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未了情" 于 2011-11-23 15:15 编辑
■工厂工人正在用铲车将包装好的水泥装上货车运走。新快报记者 王飞/摄
日产3000吨石粉混合水泥,使用寿命视比例不同减半不止,每吨可获利六七十元
■采写:新快报记者 阮剑华 陈海生 实习生 朱烁然
■摄影:新快报记者 王飞
增城市仙村镇曾经拥有一个著名的水泥企业群,不过附近村民忍受灰尘噪音影响十多年。随着产业转移,两年多前这些高污染水泥厂全部得以关闭。然而目前村民的生活环境依旧没有改变,原来,水泥厂名义上是关了,但大部分厂内还在偷偷摸摸生产着假水泥。
新快报记者经过调查发现,镇内约有30家水泥厂,以租赁方式承包给私人老板,每晚勾兑假水泥3000多吨,销往珠三角各地。曾经从事假水泥生产的知情人士透露,该水泥由普通水泥与石粉以各种比例勾兑而成,利润可达每吨60-70元,但“假水泥的寿命不及普通水泥一半”。更有甚者直接将石粉包装成水泥出售,销往大型工地,用于灌桩。
目前,增城市政府专门部署、成立专项行动组,分日夜班组,对仙村地区进行全天候、全方位监控,坚决清除生产假水泥违法行为。
暗访
废厂房夜混石粉水泥
在增城市仙村镇仙村一路,十多年来,街道两旁的居民们从不敢开窗睡觉,“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擦桌子”居民王先生说。
路的尽头是一条河,河边分布着大量废弃水泥厂房,记者驱车进入距离最近的一家水泥厂,两米高的围墙内,耸立着几个残旧的水泥搅拌罐。空旷处堆放着大量沙石,一侧搭着许多简易棚架,用布条密实围蔽。透过缝隙,记者看见里面整齐地码着水泥包,两旁堆放着大量印有各色商标的水泥包装袋。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些工厂均在晚间开工。11月11日晚9时许,记者来到该厂外蹲点。只见十多名戴着口罩的工人正借着强光灯,忙碌地将水泥和石粉同时传送入一个大型设备。经过充分搅拌后成品装入包装袋,被迅速搬上平板车。整个过程持续约两小时。
次日凌晨,记者先后跟踪两辆从仙村开出的运载水泥货车。其中一辆在开往东莞的途中突然停止,跟踪无法继续进行。而另一辆车则径直开进了广州市区,但在拐入黄埔大道冼村小学一带后突然拐弯消失,怀疑驶入了珠江新城内的某个工地。
揭发
没法凝固的水泥也卖
“这种事情毫无良心可言。”阿康(化名)曾经与朋友合伙经营一家水泥加工厂,他说由于合作不愉快,加上感到良心责备,因此毅然退出。他透露,目前在仙村存在的非法假水泥加工厂有30多家,多为本地人承包。承包的对象是水泥厂拥有者,每家的年租金为30万-40万元。每间加工厂都会聘用十来个工人,负责勾兑、包装和搬运工作。
这些假水泥主要由普通水泥和石粉勾兑,并无固定比例。“顾客要怎样的比例,我们就怎么配,价格也随之变化。”阿康说,以9份水泥配1份石粉为例,每吨的利润就有60-70元,石粉比例越大,利润越高。“全石粉的也有,基本没法凝固的,但也有人要,一般用到路面。也有用到大工地的灌桩,灌到地下面,没人看得到。”
阿康介绍,当地水泥加工厂日均产量约为100吨,多的也有200吨。照此估算,整个仙村每日输出的假水泥约3000吨,“大都是运到珠三角去,广州也有”。
危害
水泥越“假”寿命越短
“普通水泥可以坚持70年甚至100年,但假水泥只有一半。”阿康说,以9比1的比例勾兑水泥寿命只有40-50年。比例为7比3的,寿命仅为两年,“这些大多用于贴瓷片,如果用来倒楼的话,马上就塌”。
记者根据部分装修公司介绍,由于假水泥中废渣的掺入极不均匀,降低了水泥砂浆的粘结应力,不能提供墙砖和天花板所需的粘结力,装修后也可能导致地砖开裂。同时,假水泥中掺入的废渣未经检测,可能含有大量放射源,长期居住会对人体造成极大危害。被掺入大量石粉后,水泥的强度和物理性能已大大减弱,用其进行建筑施工,工程质量堪忧。
按照国家规定,每袋质量合格袋装水泥的重量为50公斤,袋装封口处打印有生产时间和编号,封口缝隙有专用于封口的牛皮纸,市民在选购时需谨慎查看。(报料人:吕先生奖金:200元)
增城多部门联合查处
昨日,新快报记者从增城市相关部门获悉,目前该市多个部门联合行动,连续多晚对生产假水泥违法行为进行专项打击。昨日,增城市再次召开专项整治工作会议,为进一步加强整治和监管,遏制生产假水泥违法行为,进行专门部署,成立由科经信、工商、质监、环保、公安、交通运输和属地政府等部门组成的专项行动组,分日班组和夜班组,对仙村地区进行24小时、全方位监控,狠下力度坚决清除生产假水泥违法行为。
水泥与石粉比例价格
普通水泥约320 元/吨
9:1-8:2240-250 元/吨
7:3-6:4190-200 元/吨
3:7-全石粉130-170 元/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