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日举行的2011广州增城菜心美食节开幕式上,小楼镇贫困户代表向越秀区、广州市直等17个对口帮扶小楼的单位赠送了自己种的增城菜心及锦旗,以表达谢意。今年3月以来,按照广州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越秀区、富力集团倾力支持,各帮扶单位慷慨解囊,驻村干部无私奉献,小楼镇以“感情实、工作实、作风实”为要求,全力以赴打好扶贫攻坚战。目前,全镇17个贫困村村集体收入全部超过10万元,贫困户人均收入基本达到脱贫标准。
文/记者 陈剑婷 通讯员 汤勇勤 图/记者 凌云
--------------------------------------------------------------------------------
游客大赞增城菜心美味可口。
推动项目援建 提升发展承载力
扶贫开发为小楼镇农村老百姓创造了舒适生活空间,为扶贫村与贫困户带来发展机会。在广州市、增城市、各帮扶单位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小楼镇以提升发展承载力为目标,着力推进扶贫开发(名镇名村)项目建设,完善镇、村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用项目建设优化发展环境,以镇区辐射带动农村发展。目前,累计投入资金12205万元,占总投资额的38.2%。滨江休闲旅游商业服务中心、镇区主干道路市政改造等5个项目已竣工,越富路升级改造等14个项目正在动工建设,总体工作进度达76%(5个延期动工项目除外)。其中越秀区、富力集团共同援建的8个项目已全面动工,总体工程进度达52%。小楼中心幼儿园、何仙姑文化旅游商业街、小楼大道两侧建筑综合整治等项目的相继完工,为提升镇区的公共服务和综合配套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
小楼镇采取集中安置和零散改造的形式,尊重村民意愿,大力推进泥砖房改造工程,努力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在市“三旧办”和时代地产的支持和帮助下,建设了约场村泥砖房改造示范村,以农民自筹、政府补贴、帮扶单位资助等资金筹集形式,投入700多万元,新建农民新居以及卫生站等公共配套设施,让24户住房困难群众年底告别泥砖房,搬进农民公寓。此外,还抓紧242户农村泥砖房的原地改造,目前,已动工231间,完工196间,总体动工率达95.5%。
同时,全面铺开农村路灯建设工作,把路灯建设与村情、路况相结合,把光亮工程延伸至村、合作社,已安装路灯551盏,道路总长23.1公里,年底前将完成3819盏路灯的安装任务,全长151.8公里,覆盖20个行政村村道,惠及近4万名村民,基本实现“村村通路灯,有路必有灯”的目标。
为进一步增强村的发展后劲,小楼镇还整合各级帮扶单位资源,规划48个村级扶贫开发项目,涉及投资金额6362万元。目前,已有18个项目完工,累计完成投资1649万元,14个项目抓紧建设,16个项目加快推进动工前期工作。其中,广州市委办公厅对口帮扶九益村,投入700多万元,用于建设文化卫生综合楼、村庄立面整治、改水等基础和公共服务项目,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江坳村整合各方资源,在越秀区投入125万元的资金支持下,建设面积达666平方米的老人集中安置点,可帮助18位五保老人解决居住问题。
实施产业扶贫 强化“造血”功能
小楼镇注重培养“造血”功能,通过企业捐建商铺、组建农村专业合作社等形式,以产业发展统筹兼顾17个贫困村的集体经济收入,从根本上保障每个村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一是“援建+返租”。越秀区、富力集团实施产业开发帮扶,在凸显何仙姑文化的基础上,投入5845万元捐建何仙姑文化旅游商业街,将面积达10000平方米商铺收益作为17个贫困村稳定脱贫的收入来源。二是“基地+合作社+农户”。广州市农业局、共青团广州市委、增城市城乡建设管理局、增城市农业局以“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帮扶青迳村,投入近300万元,打造养龟专业村和养龟培训基地。青迳村每年可增加14万元以上的经济收入,26户贫困户每年分别可获得2000元的投资分红收入。三是“农户+超市”。约场村、庙潭村加强与华润万家连锁超市、兴安超市对接,通过“农超对接”,向广州、台山等地输送约1110吨冬瓜、马铃薯和香薯等农产品,为村集体增收10多万元,帮助农民增收110多万元。九益村、河洞村、约场村流转闲散土地1600多亩,引入正大方圆、旭通、丰都等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增城菜心、香薯、花卉等农业种植项目,分别为村集体每年增收2万元、8万元和10万元,增加农民收入518万元。
坚持保障解困 着力解决贫困户关注的实际问题
小楼镇紧紧抓住扶贫开发的难得机遇,整合各类资源,落实“六大保障”,按照“一户一法”的原则,构筑完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体系。在就业保障方面,建立了贫困户劳动信息库,通过召开招聘会、设立异地帮扶就业基地、开发公益性岗位、支持农业种养等形式,灵活解决困难群众就业,其中兼职邮递员公益性岗位吸纳20名贫困人员就业,每人每月可增加收入200-800元。目前,全镇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504名贫困人员全部实现就业,人均增收达6661元。在教育保障方面,与越秀区10所中小学建立“一对一”扶困助学资助体系,惠及贫困学生392人次,助学金累计达到46万元。目前,全镇没有出现学生因贫辍学的情况。在帮扶种养增收方面,帮扶100名贫困人员种植增城菜心,菜心美食节期间可帮贫困人员增收40万元;投入17.7万元,向全镇507户有种植需求的贫困户赠送化肥1014包。在落实社会各项保障方面,投入250多万元,为719名35岁以上贫困户家庭成员购买新农保,其中323名60岁以上贫困家庭成员从11月开始每人领取240-403元不等的固定收入;开展6次送医下乡活动,为600多名群众送医送药;启动贫困户白内障患者复明行动,40名贫困家庭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开展物资帮扶,共为701户贫困户发放价值371345.5元的慰问品3040份、帮扶资金253998元。
建立长效机制 确保稳定脱贫
小楼镇注重把扶贫开发工作与建立长效机制紧密结合,确保脱贫不返贫。一方面,建立党员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机制。广泛动员越秀区、广州和增城机关单位、小楼镇政府各部门的党员干部积极参与扶贫济困活动,大力开展“新春中秋送温暖”、帮扶贫困户种植菜心、为贫困户“献一份爱心,做一件实事”等活动,帮助全镇701户贫困家庭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困难,让贫困户共享发展成果。另一方面,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制定《小楼镇扶贫开发督查工作方案》,对单位、部门和干部落实扶贫开发工作情况监督考核,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实施问责。开展“红旗先锋”评选活动,鼓励贫困村和贫困户争做“自强脱贫”先锋。注重从帮扶单位和党员干部中选树一批爱心济困、带领致富先锋,在全镇上下形成扶贫开发当先锋的良好局面。增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