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现有4.8万残疾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86%。如何让广大残疾人更有尊严地出行,更为方便地生活和参与社会活动?记者从市残联获悉,下一阶段,我市将进一步加大无障碍建设和改造力度,推进公共机构信息无障碍等建设,切实提高残疾人生活和参与社会活动水平。
无障碍城市是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城市应当为残疾人创造参与社会生活的必要条件,建设包括无障碍道路、入口、电(楼)梯、厕所、标识、提示系统以及其他便于残疾人生活与相关活动的完善设施,为残障人士创建无障碍的社会环境、人居环境和人文环境。我市要求,今后在新建、改建、扩建公共建筑、住宅小区、市政道路、公园景区等场所或项目,必须配套建设规范的无障碍设施;在今后五年内分期分批完善我市城镇现有住宅小区、生活社区、学校、残疾人服务机构、公共服务场所、道路和公共交通工具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并资助贫困残疾人家庭住宅的无障碍设施改造;结合新农村建设,逐步在农村地区推行无障碍设施建设;大型公共场所、主要旅游景点要设置残疾人的专用停车位、盲文简介和盲人手摸模型。
此外,在信息交流方面,我市将积极推进公共机构创建信息无障碍平台,政府政务信息公开要采取信息无障碍措施,研发、推广盲人和聋哑人通讯设备,建设盲人图书馆(室),免费提供盲人读屏软件;全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对外服务窗口要设置残疾人无障碍窗口,优先服务残疾人,实现残疾人社会交往和社会参与的无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