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经济神话 五年工业总产值增长近1000亿元

  [复制链接]
文明城市 发表于 2011-10-17 08:3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者按:增城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政协增城市第九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即将召开。过去五年,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和市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奋斗目标。全市综合实力在率先发展中稳步攀升,经济质量在转型升级中明显提高,城乡面貌在一体融合中深刻变化,人民生活在共建共享中逐步改善,社会建设在统筹兼顾中快速发展。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和社会各界共克时艰、奋力拼搏的结果。本报从即日起以“幸福新路——转型跨越看增城”为专题开设增城“两会”前奏曲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广州市委常委,增城市委书记,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徐志彪在增城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过去五年,是增城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的五年,是城乡环境日新月异的五年,是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是全市人民自豪感、幸福感不断增强的五年。五年来,地区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269.6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681.6亿元,年均增长16.53%;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从13.07亿元增加到39.88亿元,年均增长25%,主要经济指标全部实现翻番。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继续领跑全省。”
    “十一五”期间,是增城工业发展历史进程中不平凡的五年。增城工业围绕着调结构、促转型,筑平台、抓项目,加快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在工业建设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五年来增城工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542.53亿元到2010年的1520.5亿元,增长近1000亿元。增城工业园区成功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在经济增长方式上,增城实现了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从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的历史性转变,全市工业经济实现了可持续发展。五年在增城的历史长河中虽是短暂一瞬,但却是增城融入广州、融入世界的一次大跨越。增城工业腾飞的步伐更加坚定、更加从容。
    我市工业在过去五年实现快速发展。五年中,增城工业经济两上新台阶,分别于2008、2010年突破1000亿元和1500亿元。2010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超过“十一五”计划预期目标520.5亿元,工业经济再上新台阶。2010年,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260.9亿元,是2005年的2.81倍;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实现产值575.97亿元,是2005年的3.4倍。全市完成税收收入106.64亿元,地方税收33.19亿元。
    过去五年来,增城企业生产经营效益明显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24.2亿元,是2005年的2.37倍。培育康威运动服、豪进摩托、皇朝家私、奔马摩托等4件国家驰名商标,19件省著名商标,39件广州市著名商标。
    五年来,我市以大基地大项目建设带动经济大发展,全市引进优质工业项目182个,总投资580.54亿元,其中6个产业项目列入广东现代产业500强。总投资50亿元的北汽集团30万辆整车华南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20亿元的广州江铜铜材40万吨铜杆线华南生产基地项目、中金数据华南数据中心、南方电网特高压国家工程试验检测中心等一批生产力骨干项目先后落户。博创机械、江河幕墙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运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广汽本田增城工厂24万辆整车产能扩建项目、广汽本田研发基地、广东科利亚农业联合收割机制造项目、广州驭风旭铝铸件有限公司、广州普洛斯仓储设施管理有限公司仓储项目、人人乐华南物流商业配送中心等一批新引进的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加快建设。
    工业结构上的调整更是过去五年增城工业经济发展中光辉灿烂的一笔。在工业布局上增城不断进行大手笔运作,一批产业关联度大、产品链条长、带动能力强、在国民经济中有重大影响的生产性骨干项目集聚增城。
    五年来,我市依法关停了500多家水泥、洗漂印染、电镀等落后产能,为高端项目进驻腾出了环境容量,全市万元生产能耗比2005年下降20%以上,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
    2010年,增城工业园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增城工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我市以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实施“一区多园”发展模式,规划建设了广州电动汽车实验基地,LED产业园、光伏产业园、现代物流园、物联网产业园、广州东部汽车产业基地、研发创意产业园等八大发展平台,产业发展承载力明显增强。引进了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华南物流中心、超白压延太阳能光伏基片、中电投太阳能电池及分布式能源等一批具有战略性基础地位的产业龙头项目,有效推动了LED、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我市快速崛起。
    同时,我市出台实施《关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实施意见》和配套政策,宁基公司等一批民营企业通过上市、“退二进三”等途径实现转型升级、做强做大。

增城日报 记者 张文雄 陈仕亮 陈婉婷


    ● 2010年,增城实现工业总产值1520.5亿元,五年增长近1000亿元;

    ● 2010年,增城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260.9亿元,是2005年的2.81倍;

    ● 2010年,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实现产值575.97亿元,是2005年的3.4倍;

    ● 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24.2亿元,是2005年的2.37倍;

    ● 2010年,全市完成税收收入106.64亿元,其中地方税收33.19亿元;


亮点一

七大战略性主导产业确立

    我市通过引进重点项目,发展和培育一批引领全局和长远发展的产业基础好、生产要素优、市场空间大、具有较高关联度和较强带动性的战略性主导产业,目前,已确立了七大战略性主导产业,包括汽车及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电子商务及现代物流、文化旅游、LED、太阳能光伏、高端新型电子信息。
    2006年,广州本田增城工厂投产以来,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已成为我市第一支柱产业和拉动工业增长的最大引擎。2010年,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完成总产值占全市总产值比重的25.5%。北汽(广州)汽车有限公司技术改造项目落户,标志着我市成为少有的同时拥有2家排名全国前列整车制造企业的县级市。目前,我市两家整车生产企业——广汽本田二厂和北汽(广州)汽车有限公司均将实施新能源汽车计划。
2010年,我市装备制造业(不含汽车)完成总产值占全市总产值比重的14%。主要以摩托车及零部件、机械设备、电力设备及材料、通用设备为发展重点。五羊一本田、豪进摩托、江河幕墙、博创机械、翔骏铜业等重点企业和江西铜材、科利亚现代农业装备、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等重点项目成为我市发展摩托车、机械装备、电力设备及材料的重要支撑。
    目前,电子商务及现代物流、文化旅游、LED、太阳能光伏、高端新型电子信息等产业已具备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及涌现了一批龙头带动企业。确立主导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产业向创新驱动、品牌引领、功能提升、集聚集约发展,整体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亮点二

承接优质企业转移带动产业结构升级

    我市在积极引导劳动密集型企业向外转移的同时,腾出资源承接广州市“退二”优质企业转移,有效地带动了我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增强了我市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截至目前,我市承接广州市“退二”企业共有30家,部分转移项目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如博创机械、有色金邦、广力机械、丽盈塑料等企业对经济拉动作用显著。
    广州市博创机械有限公司是广州市“退二”项目,从广州市海珠区转移至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我市装备制造业的龙头企业。该公司转移至我市后,专注于高精密注塑设备技术与产品领域的研发和生产,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形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广州珠江恺撒堡钢琴有限公司是广州“退二”优质企业,2010年落户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该公司将建设中高档钢琴、数码乐器产业基地,研发高档钢琴用高品质木材处理工艺及高档钢琴关键零配件加工工艺,推动珠江钢琴实现由全球最大钢琴制造企业向世界最强乐器文化企业的历史性突破。


亮点三


“腾笼换鸟”置换发展空间

    我市根据三大主体功能区规划建设要求,以新塘、石滩、中新为重点,结合“三旧”改造工程的实施,按照中心镇规划建设范围,镇区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步实施“退二进三”、“腾笼换鸟”,置换空间。
    南部各镇结合旧城改造和企业入园经营的要求,制定具体的“退二进三”工作计划,明确“退二”企业的范围和退出进度,加快“退二”企业转型升级。
    中部制定传统工业企业退出城区计划,腾出土地发展现代服务业。
    北部加快传统工业产业退出,壮大都市农业和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业。
    目前,全市已实施“退二进三”(腾笼换鸟)的项目有26个,其中已投入营运的项目有8个。重点“退二进三”项目包括盛唐世纪广场、日成广场、汇商新城、侨建(中新)国际商贸城、敏捷地产(莱茵花园)、皇朝御园酒店项目、白水寨养生谷项目等。
    我市对东华村20多家洗漂厂实施搬迁停产,原址兴建大型商业项目——盛唐·世纪广场,该项目是我市实施“退二进三”一个成功的典型例子,也是“政府主导、企业自主、社会参与”的“三旧”改造项目。由广州市盛唐置业有限公司拆除原破旧厂房和仓库总面积约16.8万平方米,并每年出资1200万元租用东华村集体用地,既为新塘中心城区和旧城区改造提供了示范,也为村集体用地的集约高效利用和经营增值探索了新路。



五年来工业发展大事记



    1、2002——2010年,每年举办中国广州(新塘)国际牛仔服装节

    2、2006年,广州本田增城工厂落户

    3、2006年,广州五羊本田落户

    4、2007年,广州贵冠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江河幕墙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和广州博创机械有限公司等20个项目奠基

    5、2007年,广州福耀玻璃有限公司正式投产

    6、2008年,关停淘汰49家水泥厂和54家线路板厂

    7、2008年,广本发动机、德士达建材(广东)有限公司、广州普洛斯仓储设施管理有限公司等38个重点项目奠基

    8、2008年,我市首个广州市“退二”企业——广州博创机械有限公司顺利投产

    9、2009年,关停97家砖瓦陶厂

    10、2009年,中国新塘牛仔服装产业集群荣获2009年中国百佳产业集群

    11、2009年,盛唐世纪广场落户新塘镇并动工

    12、2009年,召开广州新穗东——增城投资推介会,40个项目落户

    13、2009年,启动中国新塘国际牛仔形象大使大赛,首次在美国洛杉矶和加拿大多伦多设立两个分赛区

    14、2010年,增城工业园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15、2010年,中金数据系统华南数据中心项目奠基

    16、2010年,合并组建市科经信局(由原市科技局、经贸局、外经贸局、信息中心、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合并组建而成)

    17、2010年,康威、豪进、皇朝家私、奔马获得国家驰名商标称号

    18、2010年,制定增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纲要

    19、2010年,增城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实施意见

    20、2010年,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年产值180亿元铜材项目签约落户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21、2010年,北汽集团30万辆整车华南基地项目落户

高端访谈



市科技经贸和信息化局局长潘正焕:五年全市经济质量和效益加快提升

     五年来,我市工业发展主要呈现什么特点?市科技经贸和信息化局局长潘正焕说,工业发展的“量”与“质”实现翻番。“量”是指优质生产力骨干项目以倍数增长,工业发展总量不断增加;“质”是指落后产能不断减少,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高效型转变,工业发展发生质的转变。
    潘正焕表示,五年来我市工业发展的“量”与“质”实现翻番、总产值不断攀升,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对工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发展思路的准确定位、民营企业家的努力进取以及基层政府提供的优良创业干事环境。
    “三大主体功能区和两城两区的科学规划,带动南部新型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产业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实现增量集约、存量优化,为实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潘正焕说。
    对于未来五年我市工业发展的重点,潘正焕说,围绕将增城打造成为广州东部门户功能区和广州东部工业增长极的定位,形成既具核心竞争力、多元化发展兼顾的产业格局,努力实现“十二五规划”末期工业总产值达到3000亿元的目标。需从以下七个方面着手:一是重点培育壮大七大战略性新兴主导产业。二是实施区域品牌战略。三是大力引导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四是加快盘活土地,整合有效资源,为产业发展提供资源保证。五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产业龙头企业,完善产业链条,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规模经济,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激励企业引进行业领军人才。六是继续淘汰落后产能,释放空间,腾笼换鸟。七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政务环境,营造优质的发展软硬环境。



广州博创机械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总裁、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饶启琛: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让增城工业发展如虎添翼

    广州博创机械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总裁、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饶启琛认为,五年来增城工业发展突飞猛进,呈现出又好又快的特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让增城工业发展如虎添翼。
    饶启琛表示,五年来,增城工业经济增长迅速,特别是增城工业园成功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后,引进了一批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太阳能光电、物流、生物等高新科技企业,带动了增城经济的飞速发展。
    饶启琛说,增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主要体现在企业转型升级,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企业不断进行反思,勇于在观念、文化、金融、人才、管理、营销、技术以及服务等方面进行创新,促使企业进入全新发展阶段,全市工业经济也迎来新的繁荣。
    对于我市工业未来发展,饶启琛建议说:“增城工业未来的发展,可继续通过企业转型升级,向智能化、全球化发展,力争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更好地实现稳定、快速、持续、优异的发展。”



广英服装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陈栋材:工业又好又快发展提高人民幸福感

    广英服装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陈栋材说,近年来增城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工业发展实现又好又快。“感受最深的是,市委市政府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关停一大批水泥厂、洗水厂等‘两高一低’企业。”
    陈栋材说,这些高投入、高耗能、低效率的企业,严重制约工业科学发展。尽管关停的举动带来了阵痛,但却极大地改善当地的人居环境,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同时,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引进广本、豪进、博创、北汽、阿里巴巴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规模化、集约化的高端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工业发展的“腾龙换鸟”、从“两高一低”走向“两低一高”,逐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陈栋材说:“工业发展是全市经济发展的基础,大大地促进税收等公共财政收入的增加。正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若没有公共财政收入的增加,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等各项民生工程将无法更好开展。近年来增城工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了社会各项建设事业发展,人民幸福感不断提高。相信按照‘北部旅游、中部宜居、南部工业’这个科学规划进行发展,人民的生活将越来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14 显示全部楼层
心飞扬 发表于 2011-10-17 09:0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能造褔增城人民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sos2836 发表于 2011-10-17 10: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工业总产值,只是一个地区的工业产值,跟普通市民生活并无太大关系..我倒是想政府公开一下增城的坚尼系数、地区平均工资、以及整体失业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味洋洋 发表于 2011-10-17 13: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能再讲故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tqtq8 发表于 2011-10-17 13:4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呸~~!是个屁,地方人民感受唔到~!GDP是个屁来的!放完就无了,吹吧~!吹吧~!习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等待真心 发表于 2011-10-17 16:5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增长有个屁用,要人民自己个荷包增长才好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HTC专卖店 发表于 2011-10-17 19:34: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要增长都是国企而已,民营的那些牛仔一年税收才三四亿,但是就给农民工岗位,国企农民工好像没有进去的机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有病的duck 发表于 2011-10-17 23: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叼,,稳左甘多钱去边度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JaT 发表于 2011-10-18 08: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社会不在于贫 而在于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byain 发表于 2011-10-18 21: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GDP可以令出行便啲,睇病少钱啲,物价降啲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