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塘人力资源市场场面火爆。
尽管最近我市天气阴冷,还刮着呼呼的北风,但丝毫阻挡不了求职者的脚步,也丝毫掩盖不住企业招工的热情。连日来,记者走访新塘人才市场发现,很多求职者持观望态度,都希望能找到更好的企业。而招聘企业则打出更好的福利待遇以尽早招足员工。
招聘市场热火朝天
从年初八开始,新塘企业有的拎着小黑板、有的拿着企业宣传海报、有的带着牛仔裤样品等走进新塘人才市场。2月8日,除了职介外,记者粗略算了一下,进场招聘的企业500余家,提供岗位4000多个。跟以往一样,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依然是求职者的主力军。
记者看到,大部分企业详细列出具体薪酬,普工月薪普遍在1800元以上,技工月薪普遍在3000元以上。除此以外,不少企业更是在海报上列出各种福利,如报销春节返乡费用、提供夫妻房、发放工龄奖等。
除人才市场火热外,记者走访新塘企业聚集地东坑发现,几乎每家工厂门口都竖着小黑板,黑板上写着需要招聘的工种岗位和人数等。另外,服务行业由于其流动性大等特点,很多商铺和餐厅都贴出招聘启示。新塘镇港口大道竹筒饭快餐店,从2月3日开始正常营业以来一直在忙着招工,该店负责人表示,年前放假的员工只有少数回到岗位。
求职者 找东家要“货比三家”
记者在新塘人才市场走访多日发现,不同年龄的求职者,心态也各不相同。
阿芯,江西人,2004年开始跟随表姐来到新塘某制衣厂工作。两年时间,阿芯从普通杂工变成一个车工,月薪也从数百元升至三千多元。“原公司去年订单不多,开工时间不稳定。想在人才市场找个订单充足的企业,能够保障全年稳定开工。”与阿芯一起求职的伙伴阿玲表示,有些企业淡季几乎一半时间在放假,收入很不稳定。因此,尽管她们两人目前就职的企业不差,为了保障稳定收入,两人一起请假到人才市场“转悠”,希望找到更好的企业可以跳槽。“骑牛找马”族在人才市场占的份额越来越大,很多人都想在稳中求好。
与追求稳定收入一族相比,来自湖南的阿坤显然不满足。今年已经35岁的他,已是某企业的主管,月收入超过4000元。而他想跳槽的原因是想找福利保障更好的工作。“看到其他朋友的企业都为他们购买医保社保,但自己公司还没有动静,所以辞职出来另觅东家。即使薪酬低点也行,只要医保社保等社会保障齐全就行。”“我有经验,也有技术,就是希望将来老了能有个保障。”阿坤说。
在求职人群中,已步入“知天命”年龄的张叔则显得轻松多了,他告诉记者,去年自己已经做爷爷了,因为二十年前就开始在新塘工作,所以年后不甘寂寞的他收拾行李再次回到这个他称为第二故乡的工商业重镇。“尽管家乡县城的企业慢慢增多,但与新塘相比,这边的收入要比老家高。”对于找工作,张叔非常轻松,现在不愁找不到工作。转了半天,张叔已有了就职意向,在新塘宁西一家台资灯饰企业招聘台前站住了脚。
企业招工 有人欢喜有人愁
在新塘大敦村工业区,记者看到,有的企业因为招不工人而被迫停工。来自四川的李先生两年前在大敦村工业区开了一家牛仔纺织厂,尽管年前业绩还不错,却无法按时在2012年元宵节正常开工。“很多工人都没按时回来,无法正常开工,只好先招工。”
在新塘人才市场,也有不少酒店、沐足行业的企业进场招聘。他们开出的工资不低,如服务员月收入1600元起,领班2500元起,经理3500元起,却很少有人问津。
很多企业感叹招工难,但金海岸广场某超市却觉得很容易,在新塘人才市场设摊招聘超市收银员,“一天大概能招到六七个。”该超市人力资源经理袁小姐告诉记者。
荔新公路某大型纺织公司是新塘牛仔服装企业中的佼佼者,在人才招聘上多措并举应对招工难。“不能仅仅寄望于人才市场的招聘,在这里五天,完成了目标的三分之一,公司已从多个渠道招兵买马。”该公司员工陈雷说。
留住员工胜于招工
针对有些企业招工比较难的现象,新塘商会会长湛学驹认为,企业应该加快转变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从不断招收新员工转向设法提高待遇、福利留住老员工,这样不但减少招聘的费用,还减少培养新人的成本。
“企业为员工购买五险一金将是大势所趋,提高员工待遇、丰富业余娱乐生活、优化工作环境等,通过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来留住员工,减少人员流动从而减少企业损失。”湛学驹说。
新塘镇政府相关人士表示,企业在工资待遇、社会保障等方面不断提高外,还应在生活设施上设法“留人”。“留住员工的心自然就能留住人,只有对企业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才能让员工安心为企业作贡献。”增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