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增江河生态景观。
(记者陈仕亮)昨日上午,增江河畔雾气弥漫,几名钓鱼爱好者伫立在鹤之洲湿地公园的增江河边,安静垂钓。江心偶尔划过一只小船,水波随之荡开。在增江两岸生态景观林带的衬托下,这一景观犹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增江河生态景观林带,在增江河防两侧形成郁郁葱葱的林带景观,既能净化水质、涵养水源,又能固堤护岸,是具有景观效应的生态廊道,使增江河形成了一条具有浓郁岭南风情的滨水景观。
市林业和园林局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增江河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始于2008年,在建设中,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以净化水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生态功能为主,重要节点景观性突出,实现了林带景观、防护效果与生态效应相一致,保持了沿岸生物多样性,使水域植物与陆域植物共生构成水陆复合型生态系统。
据介绍,增江河生态景观林带包括了增江公园、雁塔公园、鹤之洲湿地公园等14个绿化景观点,林带绿化面积29.6万平方米,种植了各类乔木8703株、灌木55490株、地被34225平方米、盆花15700盆和相关的园建设配套设施一批。
正是因为保持了生物的多样性,增江河生态景观林带四季花开,树木常绿,点缀了城市风景。每到节假日,众多市民、游客便到此一游,享受生态美景给每一个人带来的舒适和快乐,林带成为了市民、游客娱乐休闲的乐园。
增江河上游接惠州市龙门、新丰两县水源,下游向南进入东江再汇入珠江,流穿增城城区而过,是增城市的母亲河。市林业和园林局工作人员介绍,由于增江河所处的特殊立地条件,我市按照“水源涵养+景观生态”的建设模式打造增江河生态景观林带,整条林带因地制宜,又细分为竹海景观林、水源涵养林、疏果景观林和湿地景观林四种种植模式,局部地段通过棕榈科植物和低矮灌木的结合,并将湿地景观引入视线,最大限度地使林带既有水源涵养功能,又有生态景观效果。
近日正值冬春季节交替时节,天气阴湿。昨日午后,天气放晴,天空露出连日来难得一见的阳光。增江河上雾气散去,葱翠的增江河生态景观林带蜿蜒于增城大地,与城区建筑、农田风光交相辉映,令人心旷神怡。
正在增江河边骑车休闲的王先生说:“这里除了风景漂亮,空气好,更是一个跑步和骑自行车的理想场所。”他说,他和许多市民一样,业余时间喜欢到户外休闲,增江河畔就是他最喜爱的休闲和健身的地方。
记者行于增江河生态景观林带,看到高低乔木和各类灌木的有机结合,丰富了林带的层次;开花乔木和灌木的点缀,让人感受自然、真实、充满野趣。增江河沿线或树木成林、郁郁葱葱,或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给人以无限遐想。增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