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黎淑敏)家里大件的电器坏了,大多市民都习惯于打个电话,预约师傅上门维修。等电器修好后,就直接把维修和更换零件的费用一起付给维修师傅,至于零件的价格,基本上都不会过问,因此很多市民并不知道在更换电器零件过程中所隐藏的猫腻。
日前,市民胡小姐向记者反映,她家的洗衣机在更换零件的过程中,差点被维修师傅狠“宰”一顿。
据胡小姐回忆,她家里的一台全自动洗衣机日前突然“罢工”,对电器原理毫无认识的她无奈地打了电话,预约了一个维修师傅上门维修。对洗衣机进行“体检”后,维修师傅告诉她,洗衣机的涡轮坏掉了,需要换个新的,价格是100元。由于对电器零件不了解,胡小姐爽快地答应了。当师傅拿出一个新涡轮时,她看见标志后突然想起前几天在某个电器零件店见过类似商品,印象中只售25元。在不确定的情况下,胡小姐试探式地说:“师傅,你是不是拿错了?这涡轮不是我要的,这个才卖25元。”听后,师傅脸色一变,一边翻查工具包一边说:“不好意思,拿错了。”随后才给洗衣机换上了另一种涡轮。第二天,胡小姐特意到某经营电器零件的商店问价,结果证实了她的怀疑是正确的,维修师傅后来拿出的涡轮售价65元,而前者则售价25元。
记者随后采访了解到,家电维修过程中将零件价格抬高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维修工人利用消费者对电器不了解的弱点,在维修过程中随意要价。从事电器维修工作多年的林师傅向记者透露,一般而言,维修工人在电器零件价格的基础上适当加价是可以理解的,但相差4倍的要价就太离谱了。他还告诉记者,家电维修行业目前存在一些令人咋舌的暴利现象,一些维修人员的素质及相关制度有待规范。“个别家电维修人员职业道德差,甚至会在维修过程中对家电动手脚,换上劣质零件,或者将简单的故障夸大化,以便多收点维修费。”他建议,市民可以选择一些信誉度高的专业维修店或者事先了解清楚有可能需要的零件市价,亦可货比三家。增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