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市民途径增派公路时都会发现,在该公路两侧,有不少外乡人承租了一些农田种植草莓,成了该路段一道别样的风景。昨日,记者走进这些草莓“候鸟”的临时帐篷中,了解他们在外乡打拼的艰辛历程。
可观收益是坚持的动力
在增派公路廖村路段,记者看到,好几户草莓户在田边设摊卖草莓,硕大鲜红的草莓诱惑着过往的人们。一草莓户郑小明告诉记者,他的老家在浙江新昌,这个草莓场是他和妻子两人承包的,一共5亩地,收成的草莓一部分卖给过往的游客,一部分拿到批发市场出售。为了管理好这个草莓场,夫妻两人花了不少心血,半年来都驻扎在田头,日夜照料着这些草莓。
“每年9月到次年4月,家乡大多村民会结伴南下,分别到香港、广州、江门、中山等地承包土地种植草莓。以我为例,兄妹三人每年都会外出种植草莓。”郑小明说。
记者在增派公路路段多个草莓场转了一圈了解到,沿路20多个草莓种植场全是由浙江、福建两地人士承包。据郑小明介绍,他们习惯在9月份来到增城,然后寻找种草莓的地方,大多数会选择出入方便的地点。“草莓在10月初种植,45天后即可采摘,可一直采摘至次年清明节后,生产时间约6个月,亩产可达两千多斤。若天气好、管理完善,产量还会更多,扣除田地租金每年2000元/亩以及日常管理费用和开销,收益相当可观。”郑小明告诉记者,“待收获完最后一批草莓后,我们就会回到家乡,在老家培育草莓幼苗,就像春去秋来的‘候鸟’,必须为下一次的征程作准备。”
行走在增派公路旁的各个草莓园,一间间由红白蓝尼龙帆布搭建而成的简易帐篷尤为显眼。“这就是我们的‘房子’,在增城的半年我们就居住在这里面。”来自浙江杭州的草莓场主人杨雪根说。
记者走进一看,屋内摆放着一张木板床和一些简单的餐具、生活用品,甚是简陋。“日子虽然是苦了点,但种植的草莓一般亩产可达两千多斤,若天气好、管理完善,产量还会更多,扣除田地租金每年2000元/亩以及日常管理费用和开销,收益相当可观,可满足自己和家乡老人小孩的生活所需,给家人一个较好的生活环境。”杨雪根说。
环境和谐增添创业信心
“增城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广州市区东部,背靠大广州,南与东莞隔江相望,东临惠州,北界从化、龙门,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这是我们选择在增城种植草莓、经营草莓园的原因之一。”一草莓场主杨承发说,此外增城近年来的旅游开发力度大,不少景区成为珠三角游客争相游览之地,为草莓的销售提供了客源基础。
“在增城经营草莓园多年了,从未与他人发生过争执或其它不如意的事情。这是一座包容性很强的城市,这里的人们都很善良、乐于助人。不仅如此,增城的气候和田地地质十分良好,节省了不少人力和时间。”杨承发说,增城和谐的环境增添了他的创业信心,下一年他还是会选择到增城种植草莓。
文、图/记者 陈演坛 周影红
实习生邱政达
增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