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坚固防线
农民新居交付使用(资料图片)。
(记者雷海泉/文 凌云/摄)记者近日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去年,我市抓住扶贫大开发的难得机遇,整合各类资金,加大本级投入,共安排了2.78亿元资金用于完善民政、养老、医保、教育、住房、就业“六大保障”体系,为困难群众构筑起一道保障基本生活的坚固防线。
民政保障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据了解,截至去年12月,我市共有城乡低保对象7962户19672人(城镇1178 户共2559 人,农村6784 户共17113人),有五保老人1423人、孤儿203人。为确保低保、五保对象和孤儿的基本生活,我市去年提高了该部分群体的供养标准,其中农村低保标准从290元提高到360元,城镇低保标准从370元提高到435元,五保对象供养标准从464元提高到532元,孤儿供养标准从650元提高到1000元。
到去年年底,共发放城乡低保金5770万元,发放五保供养费862.5万元、孤儿供养费244.4万元。同时,通过加大临时救助力度,结合传统节日、物价上涨等实际情况,及时为困难群众发放节日慰问金、临时物价补贴和临时救济款,为符合条件的16704名残疾人申请困难残疾人专项补助金,进一步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养老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去年,相关部门通过采取资助农村困难群众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扩大老年人长寿保健金发放面、推进五保村建设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困难群众的养老保障水平。
市民政局、残联等部门按个人缴费的第一档(10元/月)标准,资助困难群众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其中共资助10968名符合条件的农村困难群众(包括五保、低保、低收入人员以及重度残疾人等)参加新农保,实现农村困难群众参保率100%;资助459名城镇低保老年人购买养老保险,实现城镇低保老年人参保率100%。
在北部派潭、小楼、正果三个山区镇,广州市挂钩帮扶区和市直单位启动了提升困难群众参保档次的工作,扶助3575名困难群众参加二档以上新农保,共资助金额达897.5万元,全年投入养老保障资金1153.5万元。
同时,我市从去年1月起, 在全广州市率先向70岁以上老人发放长寿保健金, 标准为每人每月30元,80至89岁老人长寿保健金从50元提高到100元。截至去年12月,全市申领70岁以上长寿保健金的人数有44830人,全年发放长寿保健金2561.7万元。此外,我市去年着重推进了正果镇白面石村、中新镇双塘村、新塘沙头村三个五保村的建设,进一步改善了五保老人的居住条件。增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