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天秤座 于 2011-5-14 04:45 编辑
深夜回到家中,洗完澡头发还未干,看看电视然后睡觉,打开电视正播放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就被吸引过去了。
水泉村,贫穷得几乎原始的村落、朴实顽皮的孩子,还有小学毕业只有13岁的代课教师魏敏芝,就这样不由分说地闯入我的视线,唤起我童年的回忆,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教师真实的、挚朴的灵魂。
代课教师魏敏芝朴素的衣着、只是比学生显得干净些,凌乱的头发,想装成大人的样子却稚气十足,让我无论如何也不能把这个形象与教师联系在一起,她还是个孩子,这是我第一感觉。
她信守诚诺,为了实现她对高老师诺言“一个都不能少”,她藏起了县里看上的运动苗子明新红,她徒步进城去寻找因家庭负债不得不弃学而去城里打工的孙慧科同学。当她满怀希望找到孙慧科地址的时候,带他来打工的人却说孙慧在火车站走失了,跟本就没在工厂里,于是,她开始了执着的找寻,她写寻人启示,为此,她花光了身上仅有的6元5角钱,当她徘徊在大排档桌边的时候,趁人不注意,捧起别人吃剩下的东西就狼吞虎咽起来,那一刻,我的眼泪掉了下来。
后来经人指点,她找到了电视台,受到看门人的阻拦,不让她进去找台长,当她得知台长是戴着眼镜的人时,就守在大门外,一见到戴眼镜的人从电视台进出就上前问是不是台长,就这样,一天一夜过去了。
她的举动与诚心终于引起了电视台工作人员的注意并报告了台长,台长得知后亲自接见了她,了解清楚后特意安排她上一个收视率很高的电视节目,面对镜头魏敏芝显得木讷,不知所措,当主持人告诉她,孙慧科此时很可能就在电视前看着时,她终于说话了,话未说出口眼泪先是流了出来,那是真挚的眼泪,那眼泪包含着委屈、包含着希望。她对着镜头说:“孙慧科,你怎么还不回来啊,我都找了你三天了,我都急死了”。
节目播出街后,民众的爱心被调动起来,热线电话一个接着一个,而此时的孙慧科,正被一个好心的小吃店老板娘收留,帮着洗碗洗碟来换口饭吃,当老板娘看到这个节目马上把这个只有十岁的孩子带到电视跟前时,这个曾经倔强的孩子也哭了!此时,我的眼泪也被感动出来。或许,他那时的眼泪是我们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魏老师终于找回了她的学生,实现了她对高老师的诺言。
魏老师,是的,我一定要这样称呼她,老师这个名词被她诠释出新的意义,在人性的教育上,她可能比我们大多数执着追求分数、拿着工资却在整天抱怨的教师都要优秀得多。她让我们明白如何去面对“教师”这两个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