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个地震应急避护场所之一的增城广场。
文、图/记者钟迪扉
16日凌晨2时34分,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发生里氏4.8级、地质烈度为VI度的地震。除河源市区有强烈震感外,周边地区也有震感,我市也不例外。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截至17日19时30分共计录得余震91次,其中在17日19时26分,东源县再次发生3.5级地震,震源深度为9公里,为91次余震中的最大级别余震。
地震过后,许多市民向本报来电反映称,地震发生时,有人马上躲进床底、有人赶紧从安全通道下楼、有人惊慌地跑向大街……
一些市民也在网上讨论这次地震,大多数都表示“第一次与地震如此接近,因不懂正确自救而感到担忧”。
地震发生:有人匆忙逃生 有人浑然不知
来自茂名在增城工作的黄师傅住在荔城街府佑路一栋居民楼六楼。当天凌晨发生地震时,黄师傅正在家里看电视,突然感觉电视机和桌子都在晃动,五六秒之后就停了下来。摇晃一停,黄师傅就开门往外跑,但由于太过匆忙,在下楼梯时不慎崴了脚踝。与黄师傅一起逃生的还有同栋楼的其他邻居,一些人在逃生路途中不忘打电话报警。
“什么?地震了,我怎么没感觉?”家住荔园路的林女士第二天一回到单位就听见同事们纷纷议论着这次的地震。林女士说,她和丈夫、女儿住在八楼,晚上11时就睡下了,一直到天亮,都没感到异常。
记者了解到,当晚不知道地震发生的市民不在少数,许多人都表示早上醒来后看到新闻或是别人告知才得知发生了地震。
市地震办:28个应急避护场所 可疏散27.99万人
地震发生后,在一些增城门户网站论坛上就有不少本地网友就如何在地震中自救展开讨论。网友“今天我不开心”说:“我当时正在睡觉,一下子被震醒了,感觉床在前后摇动,窗外传来轰隆轰隆的声音,我当时很确定发生地震,但可能是被吓懵了,一时不知道该如何自救,等反应过来,晃动就结束,窗外的声音也没了。遇到地震后,究竟该怎样自救?”
市地震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已建成包括增城广场、新塘市民文化活动中心、增江街第二小学等覆盖全市9个镇街的28个应急避护场所,总面积达62.07万平方米,可疏散人数27.99万人。
记者在荔城街的荔乡路、增城大道、荔景大道等多条主干道上看到,多块标有应急避护场所方向与距离的指示牌醒目地树立在路边,可指引公众迅速、准确地到达地震应急避护场所之一的增城广场。
市地震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地震应急避护场所之一的增城广场,目前已具备应急指挥、应急疏散、应急供排水、应急供电、应急卫生防疫、应急消防和应急物资供应等八种基本功能,共规划11个应急棚宿区,实际可利用面积为20万平方米,按人均疏散面积1.5平方米标准计算,可应急疏散人数约13.3万人,主要为荔城街雁塔社区、沿江社区、金竹社区、兴发社区、西园社区居民提供应急避护。“一旦发生严重地震灾害,《增城广场地震应急避护场所应急预案》便立即启动,相关责任单位(如民政、公安、医院、供电供水等部门)则自动按照预案的要求做出响应,履行职责,迅速调动安排应急储备物资。”
该负责人还提醒说,目前,地震难以准确预测,若遇到地震,千万不要恐慌,若震感较为明显,可先用手或其它物件保护头部,迅速躲至桌子或床底下,待震动停止后,再跑到空旷地方。市民可以自制一个简易应急包,包中要装有口哨、纱布、急救药品、手套、口罩、卫生湿巾、手电筒和收音机等物品。“收音机特别重要,可让市民在地震发生后,随时了解外界救援的最新进展。此外,最好在应急包上注明自己的名字,血型,住址等。”
增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