会对家长产生抵触情绪,对被表扬者产生嫉妒和回避的心理,甚至会产生敌意,久而久之,心灵就会扭曲,对优于自己的人或事物产生嫉妒和回避的心理。
可借机增强孩子抗打击力?
有的家长会认为,孩子听不得别人受到夸奖是抗打击能力差。因此,一些家长错误地认为,应该通过在自己孩子面前表扬别人家孩子的方式,从小锻炼孩子的抗打击能力。
南宁七田右脑教育桂林中心负责人鲁娜对家长的这种做法表示不赞同。“孩子的抗打击能力没有必要特意培养,尤其是孩子小的时候,这样对他太残忍。”鲁娜认为,孩子小时候应该以培养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为主,孩子的自信心从小建立好了,他的抗打击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就会自动展现出来。
拿孩子的“今天”跟“昨天”比
“家长如果真要比,那就让孩子自己跟自己比,拿‘今天’与‘昨天’相比。”鲁娜认为,不拿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作比较,但可以拿孩子的过去和现在作比较,家长可以把目光从别的孩子那里转到自己孩子身上来,多看到自己孩子的优点和进步,哪怕只是一丁点儿的进步,孩子都会受到鼓舞。
鲁娜表示,当孩子感到自己的努力收到成效,受到肯定时,才有足够的动力更加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