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叶卡斯 通讯员黄少江、穗农宣)与依托“番禺作风”和“敏捷速度”的“派潭模式”相比,增城市小楼镇和正果镇,都梳理出有效盘活当地优质资源的脱贫道路,既有深挖“农”字做文章的新思路,也有开发旅游资源的好办法。
小楼镇23个项目全部完成规划设计
小楼镇共有17条贫困村,贫困户701户1834人。到今年5月底,该镇已有61.84%的扶贫类贫困户脱贫。17条贫困村中,青迳村、东境村和河洞村率先脱贫。
在越秀区、富力集团等的帮助下,小楼镇共梳理出23个需要帮扶的民生发展项目,并且已经举办了扶贫开发项目启动仪式,总投资3.19亿元。目前,23个项目已全部完成规划设计,何仙姑文化旅游商业街等10个项目已开工。
“农民养龟不用愁,既买汽车又建楼”
小楼镇青迳村的书记邓伙德年轻时是一名养龟能手,在增城市农业部门的支持下,除了原有的养殖场,他又在原青迳小学旧址上建起了占地2.9亩、“农民养龟不用愁,既买汽车又建楼”的“龟园”,为将来的农业观光游作准备。
扶贫工作开始以来,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青迳村依托本村养龟资源,以“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形式,打造养龟专业村,将全村76户村民纳入养龟专业合作社,其中24户是贫困户。合作社以投资帮扶资金购置种龟以及龟苗,享受入股分红的形式,使村集体和贫困户获得稳定收入。
另一条走出脱贫路的东境村依靠的是另一种模式:旅游。扶贫开发工作开展以来,东境村依托小楼人家升级改造,将56.15亩的鱼塘和70亩的后龙山出租给小楼人家景区,分别用于种植观赏荷花和打造休闲旅游景点,为村集体增收8.68万元。
正果镇确定16条村为率先脱贫村
作为增城市发展较慢的一个镇,正果镇所辖31个行政村全都是贫困村,总人口54698人,其中贫困户2452人。经过镇驻村干部、村“两委”干部会同广州市扶贫驻村工作队深入各村了解情况,初步确定了包括到蔚村、番丰村、黄屋村在内的16条村为2011年率先脱贫村。在名镇名村发展上,正果镇规划了21个项目,总投资8.8686亿元。其中恒大集团计划投入2.4481亿元,帮扶正果镇特色街建设、正果安置房和正果卫生院等4个项目,天河区计划投入8060万元,帮扶正果大道升级改造工程等6个项目。
广州日报
产业转移合作激活古村经济
正果镇历史悠久的到蔚村,开创于宋代宝庆年间,村内有姚氏大祠堂、大夫第、八角亭等具有独特风格的古建筑群遗迹和约130间破旧房屋,新建筑布置较为零散,只见新屋不见新村。2010年,该村集体经济纯收入只有约2万元,人均年收入6564元。
帮扶的天河区棠下街道棠下、棠东(村)两村公司每年从农业投资、推荐工业生产项目(产业转移)等方面投入一定资金,开展村与村之间的产业合作,建设到蔚村农贸市场,提升到蔚村顺升木业有限公司等木材加工企业的规模与产品质量。结合到蔚村15亿元农业生态园产业开发项目,棠下街计划帮助到蔚村修建生态园的配套建设,街道考虑投入一定资金为到蔚村修建生态园商铺,将村集体年经济收入提高到15万元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