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记者周影红 张海聪 通讯员廖思霖
黄皮丰收让村民喜笑颜开。
很多人都想不到,历来难登“大雅之堂”的黄皮果,近年经过石滩吓岗村村民引进和改良新品种后,变身为市场佳果,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金果子”。吓岗村村民究竟是如何将黄皮果变成致富“金果子”的呢?记者昨日带着这个问题走进了石滩吓岗村。
黄皮丰收 供销两旺
一进入吓岗村,记者便看到村前屋后、山头田边种满了黄皮树,一串串金黄色中略带透明的黄皮果挂满枝头,果农们正忙着采摘果实,个个笑逐颜开。在吓岗村农贸市场旁的黄皮收购点,记者看到,果农送来的黄皮果体型硕大,形似弹珠,单果重约10克。记者品尝一颗后发现,入口生香,清甜中略带酸味,肉厚汁多,十分可口。
今年60多岁的村民李大叔当天送来三大筐黄皮果,以每斤3元的价格卖给收购商,最后拿到1200多元。他开心地告诉记者,他家种有3亩黄皮树,总产量约有8000斤,预计可获得约24000元的收入。
“吓岗村的黄皮确实不错,品质好,很受市场欢迎。从上周开始,我们每天都来收购黄皮,每天可收购几千斤,收购的黄皮会运到深圳、香港、广州等地销售。”收购商刘先生介绍说,“上周黄皮的收购价为5元/斤,随着上市量的增多,现在下跌至3元/斤。”
改种优良品种 村民增产增收
与其它地方的黄皮果相比,为何吓岗村的黄皮果少了酸涩,多了清甜?吓岗村党支部副书记李乐华介绍说,由于吓岗村群山环绕,四季山泉水长流,土地肥沃,种植黄皮历史悠久、规模大、产量高,加上种植的是优质的鸡心黄皮、白糖黄皮等品种,所以所产的黄皮果具有果大、味甜、无渣、色鲜、肉厚、无核等特点。
吓岗村村民奇叔家里种了4亩多的黄皮树,一年可获得约30000元的纯收入。讲起黄皮种植之路,他告诉记者,10多年前他在村前种了1亩多的本地劣种黄皮,一年产量仅有几百斤,而且果质差,一果多核,可食部分少,根本没有市场。后来引进了优良的鸡心黄皮、白糖黄皮等品种,所产的黄皮果果大味甜,市场一下子就打开了,有时收购价高达10元/斤。于是他继续利用自己的责任田地、山坡地种植黄皮,年年丰收。
李乐华说,在奇叔的带动下,一些村民也纷纷引进鸡心黄皮、白糖黄皮等品种。随着多年来果丰价稳,越来越多的村民尝到甜头,全村的黄皮种植面积逐渐增大,吓岗村因此成为了当地最大的黄皮种植专业村。
继续打造黄皮品牌 发展生态观光农业
“黄皮果药用和保健价值高,具有消食、化痰、理气等功效,可加工制成果冻、果酱、果干、盐渍、蜜饯等,市场需求量大,前景广阔。目前,吓岗村主要种植鸡心黄皮、牛心黄皮、白糖黄皮三个品种,鸡心黄皮和白糖黄皮品质较好,清甜略带酸味;牛心黄皮较酸,但个大、早熟、产量高。现在全村黄皮种植面积达800多亩,今年可产黄皮800多吨。去年,吓岗村的黄皮果还注册了‘睿香’牌商标。”吓岗村党支部书记李盛宗说。
对于吓岗村未来的发展,石滩镇农业办主任林美坚认为,应继续鼓励村民扩大种植规模,形成真正的“黄皮村”。他表示,政府部门将从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举办农民技术培训班,引进新技术新品种,继续改良吓岗村黄皮的品质,打造吓岗村黄皮品牌。同时加强对吓岗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建设好吓岗村的生态环境,举办吓岗村黄皮节,促进吓岗村黄皮产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让吓岗村成为生态旅游的好去处,吸引更多的人前来游玩,品尝黄皮果。增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