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果仙姑祠:威灵通凤岭 赫濯镇龙潭

[复制链接]
记录 发表于 2012-4-26 10: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仙姑祠。


文、图/记者周影红
见习记者黎淑敏 实习生邱政达

    八仙中有一位女仙叫何仙姑,相信早已家喻户晓,祀奉何仙姑而建的寺庙最为有名的是小楼何仙姑家庙。但是,你又是否知道在正果龙潭埔何屋村也有一座“仙姑祠”?到底这个仙姑祠与何仙姑又有怎么样的渊源?昨日,记者带着这个问题来到正果何屋村。

始建于清咸丰十一年
    仙姑祠位于正果镇何屋村新围自然村西北面增江江畔,始建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这座古祠坐西朝东稍偏北,门前一棵富贵子树生长茂盛。祠堂呈三间三进格局,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脊,正脊饰二龙争珠纹,碌灰简瓦,青砖石脚墙。何屋村村干部何林富告诉记者,祠堂总面阔11.04米,总进深15.19米,占地面积167.7平方米,头门进深三间4.16米。石门匾阴刻“仙姑祠”三字,正门两旁有一副对联“威灵通凤岭 赫濯镇龙潭”。

本月底重修仙姑祠
    相传,生于唐代的小楼女子何秀姑(何仙姑),家里经营豆腐作坊,造豆腐的主要原料是黄豆,至北宋后期,她家做豆腐的黄豆全来自龙潭埔。因为龙潭埔“墨鱼洲”(现琵琶洲)出产的黄豆颗粒精壮,呈黄白色,很有光泽,是营养丰富的豆类,所以她家做出的豆腐特别洁白、香滑可口,别具一格。光顾的人很多,生意特别好。因而与龙潭埔结下了更密切的亲祖情缘。何屋小学退休教师何锡怡告诉记者:“何秀姑成仙后,情系龙潭埔,对龙潭埔念念不忘,并把灵气带给龙潭埔,成为一个保土安民的地方保护神。”
    何锡怡说,咸丰八年三月,龙潭埔出现五十年不遇的大旱。田土龟裂,一切急待种植的农作物无法种上。村民日日望天打卦,心急如焚,于是到小楼何仙姑家庙拜祭“祈求仙姑显灵,施降及时雨”。祭礼毕,村民结集而归,临近家乡时赫见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紧接倾盆大雨。众生皆呼:“仙姑显灵!”这场大雨滋润了龙潭埔的一草一木,救活了家家户户。村民感恩仙姑,集资兴建“仙姑祠”。此后,龙潭埔连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自仙姑祠兴建以来,村中民众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七仙姑诞都举行盛大纪念活动,而且每逢初一、十五或大小节日、喜庆吉日定来庙上香拜祭,凡来庙求签问卜都有求必应,指点迷津,消灾解困,化险为夷。因此,外地的香客也慕名而来,祠堂香火尤为鼎盛。

    “后来因自然生态环境的变化,河道淤塞,船只不能通航,陆路交通又极为不便,香客就越来越少了,仙姑祠逐渐被冷落萧条了。不过,我们将于4月底对仙姑祠进行重修。”一位村干部说。增城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新居民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