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游完全手册

[复制链接]
车神 发表于 2007-5-4 23:3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出行前车检小常识

  一,检查各种液面。
  1、查机油,最好是在发动机没有启动前,对于自动挡汽车,还应当检查一下变速箱油,不过在发动机怠速运转时测量为宜。
  2、查助力转向液,装助力转向液的容器盖上一般都有如何检查的说明和液量的标准,检查时按照说明操作。
  3、查蓄电池液、冷却液和制动液,特别注意:免维护蓄电池也不是一劳永逸。一般蓄电池的寿命为2-3年。如果蓄电池已经用了近三年,那么在长途旅行前最好还是换一个新的。如果制动液比“最小”刻度低很多,最好请专家检查一下刹车片。另外,制动液的使用期不应超过2年。
  4、 查风挡玻璃清洗剂。玻璃清洗剂俗称“玻璃水”,汽车用品商店一般出售的是配制好了的成品液,但最好还是看看说明,是否要兑水。

  二,检查发动机舱。
  发动机舱内的各种管线很多,你可以“巡视”一下,看看塑料、橡胶件有无老化、裂缝和松脱,更不能被老鼠咬伤,特别是冷却管、传动皮带、点火导线和火花塞插头等。传动皮带必须保持一定张力。特别注意,看看泊车处地上有无油迹或其他液体痕迹。

  三,检查车灯和雨刷。
  前大灯、尾灯、刹车灯、转向灯、警示灯和雾灯都要查。另外,现在正是雨季,雨刷橡皮毛了,对视线影响很大,该换就换。如果不是多雨地区,那么彻底清洗玻璃后,再上一遍玻璃防雨涂液,你也可凑合着用了。玻璃上若有小石子打出的伤痕或裂纹,在长途旅行前最好更换。平时它们虽然不碍事儿,但要在路上碎了,麻烦就大了。

  四,检查胎压。
  若车上乘员和行李都多,那么胎压就不能太低,胎纹至少应有3~4毫米深,才能保证足够的抓地力,检查轮胎外观时要注意,轮胎磨损应该均匀,还要检查轮胎两侧有无裂痕和凹凸。也不要忘记检查一下备胎。

  五,检查排气管。
  检查排气管与底盘的连接情况,确保没有锈蚀和松动。如果排气管固定不好,汽车一路上都会发出噪声,非常烦人。

  六,检查车内点烟器和指示灯。
  先进的汽车有许多指示灯,如电瓶电量、油压、刹车片磨损、防抱死制动系统、安全气囊等等(参见汽车使用说明书),发动机启动后它们会熄灭。平地很少有人注意这些指示灯。如果开车时指示灯仍然亮着,说明该系统出了问题,别忽视它的提醒,赶紧查一下。这里还有一个小窍门儿,你可以专门选择在不太平坦的柏油路上试一下刹车,这样做除了可以检查制动系统,还可以看出转向机是否晃动,车身的其他部件甚至驱动装置是否有异响,特别不能忘记,体会一下安全带在急刹车时是否靠得住。****自驾车出游还应必备的物品有,结实的拖车绳2条(或买一个拖车杆);备胎1个;修车工具:千斤顶、快速补胎剂、钳子、钣子、冰雪天还需备防冻液、防滑链;当地地图。外出开车最好知道自己走的大致路线,一旦车坏在半路,请求救援时可报出大概所处的位置;手电等照明工具;手机等通讯工具,以便车与车之间随时保持联络。同时携带上手纸、消毒纸巾、卫生筷、餐刀、茶叶(比任何饮料都更解渴和解乏)等生活用品,以及创可贴、黄连素、眼药水、急救包(止血袋、绷带、纱布等)等医药用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8 显示全部楼层
车神 发表于 2007-5-4 23:4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教你如何对付恶劣天气


 自驾车游山玩水是生活中的一大乐趣,但有可能遇上突变的恶劣天气。风景区多在山水之间,像早晨大雾、突如其来的雷雨等情况时有发生。遇上这些情况应如何应对?

  雾天行车:起雾时尽量在普通公路上低速行驶,待浓雾散去后再上高速公路行驶。如在高速公路行驶时浓雾突然来临,应该立即将车驶向最近的服务区或停车场暂避,或把车驶向路肩或紧急停车带停下,开启车宽灯、尾灯、后防雾灯、危险警示灯。行车要点是缓慢起步,切忌突然加速、制动或猛打方向盘。制动时尽量用点刹,不要一脚踩死。如果情况不是很急,最好利用挡位制动。

  遭遇打雷:很多车主在遭遇雷鸣电闪时,往往十分害怕,急急忙忙地下车找地方避雨,其实这种做法有点过犹不及。不下车还罢,下车躲闪却增加了危险的系数。因为就算闪电击中汽车,电流会经车身表面传到地面,在汽车内部丝毫感受不到,反而安全多了,不过车窗一定要全部关紧。另外收音机的天线有避雷针的作用,会吸收闪电,所以一定要收起来。

  无论是在什么条件下行车,良好的车况是安全行车的必要前提和基础。行车前一定要对车况进行检查,使之保持良好的状态。对车况的检查,一是检查制动、转向装置。二是检查雨刮器工作是否正常。三是检查全车灯光、除雾装置是否完好,使其能发挥应有的功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车神 发表于 2007-5-4 23:4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长途驾车旅游各种路况行车秘籍


  高速公路:对于长途旅行,高速公路是比较安全的选择,但高速公路上发生的事故可能后果更加严重。所以一定要注意车速不要过快。

  国道:跨省的国道通常路面不错,但不宽,很多上下行车道间没有硬隔离,超车、会车频繁。另外国道上很多长途卡车往来,体积大、速度快,司机经常疲劳驾驶,所以在国道开车要特别小心。

  山路:山路其实不如人们想象中可怕,因为越是看起来可怕的路,司机越是全神贯注,所以事故发生率并不高。但走山路很考验驾驶技术和操作习惯,频繁地刹车、过分使用离合器、挡位不合适等,都容易造成车辆故障,增大危险性。

  赶夜路:长途公路大部分没有路灯,夜间对面的车大灯就变得极其刺眼。此外,有时候前方车的后灯根本不亮,速度太快时就容易追尾。走夜路比较危险,尽量不要夜间赶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车神 发表于 2007-5-4 23:41:17 | 显示全部楼层
自驾游特殊路况情况多 驾驶技巧应把握


  自驾游成了车友们的热门话题,越来越多人喜欢在休假的时候驾着爱车驰骋在路上,享受一路的无限风光。可是上路前还应该考虑到的是,沿路也许会遇上各种特殊的路况,那时候该如何应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你做好准备了吗?本篇车养护将告诉你一些在特殊路段上行驶所应该注意的事项,请为你的长途驾驶做好准备。大雨路段下大雨时,能见度低,视线模糊,这是容易察觉的危险状况,驾驶会自动降低行车速度。但另有不易察觉的危险状况———例如路面积水造成车辆打滑失控。所以首先,雨天千万不要开快车,更不要猛拐弯。其次,要打开前后雾灯。雨大时即使在白天也要开灯,最好打开前、后开雾灯,要将雨刷调到最快。第三,不要加速超车。保持车距与控制车速这是雨天行车的基本要求。雨中行车,要随时注意前车的行驶速度和方向,绝不可因前车速度慢而加速超车。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由于各车道的车速相对较高,司机的视角变窄,加上路面湿滑,强行越线超车时,稍动方向就很容易造成车轮打滑,极易造成与其他车辆发生刮蹭,引发车辆侧翻等意外事故。第四,一旦失控先要镇定。越过沟坎和下坡时特别容易失控。一旦感觉失控,要先保持镇定。先别踩刹车,也别乱打方向而应及时收油,踩下离合器踏板保持原状跑一小段,待轮子重新抓地,马上控制方向。

  如果必须要涉水过车,必须仔细查看水的深度、流速和水底性质,以及进、出水域的宽窄和道路情况,由此来判断是否能安全地通过。在确认自己所驾汽车的结构能够通过时,一般应选择距离最短、水位最浅、水流缓慢及水底最坚实的路段。首先,要保证发动机运转正常,转向和制动机构灵敏,挂低速挡平稳开进水中,避免大轰油门或猛冲,以防止水花溅入发动机而熄火;行车中要稳住油门,一气儿通过水面,尽量避免中途换挡或急转弯,遇水底有泥沙时,更要注意做到这一点,到没有水的路段后,要空踩几脚刹车,以免刹车失灵发生追尾事故;如水底有流沙、车轮打滑空转时,要马上停车,不可勉强通过,更不能半联动地猛踩油门踏板。要在发动机不熄火的情况下,组织人将车推出去,避免越陷越深。行驶中要尽量注视远处固定目标,双手握住方向盘向前直行,切不可注视水流或浪花,以免晃乱视线产生错觉,使车辆偏离正常路线而发生意外。多车涉水时,绝不能同时下水,要等前车到达对岸后,后车再下水,以防止前车因故障停车,迫使后车也停在水中而进退两难。通过经水流冲击后情况不明的漫水路面或桥面时,要先查明是否形成塌陷、缺口,否则极易造成翻车。山区路段如果你的自驾游选择了跋山涉水,那么行驶在山区路段就必须时刻警醒自己要集中注意力了,因为你将面临连续的弯路考验。在转弯时会产生离心作用,上坡时车速较慢,离心作用较弱,同时车身重心后移,令转向不足的程度减小,车头方向会比较好控制;下坡时,情况正好相反,由于车速快,离心作用强,车身重心前移,转向不足的程度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汽车如果不能在入弯前有效减速,甩出车道的可能性便较大。要过一个弯,路线的选择很重要。一般选择外-内-外的过弯路线。过上坡弯路时,一般采用稍松油门,或将变速箱挂入低档,以保证加速时的牵引力。

  正确控制转向盘也上非常重要的。要尽量避免反手打转向盘或双手交叉的动作,因为这样不利于修正行车路线。正确的动作是,在转弯时以一手拉、一手推的交替方式操作转向盘。

  汽车下坡时,由于前面所述的原因,转向不足的情况比较明显。因此在下坡弯路上要做到充分减速,一是频繁踩制动踏板,二是将档位置于2挡或3挡,最好是两种方式同时采用,充分利用发动机制动降低车速。下坡转弯时,前轮与路面间的附着力的大小非常关键。因此,除了不宜猛踩刹车之外,还应避免突然打转向盘这类危险动作。
  在山路上行车,若遇到前车较慢,不要轻易超车。还有一点不可忽视,就是你后方可能有速度更快的车打算超过你。这时候最好先估计一下前、后和自己三辆车之间的互动关系,并打转向灯示意前、后车辆,超车后及时回到正常行驶路线。高速公路在高速公路上,每辆车都以非常快的速度在行驶,这时候反应的速度与时间要比平常更快,所以注意力一定要非常集中,以防备突发状况的出现。并且需要注意更多的小细节问题:

  从匝道上路进入主线车道时,当入口有加速车道时,应通过加速车道,将车速提高到一定的速度。合流时,应不妨碍在主线车道行驶的车辆;严格区分车道的职能,分车道行驶,一般情况下走主行车道,只有超车时,才使用超车道,保证车流畅通;行车时随时注意路边和道路上空的标志标线,并适当靠右行驶,但不能辗压右侧车道分道线,以利于后  车超车有足够的侧向距离;严格遵守速度限制规定,超速行驶易酿成事故。车速太低妨碍其他车辆正常行驶。在雨天、冰雪天行车,车速应相应降低;应保持纵向车间距离。一般情况下,在路面干燥、制动良好的情况下,车间距离(m)不小于车速(km/h)的数值。如车速80km/h时不小于80m,时速100km/h时不小于100m。随时注意路旁车间距离标志牌。遇雨雾天、冰雪天和路面潮湿时车间距离应增加一倍以上;不准在主线车道上倒车、掉头、横穿,不准超过中央分隔带;不要妨碍执行任务的消防、急救、公安、抢险等车辆的通行;超车时,估计好距离和双方车速,情况正常时,应鸣号、开左转向灯,从超车道超越前车,不准从右侧超车;高速行驶要始终握稳转向盘,改变车道或超车时,转向角度不要太大,防止车速过快车辆飘移。需要制动时,分几次制动为好,不要一脚踩死,防止车辆跑偏;进出隧道光线发生变化,会影响视力,要适当降低车速,以适应光线的明暗变化;驶出高速公路时,注意路口预告牌,将车从主车道分流出来进入减速车道减速,经匝道进入一般公路。浓雾路段浓雾天气时的能见度比雨天更低,所以为了保证行驶安全,应该知道一些辟雾技巧。

  首先必须保持足够的行驶距离。雾天,因视距短,能见度低,有时路面因雾水造成路面湿滑,制动性能降低,车辆易侧滑,因此必须保持足够的行驶距离。防雾灯或车尾雾天信号灯也应该开着以示目标,如雾天汽车不开防雾灯,行人或其他车辆很难察觉到你。另外,不能开远光灯,因为远光灯光线强烈,会被雾反射到驾驶员眼中使视线模糊。当然,交通规则也应该严格遵守,限速行驶,千万不可开快车。因为视线不清,开快车极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严禁超车和抢行,以免发生意外。雾越大,可视距离越短,你的车速就必须越低。为了安全起见,车与车之间应互相通个气,比如适时鸣笛,预先警告行人和车辆。当然,如果你听到别的车鸣笛时,你也应当鸣笛回应。这样,大家都做到心中有数。

  如果发现后车与你离得太近,你可以轻点几下刹车,但不能真的刹车,只是让刹车灯亮起,来提醒后车应注意保持适当车距。砂石路段虽然砂石路段比其他特殊路段容易行驶,但还是不能开太快,因为砂石会降低轮胎摩擦系数,造成抓地力不足,导致失控打滑。所以,放慢车速最保障,同时应尽量避免急加速、急减速、急回转与大转弯。此外,请注意和前车保持安全距离,以免被前车轮胎卷起的风砂模糊了视线,甚至被砂石击中。烂泥路段已经习惯了城市中良好的路况的人,一旦在行驶途中遭遇地面阻力大、附着力小的烂泥路往往就不知所措了。

  其实,一般来讲应该保持较大的动力,以中低挡位匀速地一次通过。尤其应该避免中途换挡与停车。如果途中发生侧滑,切忌使用刹车,应立即降低车速,打方向盘修正汽车行驶方向,待车辆中止侧滑后,再缓慢驶回正道。如果发生车轮空转打滑,可将车辆立即后倒,退出滑动地段后,另选新路线行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车神 发表于 2007-5-4 23:41:44 | 显示全部楼层
自驾车障个人修理诀窍一览


 一根棉线排除故障
  有些轿车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出现这种情况:油箱内加满油后,燃油警示灯亮。为了消除故障隐患,很多用户到维修站更换油位传感器。如果外出时碰到这种情况一根棉线就可能排除故障。

  加满油后,浮子抬起很高,以至于油位传感器的触点和滑片接触达到边缘位置,有时甚至脱开,这样电阻便会很大,相当于缺油时的位置,燃油警示灯理所当然就会报警。此时在油位传感器的浮子臂限位块上缠几丝棉线,这样,当浮子臂与限位板接触时,触点和滑片不至脱开,油表指针便会相应指示油箱已满,而不再报警。

  注射器的妙用
  液压制动系统和液压离合器系统存在空气时,会对汽车的运行带来安全隐患。按照常规维修方法对液压系统进行排气,一般需要两个人配合,一个人在驾驶室不停踩制动踏板或离合器踏板,另一人在车轮下或发动机下方拧放油螺栓进行排气。这种方法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而且修理质量还不一定有保证。

  医用注射器在药店或诊所随处可见,将废弃的注射器用在汽车维修的液压系统排气中,不失为一种变废为宝的举措。众所周知,常规排气方法是将空气从总泵向分泵或从上往下排。实际上,如果将空气从分泵向总泵或从下往上排,同样可以达到目的。

  只要将总泵上的储液罐盖打开,将注射器从储液罐中抽满油液,拧开放气孔螺丝后,从分泵向总泵注射油液,便会看见气泡在储液壶不停泛起。排气完毕,拧紧放气孔螺丝。按照离总泵从远到近的顺序,依次将各相应液压通道气体排尽。采用这种方法不仅速度快、节省油液,而且一个人就可以独立完成排气操作。

  快速诊断短路部位
  熔丝又称保险丝,在电路中起到保护电器元件的作用,很多车主或维修人员都遇到过这种情况:保险被烧断,更换之后很快又被烧坏,这说明线路中发生短路故障,面对七拐八弯、层层包裹、几米甚至十几米长的导线,要想快速诊断出短路部位并且排除故障,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告诉您一条快速确定短路部位的捷径。

  如果您的发动机不能起动,检查发现保险盒中电动燃油泵的保险的熔丝烧断。换上新的保险,打开点火开关,听燃油泵有运转声音,但运转几秒钟后便停转,发动机还是不能起动。遇到这种情况,如果拔掉电动燃油泵插头,用中间带有保险的导线直接把蓄电池正极和电动燃油泵连接起来,则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对于途中抛锚的汽车,用户找一个闲置不用的保险,将导线直接连接。假如短路部位在火线上,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让电动燃油泵正常运转,用户可以将车开到修理厂检修;假如故障原因在于电动燃油泵部分短路,连线后燃油泵也不会运转,则可以大胆地换上一个燃油泵。

  用带保险的导线直接连接蓄电池和用电器,通过检查保险的状态就可以确定具体短路部位。用这种“故障对折”原理,可以将故障范围大大缩小,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缩短维修时间。
  巧治车身异响
  轿车在行驶过程中难免出现车身异响。用户往往会遇到这种情况:后排座椅只要一坐人,车身后部就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声响较大,但仔细倾听,却不好确定沉闷的异响来自何处。难以确定具体故障部位,这时需要您首先拉紧手制动,往下按压行李舱,听是否有响声。然后松开手制动再试,如响声消失,则异响为驻车制动系统中机械连接处发出,此为正常,不必维修。

  如松手制动后仍有响声,不防用随车工具将减震器下端拆下,即断开与后桥之间的连接。如不再响,则为减震器上部的缓冲胶块响,此为绝大多数情况下的常见故障部位。拆下胶块,可以发现胶块下端不是平的,而是凸凹不平的四爪形。为什么车身产生异响呢?当车身下压时,胶块与减震器筒上封盖接触,四爪端部便被向内压缩,与上封盖产生相对的摩擦运动,于是发出响声。

  处理的方法非常简单,用剪刀把四爪剪平即可重新投入使用,不必更换新的配件。

  如拆解减震器后异响仍然存在,则为螺旋弹簧与其胶垫之间发出的异响,在修理厂更换胶垫即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车神 发表于 2007-5-4 23:42:07 | 显示全部楼层
保障孩子安全


 自驾车出游,自然少不了带上家里的小宝贝。经常在路上看到这样的情形,一些小孩子坐在副驾驶座上;或是站在副驾驶座前与驾车的爸爸或妈妈说笑,或是自己玩耍,这实际上是非常危险的事。尤其现在很多好车在副司机座上都配有安全气囊,这个问题就更加迫切要求引起人们的重视。

  小孩子坐在副司机座上,又不系安全带,如果来个急刹车,会出现什么情形?搞不好就是头破血流,即使轻轻碰到了,也会伤着他们的“细皮嫩肉”。再就是安全气囊的问题,对小孩子来说,安全气囊并不安全,反而是个致命杀手,安全气囊在瞬间张开的爆发力足以轻松击断小孩子的颈椎,这可不是耸人听闻,即使在汽车安全技术很高的国家也曾发生过多起因气囊突然爆发,而小孩子又坐在副司机座位上,而被炸得血肉模糊的案例。

  如果是抱着年幼的小孩乘车外出呢?其实抱着孩子乘车对孩子来说是十分危险的。大人们自认为将孩子紧紧地抱在怀中就会平安无事,其实不然。一些交通安全的研究显示,每小时48公里的时速下的碰撞,足以在一个7公斤重的婴孩身上产生140公斤的前冲力。

  140公斤是多少?不用多说,你可以自己计算,那相等于一个婴孩体重的20倍!其后果可想而知。婴孩即使由系上安全带的成人抱着,也并不安全。 

  这就更需要我们要有儿童就必须坐后排座的概念,确切地说,就是十二岁以下儿童,必须坐后排座。如果孩子很小,还不适合系安全带,从安全起见,那还需要为其准备一个与其身高和体重都适宜的儿童汽车安全座椅,在选择安全座椅时要着重考虑座椅的安全性,至于其他什么辅助功能都在其次。

  现在一些汽车专卖商店有很多的儿童座椅可供选择,价格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在挑选、安装儿童座椅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选择与儿童身材相当的儿童座椅。

  2.要选择与汽车相适配的座椅。这一点非常重要,买时最好开车前往,当场就将座椅安装在汽车座位上看是否合适。

  3.儿童座椅要安装在后座上。相比较而言,后排乘客的安全系数从统计数据上显示更为安全。

  4.安装儿童座椅时一定要牢固。


  就目前市面上一般儿童安全座椅来说,由于国内外各厂商所推出的产品类别有所差异,所区分出来的适用年龄范围也不尽相同,欧美等地区车辆安置儿童安全座椅的风气早已行之有年,有一定的制度规范。而国内还没形成规范,但简单地来说可将儿童座椅区分为三类:

  第一类:婴儿用卧床(提蓝式)
  适合0岁至1岁左右(10公斤以下)、还不会坐的小比比使用,而且还有摇、提等附属功能。

  第二类:是幼童用座椅,适合1岁至4岁的幼童

  第三类:是4岁以上~12岁以下的学童用坐垫

  它其实只是一个可供车上安全带穿过的加高椅垫,避免学童因为身材过小、因而发生安全带勒住学童颈部的危险。

  不过现在就国内来说,还没有为婴儿和小孩买儿童座椅的概念。一来在婴儿满周岁前很少带出去远游,二来小孩长得特别快,买了以后很快就不能用了;并且还存在长辈的怀抱是安全区的错误观念,这是要不得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车神 发表于 2007-5-4 23:4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扎营须知



  户外旅行不可能是一两天内可以完成的,并且自驾游到地方不可能都有旅店,在野外扎营过夜经常碰到的。下面列举了一些扎营需要注意事项:

  选择适当的营地
  帐篷面最好朝南或东南面能够看到清晨的阳光,营地尽量不要在棱脊或山顶上,至少要有凹槽地,不要搭於溪旁,如此晚上不会太冷,营地选於沙地,草地,或岩屑地等排水佳的营地,不需要挖排水沟、石头、树干可替代营钉,最好找树林遮风的营地。

  不要太匆促决定
  使用营柱不要急于求成。想要最短时间完成搭盖,有时会造成营柱的龟裂或金属环的松脱,所以最好携带一截三英寸长的铝合金管备用。

  登山靴不可穿进帐篷,靴底的烂泥或小石粒会污染与磨损底层进入内帐须脱雨衣与湿衣物避免弄湿其他物品,尤其是睡袋,须保持内部的乾燥,遇到行为恶劣的人,日後拒绝同住。

  帐篷折叠收拾前,先晒乾後再擦拭乾净,雪期时,可利用雪块擦拭乾净,不要弄脏睡袋,或将帐篷倒置晒乾与擦拭乾净才收。

  帐篷内的照明系统,可携带蜡烛,此质轻携带方便,不过目前以瓦斯灯为主流。

  携带细麻绳可系住帐篷两端,挂湿衣物并风乾之,当你离开帐篷一整天,最好将睡袋摊开於睡垫让太阳晒一阵。

  燃料油、主绳等攀登器材可置於帐篷角落
  避免帐篷内炊事,帐篷对火的抵抗力相当脆弱,尤其是内部充满易燃品,如夹克、睡袋...等,最好是在内外帐间炊事,或使用一块6x6寸的三夹板垫底,所有的门窗须完全打开通风,避免湿气汇聚於内帐内壁并要预热期间防止火焰无法控制,帐篷内炊事期间严禁有人睡觉或打困,睡袋须收好,避免水淹帐篷....等不幸事件发生,禁用煤油炉,它会有刺鼻的味道,同时关火须将炉具移出帐篷外,避免内帐充满刺激另人窒息的味道。

  勿遗漏物品
  营地建设後,不需使用的物品再装入帐篷套内,营柱接头松动须利用胶布贴紧,若帐篷遗失某部份会使帐蓬无法结合。

  平日保养善後
  活动结束後,最好马上清洗,如果天候不允许,也要取出擦拭一次,晾乾,平日尽量吊挂於通风处,不要密封,如此使用时,不会感到霉味。

  若想於山区有个好梦即使恶劣天候不会有任何问题,平日最好一些接缝点,如角落,营柱接合点...等,并强化之。

  营钉
  不同的厂商对营钉有度同的设计,从六到八寸,T型,I型或半月型,甚至螺旋状的营钉,针对硬地,岩地或雪地,当然营地附近的树干或树枝,树根易可为营钉。

  宿营期间,背包要关紧避免小型动物盗粮,入夜後,背包套须使用,即使晴朗的天气,露水依然会沾湿背包,雪期,可用背包作为雪洞的门,若躜行或爬行於树林,灌木林,装填背包调低重心较适合,宿营可将空背包置於脚下套於睡袋外,绝缘於寒冷的地表改进睡觉的温度回来必须将背包清理乾净,若太脏可用中性的清洁剂清洗背包再置於阴凉处风乾,但避免曝晒太久,因为紫外线会伤害尼龙布健行过程依然要注意基本的保养,背包被划破就要即时缝补,要选用较粗的针线是专门缝补椅垫的针具,须缝牢,尼龙线可用火烤断。

  当以连续健行两小时以上,并无补充碳水化合物,你的大脑会提出抗议,会出现头痛、头晕目眩的徵候、最好的碳水化合物是市售的各式谷类制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车神 发表于 2007-5-4 23:4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顶啊,,申请精华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ericxian 发表于 2009-7-14 08:57:01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路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新居民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