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有35个贫困村、1750户困难家庭、5613名困难群众实现脱贫
截至2011年4月30日,我市10941户困难家庭、26452名困难群众、164个贫困村中,已有1750户困难家庭、5613名困难群众、35个贫困村实现脱贫。
(记者张文雄 李意稳)记者从市扶贫办获悉,今年以来,增城各级各部门在广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广州市有关帮扶区、市直单位、帮扶企业以及广州市派驻增城扶贫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围绕“半年初见成效,一年大见成效,两年实现目标”的目标任务,全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截至2011年4月30日,各镇街已累计投入扶贫开发资金6172.1388万元,其中“双到”类资金2116.1388万元,扶贫开发项目资金4055.95万元。我市10941户困难家庭、26452名困难群众、164个贫困村中,已有1750户困难家庭、5613名困难群众、35个贫困村实现脱贫。
71项目推进名镇名村建设
市扶贫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北部三镇扶贫开发(名镇名村)建设项目原定69个,总投资77591.67万元,对口帮扶援建房地产企业进驻增城后,目前全市帮扶项目共有71个,总投资93817.17万元,增加投资16225.5万元。其中派潭镇项目28个,小楼镇项目23个,正果镇项目20个。
目前,派潭镇已率先完成建设项目投资主体的划分,28个项目中番禺区投资帮扶6个项目,分别是派潭医院、影剧院改造、派潭文化中心、派潭镇中心幼儿园、镇区主干道路两侧建筑综合整治、派潭广场周边建筑综合整治,总投资6858万元。敏捷公司投资3个项目,分别是派潭敬老院、东升村风貌整治、上九陂村山枣坛社旅游村庄整治项目,总投资5150万元。其他帮扶企业投资3个项目,分别是上九陂村农村安置区项目、派潭镇保障性住房、“数字景区”建设工程。招商项目2个,剩余14个项目为增城市本级投资。
小楼镇确定了越秀区、富力集团共同援建帮扶8个项目,分别是仙藤园景观改造、仙姑文化广场建设、东西境旅游示范村建设、小楼镇中心幼儿园改扩建和整饰工程、何仙姑文化旅游商业街、小楼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小楼敬老院改扩建工程、小正公路小楼段升级改造工程。
正果镇目前已与天河区、恒大集团进行了多次对接。天河区、恒大集团的具体投资帮扶项目正在筹划中。
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涌现
记者了解到,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我市各镇街涌现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派潭镇积极抓好村集体脱贫工作,经过与番禺区、敏捷集团充分协商,敏捷地产集团向派潭镇捐赠了3400平方米价值1亿元的商铺作为该镇34个行政村(其中33个贫困村)的集体收入保障项目,切实增强了贫困村的造血功能,实现村集体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目标。
小楼镇青迳村积极探索“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扶贫开发模式,通过项目带动养龟产业发展,村集体年收入达到12万元。东境村抓住发展生态旅游的契机,盘活后龙山、鱼塘、市场、旧学校等资源,使村集体年收入增加到11.08万元。河洞村整合流转土地722.61亩,通过提高土地租金,使村集体增收8.02万元。
新塘镇由政府牵头筹集资金,在宁西工业园设立扶贫帮困基地,利用现有的37.67亩工业用地已建成的9072平方米厂房,以每年约100万元的出租收益支持该镇15个贫困村的集体收入。
中新镇深入发掘坑贝村的历史文化资源,充分利用我市建设12个新农村示范村的契机,借助崔与之的历史名人效应,在对口帮扶单位市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下,组建专门队伍,抓紧编制和实施坑贝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按照“建设一批公共服务设施、培育一批产业项目、改造一批农村住宅和空置泥砖房、集约一批农业用地、帮扶一批困难群众、建立一批村规民约”等“六个一批”的思路,把坑贝村建设成集旧村改造、扶贫开发与民主法治于一体的特色名村。目前,坑贝村一批扶贫开发项目如投资1000万元的坑贝古村落观光区、投资500万元的崔与之文化纪念馆、投资1000多万元的崔与之文化广场及商业中心等已陆续开工建设。
在就业帮扶方面,小楼镇和增江街以举办帮扶贫困户就业招聘会推荐就业、设立异地帮扶就业基地带动就业等形式,帮助贫困户家庭成员实现就近就业。在教育保障方面,小楼镇通过开展爱心助学活动,资助126名贫困学生读书,助学扶助金累计达到125142元,其中广州市越秀区对口帮扶小组资助100名贫困学生每人每年1000元助学扶助金。在社会保障方面,增江街注重精神扶贫与物质扶贫相结合,一方面对辖区内的农村五保户、城镇“三无”人员、病残人员等,按照保障性政策进行帮扶,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先锋作用,组建一支由青年团员组成的义工队伍,重点帮扶照顾辖区内的孤寡、空巢老人等,定时上门看望、打扫卫生、代买日常用品、陪看病、聊天、散步及进行一些文娱活动,提升他们的安全感及幸福感。
抓住重点整体推进注重实效
在下一步扶贫开发工作中,我市将发扬“敢想会干为人民”的亚运精神,按照一年内“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好”的目标要求,以“缺什么补什么”为原则和“新建一批、拆改一批、装饰整治一批、美化亮化一批”的要求,抓住重点,整体推进,注重实效,确保扶贫开发工作8月初见成效。
抓好名镇名村项目建设。深入实施《增城市扶贫开发(名镇名村)建设工作方案》,全面推进71个名镇名村项目的建设,包括镇区公共服务类42个,生态产业园类22个,典型村庄6个,少数民族村庄1个。
抓好“六大保障”的落实。一是落实民政保障。扩大低收入困难家庭救助范围,加快构建普惠型养老服务体系。二是落实养老保险保障。在2011年底实现35周岁以上的贫困农村居民100%纳入养老保险。三是落实医疗保障。进一步完善市、镇、村(社区)三级医疗网络,实现城乡医疗机构全覆盖;镇、村公立卫生院全部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农村低保户、五保户、军烈属因疾病在我市定点医疗机构的补偿比例提高10%。四是落实教育保障。在已率先实施12年免费教育的基础上,全面落实对困难家庭学生资助学费和生活费。五是落实就业保障。完善市、镇、村(居)三级就业平台建设,加大困难群众就业扶持力度,落实就业培训补贴、职业介绍补贴、安置就业补贴、自主创业补贴和企业吸纳就业的社保补贴制度,确保就业创业保障措施的落实,提高免费培训的受惠率。六是落实住房保障。在城镇住房保障方面,采用配建、配售和建设拆迁安置房的方式,今年全市要落实2457套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在农村住房保障方面,荔城、增江、朱村、新塘、中新、石滩三街三镇在册的贫困户危破房改造,按2万元/户的标准给予补助;北部正果、小楼、派潭三镇在册的危破房改造,按4万元/户的标准给予补助;在城区、镇区、开发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村民公寓,建设新型社区。
抓好农林水项目建设。2011年共安排77项农业建设工程,资金1.14亿元。其中,北部三镇实施建设工程项目33项,本年度安排资金5700万元。实施82项水务工程建设,安排资金1.9亿元。其中,北部三镇实施建设工程项目23项,安排资金9600万元。实施林业和园林建设工程101项,安排资金7100万元。其中,北部三镇实施建设工程项目58项,安排资金2400万元。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做好农民各类补贴的发放工作和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落实林业生态公益林经济补偿,继续实施水库移民扶持政策。
抓好农村泥砖房改造。针对农村泥砖房普遍存在建设时间长、结构不牢固、有较大的安全隐患等现状,我市今后对农村泥砖房实行分类改造:对农户无力自行改造的唯一住房,按照镇村主导、“双到扶持”、群众配合、政府资助的原则对该类住宅进行改造;对处于闲置状态的泥砖房,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保持土地权属关系不变的原则鼓励自行拆除并进行村庄环境整治,政府给予奖励;对于留守老人居住的泥砖房,采取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方便生活的原则进行集中改造。根据调查统计,全市农村泥砖房共有2926户,其中去年底前已完成改造765户,剩下的2161户今年全部完成。
抓好农村路灯工程建设。经调查,全市共需建设农村路灯3.89万盏,道路总长约1400公里,总造价3.2亿元。计划到2012年底行政村路灯覆盖率达到70%以上。2011年北部三镇计划投入4941.15万元,建设路灯6444盏,道路总长231.46公里;中部、南部六镇(街)计划投入8371.5万元,建设路灯9045盏,道路总长322.73公里。增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