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广场上玩耍。
文、图/记 者 陈婉婷 见习记者 张海聪
自2007年以来,郑田村投资10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200多万元用于文体设施建设,在村前村后种植新绿化带并安置健身器材,让村民在休闲娱乐中强身健体,在欢声笑语中感受新农村的风气;村内还建设了广场、球场、老人活动中心等休闲娱乐场所。昨日,记者走进郑田村,了解文体活动给村民带来的新生活。
文体广场活力飞扬
有着上千年历史的郑田村地处我市东南端,北部山峦叠翠,南部田园水光。目前,该行政村有8个合作社,总人口2126人510户,外来人口2000多人,外资企业5家。2007年,郑田村被定为增城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自2007年以来,郑田村投资了200多万元用于村文体设施建设,村民在休闲娱乐中强身健体,在欢声笑语中享受新农村的带来的新生活。
驱车走进郑田村,村内古屋静静矗立,江边吹来习习凉风,轻拂着塘边的柳树与百年老榕。走过古老的石板路,一块刻着“郑田广场”的石头映入眼帘,广场上一片欢声笑语划破了村中的宁静。
“一到傍晚五六点,年轻人就来到球场上打球,8点后,妇女们便在广场上跳健身舞。”郑田村村委干部赖石桥说,郑田广场原来是一个鱼塘,由于靠近学校,加上地处村中心,建成广场可惠及八方村民,因此填土而建。据了解,在2008年郑田村推进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时,投入了两百多万元建设占地40多亩的郑田村广场,并进行绿化、安装健身器材等建设。“为了尽量满足村民的需求,广场除配备了音响外,还配有灯光效果等,舞蹈广场周围还设有休息椅,跳累了就可以歇歇。”村民赖彩虹说。
祠堂变身老人活动中心
“东方红,太阳升……”循声而去,推开祠堂厚重的大门,一位声音洪亮的白发老翁正聚精会神地演唱着红歌。台下的“观众”跟随节拍拍起掌来。这就是郑田村的老人活动中心,与其他乡村文化室不同,这里不仅有棋牌室,还有设备精良的卡拉OK、小型舞台等。
据悉,郑田村的老年人活动之家就设在有着800多年历史的郑田村祠堂里,在保持古祠堂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在1999年改建为老人活动中心。只见祠堂的雕花、砖瓦、横梁渗透着古香古色,而老人活动中心的增设,则为祠堂增添了新的气息。“我每天早上晨练完,就到这里打打麻将,唱唱红歌。既可以活动筋骨,又有益身心。”村民赖老伯说,习惯了,呆在家还不自在。
文体活动融入村民生活
“每晚8点到10点半都有大批村民到广场来健身,由原来的新鲜事,到现在成为村民生活的一部分。”广场舞蹈爱好者赖彩虹说,即使是下雨,只要雨势不大,村民还是坚持跳,若雨势大了,就到室内跳。近年来,还出现了不少年轻人的面孔。“以往妇女们有时间就打麻将,现在妇女有时间就来跳舞,不仅身体好了,邻里关系也和谐了。”赖彩虹又说,这种生活方式的改变,不仅体现了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体现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如卫生意识等。
“村民跳的舞蹈有自由舞、健身舞,有时还会组织到其他村进行切磋、交流,在2009年的首届增城市广场舞比赛中,村里舞蹈队凭优秀的表现还获得了好成绩”村委干部赖石桥说,村中的文体活动氛围浓厚,每年的农历新年期间,全村八个合作社都参加村里组织的拔河、篮球等比赛,让村民在文体比赛中享受快乐时光。增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