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路于民,有容乃大——再论佛山禁摩【转】

[复制链接]
264507119 发表于 2011-4-26 01: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还路于民,有容乃大
  ——再论佛山禁摩
  据说正府考虑问题是从可行性出发,而群众考虑问题是从不可行性出发。我读得书少,不知道佛山的领导是如何论证禁摩的可行性的。从书里也没见过讲大城市里一定不允许开摩托,不存在摩托和助力车就可以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可能佛山禁摩后,书里会出现一条“部分中小城市禁止两轮、三轮机动车行驶”)。我只是综合各方意见,从大众认知的角度来谈谈禁摩的不可行性,或者说开摩托的可行性 。
  ①从环保的角度。实际现在机动车没有环保的,环保只是相对的。相对环保的首先是公交车(达标的)、地铁,然而佛山公交系统——特别是桂城——仍然是十分薄弱的,不管从那个角度看,都远未能满足市民出行的基本需求,更不要说便利了。但即使相当完善便利了,效率还是会打上一定折扣的。其次较环保的就是摩托和电动单车(或助力车),最后才是小车和的士。电动单车由于价格原因,安全系数的确不高。但只要提高生产标准,保证其安全性,也是有可取之处的。摩托比起小车来,排除驾驶员素质的因素,安全性其实相差无几(根据《珠江商报》2010年05月26日在《佛山摩托車全省居首交通肇事逾6成》一文中列举的数据:佛山用摩托出行占机动车出行率中的66%,而摩托在交通事故中的占有率为63.83%),但比起小车的大排量,确实环保多了。你想一个人开着小车去上班、去办事,比开着摩托多多少碳排放量啊。根据这几个月来在路上的连续观察,开小车的有八九成都是一个人,搭着一家大小出门的不是没有,但比例很小。试想如果130万(也有说114万的)的摩托车中有1/4至1/5的车主换车小车,尾气排放会多多少?当我们重蹈北京、广州、伦敦、巴黎等汽车高度集中城市的覆辙,汽车尾车污染成为城市的最大污染源时候,绿色环保又从何谈起?有人认为我们手里拿着芝麻,想要把它丢掉,捡前面的西瓜,却不曾想没捡到西瓜,连芝麻都丢了,更重要的是,吃芝麻实际上比西瓜还要健康一点。
  ②据说禁摩可以降低犯罪率,营造良好治安环境。这纯属无稽之谈,是某些人在为管理治安不力寻找托词。犯罪在于人本身,而不在于摩托,摩托只是工具,看掌握在谁手里。罪犯不开摩托,开小车更可怕。有开小车偷沙井盖的,有开小车把店铺偷盗一空的。好比核燃料,掌握在人民手里可以发电,造福人类,掌握在恶棍手里可以搞恐怖活动,为害人间。说个直观一点的:9.11事件相信大家都知道,它已经清楚地告诉人们,飞机不仅可以用于运输,也可以用于恐怖袭击,那么我们是否因此而把飞机禁了?可见想靠禁止一种工具来制止犯罪是不现实的。城市治安比较混乱,不是人民的责任,是正府规划、管理得不好。叫社会底层的百姓不要骑摩托不是治本的办法,那是锯箭疗法。要解决治安问题,职能部门应该多想办法、多做实事(例如用可与禁摩相媲美的力度加强治安巡查),把问题归结到器物层面上来,推卸责任、避重就轻是不可取的。
  ③从维护弱势群体利益的角度。可以说开摩托的都是社会弱势群体,是低收入者,是下层人民,他们养不起小车才开摩托的。买一台小车并不难,多数人咬紧牙关凑几年钱都可以买,可是养车就不同了,每个月少说要一千块。一般打工的一千多一个月,甚至不到一千,刚到最低标准,不可能养得起车,如果要养小车这个“行”,只好放弃“衣食住”了。现在规定不能开摩托,至少交通高峰时不能开,那只能搭公交,以现在的情况来看,肯定大大增加其出行的时间成本,如等车的时间、步行到车站的时间、塞车的时间等。时间就是金钱,也就是增加了金钱成本,这必然损害了他们本来小的可怜的利益,加大了他们的生存压力,人为地拉大了贫富分化,更凸显社会的不公。随着禁摩的逐步深入,这种不公将会越来越明显,越来越激化,届时正府存在的合法性必定会受到质疑。看一看中国的历史,你就知道“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这句话不只是说说而已。摩托是社会底层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资,正府应该尊重他们的财产权,不要任意的限制、禁止和废止。要维护这些弱势群体的利益,不要身份歧视,创造一个公平宽容的环境,让社会所有人的财富都增加,让社会所有人都享受到社会进步带来的好处。
  ④从医疗运输的角度。我国正逐渐步入老年社会,对医疗的需求稳步上升。一般不是急病,用何种交通形式到医院就诊问题都不大。但是有了突发病而附近的诊所解决不了怎么办呢?坐公交显然不行,等去到医院就为时已晚了。坐出租车又有可能塞车,而且也不一定有得坐。救护车与出租车同理——我亲眼看过一台救护车卡在车龙中进退两难的无奈情景。坐摩托也许有点颠簸,但效率高,可以争取到时间,这时候时间就是生命。可以说禁摩就是截断了市民危难时的一条安全通道。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这条安全通道的重要性将会不断上升。在佛山,除了医院普及直升机,其他医疗运输方式在可见的将来仍无法取代摩托的重要地位。医疗保障是人民忍耐的底线,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请三思再三思。
  ⑤从年轻人婚恋的角度。我们知道,现在由于住房过度市场化已经违背了住房政策的初衷,造成了房价飙升,一般年轻人,甚至大学毕业的年轻人,都买不起一套房子。只能躲在父母的房子里做“宅男宅女”,躲着躲着就成了剩男剩女了。好吧,既然没有“楼”,又想找对象,总得要有台“车”啊,对不起,养车也很贵,一千多块一个月呢!那就来辆摩托吧,尽管档次低一点也算有“车”一族。有了摩托,男女朋友可以出去兜兜风,约会也方便得很。可忽然听说现在禁摩了,怎么办?没办法,“宅”在家里搞网恋好了。要不找自己小区的、自己村的吧。可以说禁了摩,除了富二代和少数幸运儿,以及几个胆大妄为开着无牌摩托乱窜的外,多数年轻人都成“没车没楼”的了,你想有几个女孩愿意跟男朋友天天挤公交,完了还要在父母眼皮底下卿卿我我?婚恋难题导致的生育率下降,将会令老龄化问题雪上加霜,到时候可能不是两个纳税人供养一个老人的问题了,而可能是一对一,你敢想象吗?
  ⑥从城市交通的角度。限摩以前,停车位问题已经很突出,很多小车无停车位,只能停在路边或占用人行道。限摩后,部分出于经济目的或方便考虑,用摩托代替小车出行的市民,不得不再次改用小车,致使停车问题更严重,阻塞、缓慢路段明显增多,尾气排放呈几何级数上升。至于新建停车场的计划,则难以抵消因限摩而新增的购车数,而且新增加投入运营的出租车也不是一个小数目,令情况更为严峻。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明明用摩托就可以低碳出行,现在却要打的,用大排量的出租车,这是一种什么心态?暴发户的心态!
  广州禁摩后经常出现的塞车,以及因停车位而出现的各种纠纷,已经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所以广州终于搞了个BRT,以配合地铁网和深夜班车,为了亚运又不得不实施单双号限行。面对佛山当前的路网建设,以后频频出现塞车、车位纠纷将不难想象,各类矛盾必将随之激化,和谐社会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将是一个乌托邦。要禁摩,先把公交系统做好,让开小车的市民觉得道路基本通畅,让下层市民觉得骑不骑摩托并无区别,不骑摩托更便捷环保,这才是正确的时机,禁摩才禁得有底气。到时候即使不禁摩,人们也会主动放弃使用摩托。
  ⑦从佛山定位于大城市的角度。当美国在大建高速公路,世人都以为那是交通发展的趋势时候,日本却在建设新干线。当时全世界都在嘲笑这种有轨交通,认为倭人不识时务,不合潮流。然而事实上正是这种经济环保又便捷的交通,推动了日本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前所未有的增强,现在沿着新干线走,你已经很难分辨哪里是农村,哪里是城市。日本的事例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一个城市之大,不在于你用什么交通工具,不是紧跟想当然的“趋势”,而是实事求是,根据自身条件制定正确的战略发展方向,从而发展壮大,水到渠成。日本是资源小国,它的很多生产、生活方式在无意间就符合环保了。现在我们很多城市不从日本的发展中吸取经验,偏偏学习以暴发户著称的美国,是可悲还是可笑?是我们以为现代化就是西方化,还是主观情绪左右了我们的客观判断?无论如何,城市的大小说到底是综合实力的体现,其中就应该包括交通的便捷、基层民众生活的高幸福指数。如果人民不是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整天为出门而发愁,这样的城市能叫大城市吗?一个市民们用“皇协”、“良民证”等日据时期的词汇重新定义的城市,还有资格被称为大城市吗?还有大城市的尊严和气象吗?“有容乃大”,一个包容的城市,无论大小,就已经具备了成为大城市的潜质。而一个连平民百姓的出行工具都不能容忍的城市,一个唯市容论、不是以人为本城市,一个众矢之的、臭名昭著、人神共愤的城市,想变成大城市,或者想不被逐出大城市之列,真是难于上青天!若然意外做得到,市长的能力恐怕已超越美国历任总统了。
  ⑧从国家战略安全的角度。众所周知,现在全球迫在眉睫的危机并不是什么暖化问题,而是能源即将枯竭的问题,除了找到大规模的替代新能源,已知的能源(石油、煤炭、天然气和核燃料等)储量恐怕已经不能把地球变暖几度了。所以美国拥有大量的战略储备能源,并用各种借口出兵中东企图控制产油区。而我们不但储备得极少,而且还大手大脚。前几年搞过什么亮灯工程,好像有电没地方用似的。后来这个所谓的工程也不了了之了。现在实施限禁摩,在耗能方面其实和亮灯工程并无本质区别:由开摩托变为开高排量小车的人多了;小车增加造成行车缓慢油耗增加了;开摩托要经过城区时不能过需绕个大圈;公交车为照顾更多不一定存在的乘客在各个村子绕来绕去;因交通阻塞汽车在等待中烧油等等,都毫无例外地加大了能源的消耗量。若是各个城市群起而效之,必然会加剧我国对外能源的依赖程度,对我国的能源安全构成巨大威胁。因此,佛山作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广东第三大城市应该做好表率,对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摩托车不设限制,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维护国家战略安全做出应有贡献。
  最后我想讲一个小故事:在一个地方有一个地主,他拥有广大的土地,这片土地生活者许多穷人,他们靠给地主种地养活自己。有一天地主出门,看见穷人的房子都在他的田地周围耷拉着,有些人生活得非常邋遢落魄。地主不高兴了,他说,我怎么能和这些人住在一起呢?我要把他们全部赶走!说到做到,地主把所有的穷人都赶走了,在他的土地上,从来没有这么干净整洁,然后新的问题就出现了,没有了穷人,地主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能荒芜了,因此地主的下场也十分凄惨。这个地主,和佛山那位叫嚣着“看到马路那么多摩托,就像看到一群乱飞的苍蝇”的干部,真是何其相似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新居民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