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种植基地 铺就残疾人致富路

[复制链接]
稳步前进 发表于 2011-11-21 11: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夏梅芳(右)指导残疾户种植增城菜心。


2.jpg

由残疾户种植的番薯长势茂盛。


     文、图/记者影红 见习记者海聪

    “公司帮扶我们种子、技术和销路,种出来的东西就不用愁卖,我相信继续努力定能过上好日子!”日前,在正果镇大冚村的农田里,正在采摘迟菜心的王镜波笑逐颜开。广州市保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正果镇大冚村成立广州市农村残疾人种植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指导帮扶附近农村100户残疾人家庭种植致富。

    发展种植基地帮扶 残疾人家庭得实惠

    大冚村村民王镜波告诉记者,他家中有四人,母亲、妻子和孩子。他母亲李秀英70多岁,行动不便,属于肢体四级残疾,全家人靠种地为生,因为没有技术也缺少市场信息,家里的5亩地收入不多,平时打散工,全家一年的收入不过四五千元,家庭比较贫困。“从2008年开始,我家在市残联的帮助下与广州保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定了帮扶协议,公司提供种苗,派人下来指导我们种植,还保底价收购我们种植的产品,现在每年的收入可达一万元以上,生活好过多了。”王镜波介绍,他现在种植了番薯和迟菜心各一亩地,迟菜心现在已经上市,番薯也陆续上市了。“以后的日子会越过越好的。”王镜波满怀信心地说。

    “目前,我公司与周边的大冚村、和平村和水围村48户残疾人家庭签定了帮扶协议,指导残疾人种植,增加残疾人家庭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保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夏梅芳说。他向记者介绍,残疾人种植基地主要帮扶方式是为残疾人免费提供季节种养的优质种苗,免费为残疾人做好各类品种的技术培训,指导残疾人家庭种植,免费为残疾人家庭提供技术支持和农机帮助,统一供应农业化肥等等,同时还在他们将产品种出来的时候,以保底价收购。

   盘活土地资源 提高土地价值

   如何帮助残疾人家庭脱贫致富,让基地发展得更好,夏梅芳告诉记者,为农户提供种苗,作技术指导,保价回收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种植高价值的优良品种。

    残疾人李先生是正果镇水围村村民,属于肢体三级残疾,他告诉记者,在加入种植基地之前,一般一年只种两造水稻,很少种植其它农作物,秋季收割稻谷后,田地就丢荒等到来年春天再耕种。自从加入种植基地后,公司指导种植不同的农作物,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现在还是那块田地,第一造种凉粉草,第二造种玉米和番薯,第三造种增城菜心、马铃薯,一年四季都在出产农产品。”残疾人李先生说。实行轮作,田地产量明显提高,虫害也逐渐减少,亩产值也得到了增加。“现在耕种这几亩地一年下来就有两万多元收入。”李先生告诉记者。

    除了盘活土地资源外,保丰农业发展公司还从外地引进高产值的新品种,等试种成功后再向农户推广。“紫心番薯产量非常高,每斤可以卖到2元,销路也很好,还有刚刚引种的新品种黄秋葵,具有产量高,产值高,销路好的优点,由东莞的超市过来收购,每斤6元,一亩的产值可以达到五六万元。”夏梅芳介绍说。

    政企合作 帮助更多残疾家庭

    “我们会逐步扩大种植基地,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家庭脱贫致富。”夏梅芳说,保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残疾人种植基地面积有150亩,规模和产值都需要不断地扩大和提高,去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家庭。夏梅芳表示,保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将继续扩大种植基地,同时扩宽销路,与东莞、深圳的超市实现农超对接,另外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建立农产品厂库以抗市场波动。

    “保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基地周边的村庄大概有100多户的残疾人家庭,全市有各类残疾人4万多人,其中农村占了一大半,他们生活还很困难,需要别人的帮助。”市残联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市残联将积极与保丰农业,以及更多有爱心的企业合作,提供一定的资金和平台让企业积极帮助培训残疾人的种植技术,提高残疾人家庭的生产技术水平,利用各种有利的方式帮助残疾人脱贫致富。增城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新居民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