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区对口帮扶派潭镇工作纪事

[复制链接]
方式 发表于 2012-4-20 11:5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用心帮扶 情满派潭

记者李丽斐 通讯员吴国威

1.jpg


    由番禺区石基镇帮扶的汉湖村花卉苗木种植基地每年能为村带来12万元的收入。图为基地新栽种的树苗。 王晓婷 吴国威 摄  

    四月的派潭,千树勃发,万花竞放,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自番禺区帮扶派潭镇以来,不仅让贫困户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而且使镇区基础夯实、发展提速,他们用1年多的时间做了派潭自己要10年才能办到的事情。”派潭镇常务副镇长胡小松一语精准地总结了番禺区为派潭镇带来的巨大变化。番禺人民用博大的爱心,在派潭描绘着一幅多彩的画卷,中心医院、影剧院、文化站、幼儿园、修桥、铺路、改水等工程建设为派潭带来了一番新景象。截至目前,番禺区(不包括敏捷集团)已安排对口帮扶资金7094万元,被帮扶的村集体收入平均达32.5万元,扶贫户人均收入达8363元。

枝叶关情 民生情怀暖人心
    走进派潭镇,经过立面整饰后的临街建筑整齐划一,蔚为壮观。镇区主干道两侧树成行、花成带,排水畅通,街面干净整洁,派潭广场上三三两两的群众结伴而行,整个场景给人眼前一亮、舒服和谐的感觉。谈起派潭镇一年多来的变化,很多居民都会由衷地发出感慨:“感谢番禺区的帮扶和大力支持!”

    一名驻村干部讲了一个有趣的场景。有一次,他到村检查刚完成硬底化的村道,遇到一名老人在家门口纳凉,便问老人觉得这路修得好不好。只见老人举起右手摆出了一个“V”的手势并“调皮”地说了一句“Yeah”,令人忍俊不禁。

    番禺区的帮扶项目始终把“民生”放在首位,从群众最需要、最迫切的诉求入手,配套完善了贫困村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以及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底线民生,切实打造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好的民生工程。一年来,番禺区建成硬底化道路20.03公里,整治排灌渠9.96公里,建成了公园、球场、公厕、垃圾站等文体卫设施66个;投入145万元为贫困户购买养老保险、53万元开展危房改造、47万元捐资助学、120万元开展其他方面的慰问,还有其他共计121个招商、公益、经济项目,等等,有效地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发展产业 挺起脱贫新脊梁
    在派潭镇汉湖村的花卉种植基地里,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农民正在农技师的指导下种植树苗。部分栽下已两个多月的黄槐树、黄花风铃树已吐出新蕊,首批苗木今年底就可推出市场。这个首期投资260多万元,总投资超过2000万元的花卉基地由番禺区石基镇以参股的方式与广州花木公司合建,每年能为汉湖村带来12万元的集体收入。在这里务工的贫困户谭罗溪每天能挣到60元的工钱,他说现在的生活好多了,“在这里打工一个月能抵上以前半年的收入。”

    番禺区帮扶建设的特色种植基地还有刘家村的淮山基地、佳松岭的红葱种植基地、双合寮的花卉种植基地、大埔村的桥埔农场、湾下村的肉鸡养殖场、拖罗村的石斛种植基地等等。同时,对贫困户开展生猪养殖、禽畜养殖培训以及就业技能培训,使贫困户真正掌握脱贫致富的技能与手段。

    数据显示,在建立产业方面,番禺区已投入或引进社会资金2960万元建立“造血”项目;资助贫困户养禽畜1.3万头,种植经济作物76.3亩,有力地带动了村集体和贫困户增收。

倾心倾力 感情真措施实
    番禺区对派潭镇帮扶取得明显成效,除了大手笔的资金、项目投入外,驻村干部功不可没。广州市委领导对番禺工作队的评价是“作风实、感情真、思路对、效果显著”。扶贫的关键是号准脉络、找准症结、开好方子。每位驻村干部一到对口帮扶村,就扑下身子,下乡村、入农户,和基层干部座谈,与农民群众交心,深入掌握村和贫困户的情况。每位驻村干部对所帮扶村贫困户的名字、致贫原因、就业意向都能脱口而出,对产业项目的规模、产出、效益等情况都了如指掌。此外,番禺区还充分发挥自身人脉广、信息灵的优势,除了11个镇、街道外,还发动11家当地的知名企业加入到了对口帮扶中,形成了帮扶的合力。

    在派潭镇拖罗村委会贴着一副对联:“党送春联,三春放彩;政书福字,五福生根”,横批是“越来越好”。这副对联充分表达了派潭人民对党和政府的感恩,对各帮扶单位鼎力相助的感激,以及对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各帮扶单位的支持下,派潭镇将会迎来越来越美好的明天。增城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新居民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