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ˉ郭゛ 于 2011-4-20 14:41 编辑
一:龙鱼
1:黄金过背
俗称:过背金龙,亚洲龙鱼 学名:Scleropages Formosus
名称:黄金过背
俗称:过背金龙
学名:Scleropages Formosus
英文名:Malyan Bonytongue
幼鱼时特征为蓝或绿底浅红带点黄金色细框,成长后浅红的鳞框会转变成金黄色,且金黄色蓝或绿底的鳞框会达到鳞片的第五排,越过整个墨绿色的背部,其中与红尾金的差别除了鳞片外,就是尾部及臀鳍的差异,背及尾鳍的上半部则应呈现出深蓝色。过背金龙的金色鳞片到达第五排鳞片,会越过墨绿色的背部,全身呈现美丽的金亮光泽,随光线的不同有差异性的变化。
2;过背金龙_亚洲龙鱼
中文名:过背金龙
学名:Scleropages formosus
英文名:Malayan Bonytongue
介绍:原产地主要在马来西亚及部分在印尼,体形/颜色 鱼体与红尾金龙差不多,但金色鳞片越过背部,显得较为漂亮。自然繁殖少,有些品相好的价格仅低于红龙,个别品种甚至和红龙同价。
过背金龙幼鱼时特征为蓝呈绿底浅红带点内金色细框,成长后浅经的鳞框会转变成金黄色,且金黄色蓝或绿底的鳞杠会达到鳞片的第五排,越过整个墨绿色的背部,背及尾鳍的上半部则应呈现出深蓝色,其余各鳍均呈金红色。 饲养的方法与所有的龙鱼一样。过背金龙比红龙来得纤细,水质稍有一点恶化,就会很容易罹患皮肤病,而且,鱼鳞的 边缘也会遭受腐蚀,成为锯齿状,样子变得很难看。
3;红尾金龙
俗称:红尾金龙(宝石) 学名:Scleropages Formosus
名称:红尾金龙
俗称:红尾金龙(宝石)
学名:Scleropages Formosus
英文名:Golden Arowana
和过背金龙幼鱼阶段时特征一样,为蓝或绿底浅红带点黄金色细框,成长后浅红的鳞框会转变成金黄色,则唯一不同处是背鳍及尾鳍上半为黑色,尾鳍下半部和臀鳍为红色,金黄色鳞框会达到鳞片的第四排(从腹部鳞片算起)。此一特征为分别过背金龙与红尾金龙的区分要素。红尾金顾名思意可知好的红尾金龙其重点是尾鳍及臀鳍是否为深红色,以颜色越红越好,并非每一条俗称红尾金的龙鱼都会呈现红尾鳍的特征,有些只有微红甚至无色彩的也有。产地在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及苏门达腊,鳞片亮度只到达第四排,鳞框为闪耀的金黄色,背部为墨绿色,背鳍及尾鳍上半部则为偏褐色,尾鳍下半部、胸鳍与腹鳍为红色,鳃盖部份没有红色印块。
印尼红尾金龙
4;血红龙_亚洲龙鱼
中文名 血红龙
英文名 不详
学名 Scleropages formosus
产地 亚洲
饲养难度
水质要求 24~28℃ 硬度值3-12 Ph值6.5-7.5
详细介绍
【食物】小虾、小鱼等动物性饲料
【形态特征】 红龙鱼分为辣椒红龙、血红龙、橙红龙,有等级之分,等级越高,价钱越贵,以辣椒红龙为极品。体型与金龙、红尾金龙 相同
5;辣椒红龙
又称:1号红龙
名称:辣椒红龙
又称:1号红龙
1号红龙以红色为主,详细归属,又可分为辣椒红龙及血红龙两种。红龙在幼鱼时期是分不出来好坏的,只有成长的时候才能分辨出来到底是不是辣椒红龙或其它的龙。
辣椒红龙有鲜红的鳃盖印及鳞框均以鲜红外缘为主,各鳍也都是红色,吻部也呈红色,如果灯关掉(因为鱼缸的照明灯具有红色的波长,所以开灯时,鱼体的色泽并不完全真实),鳞片是蓝紫色,幼鱼时嘴唇较翘,头部较尖,成鱼时各鳍为红色。
6: 青龙_亚洲龙鱼
中文名:青龙
学名:Scleropages formosus
英文名:Green arowana
东南亚大部份国家都有产,从柬埔寨到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的加里曼丹等地都有其踪迹。在原产河流体长可达80公分,并能人工繁殖。该鱼全身呈现淡淡的青色或是带有青绿色的银色,所以中文名称为“青龙”。没有金龙、红龙那般华丽色彩特征,所以价格比较平实,不管产地和色彩为何一整年都有进口。
青龙鱼幼鱼期时本色彩型特有的暗色斑纹会显现在鳞片上,随着成长该斑纹会在鳞片上呈现U字型或马蹄型。斑玟带有一点点青色味道,成鱼以后鳞框不会有金色属光泽呈现,鳞片为银色带些灰色及绿色,色泽不亮丽,大部份为灰白色。 鳍幼鱼为略 带黄色,与金龙相似,和印尼产的血红龙比起来体高偏低,形体和马来西亚产的过背金龙类似,成鱼的头部和其他亚洲龙鱼比起来偏小。
长大后会转为蓝绿带灰色,如果要区分比较容易,头部较短小,下巴灰暗、无色泽。 体形较其它龙鱼短小,在侧线鳞数,背鳍、臀鳍的条数、脊椎骨数和其他亚洲龙鱼相同。在水质方面和其他亚洲龙鱼相同,性情方面也和其他亚洲龙鱼一样,两只鱼很难在空间不够宽敞的环境里和平共存。
青龙鱼除带紫斑的个别品种外,其它青龙鱼均比较便宜。
7:珍珠龙_澳洲龙鱼
中文名:珍珠龙
学名:Scleropages Jardini
英文名:Northem Barramundi
原产于澳大利亚,和银龙鱼不同的是有七行鳞片,鳞片的边和里面颜色不同,如同身上有一个个小珍珠闪亮。
珍珠龙又称澳洲龙,珍珠龙原产地在澳洲,24~29℃,pH6.5~7.5。
此品种是非常强壮的,体型较小、修长,长达 50 ~ 60 公分,鳞片中央、尾鳍、背鳍、腹鳍有红色的斑点,有的鳞框为红边,侧线有35鳞片,臀鳍梗骨有31支,尾鳍梗骨有21支,胡须既短又小,生性好斗,常导致胡须断裂。
卵粒直径约1公分,每次产卵50~200粒。身体为 淡褐色,龙须为黑色且柔软短小;幼鱼呈现出银白色的色泽,背部为铜褐色, 且背部有些弯曲;成鱼时尾部有明显的红色喷点,鳞片则为浅蓝底浅红色的环 纹,如果从幼鱼便喂食增红的饵料,则会有尾鳍红色斑点,此种的龙鱼性情略显凶爆,饥饿时,会寻找可吃的鱼,包括体形较大的鱼。
8:黑带_美洲龙鱼
中文名:黑带
英文名:Black Arowana
学名:Osteoglossum ferreirai
产地:南美洲-Rio Negro(里约奈格罗)河流域
俗称:黑带(台湾)、蓝带(台湾)、黑龙(中国大陆及东南亚其它国家)、猴子鱼(南美俗称)
黑带(龙)的原产地为南美洲的里约奈格罗流域,这条河的名称,在西班牙文中意指”黑色的河流”,我们所熟知的黑带,即是此条黑河中的产物,黑带的名称与河名有些间接的关连,因为生长环境的特殊,黑带的幼体时会穿上全身的黑色保护衣,这种黑色的保护色,主要是让幼体在这条河流当中不易让其他的掠食者发现,这是生物在存活率上的成功演化。与同是南美近亲的银带相较,外观上的差异似乎不大,而实际上却仍有相当大的出入,因此在生学上的分类,将它们分属于同属同种却不同系的二种物种。黑带的生产季节为每年的春天。
通常黑带幼体在刚进口时最不容易养殖,主要的原因在于产地的特殊性差异,不过当稳定之后,它们对环境的超强适应能力,则会毫不保留的展现出来。体长同银带一般最大体长可达120cm。黑带的幼体保护色,会在大约18公分之后慢慢褪怯,成体的体色会变的与银带相当类似。
黑龙--俗称为黑带图片
分布在南美洲亚马逊流域内的尼格罗河内,其体形和银龙类似,均呈扁平修长形,不同的是黑龙幼鱼时期身体上略呈黑色,有一条金黄色的横带从触须横切过眼睛,而一直延伸到尾部,鳃盖后方也有一条黄奶油色的纵带,十分醒目。随之慢慢成长,黑色减退,到10公分大时,其身体上有淡黄色的条纹,伴随成长的是银白色的光彩,不过鱼鳍则变成深蓝色,越长越大,鱼鳍甚至会变成黑色、紫色等暗色彩,如果饲养得当,黑龙的臀鳍与背鳍还有红色的色彩,不过因黑龙比较神经质,而且体质也比较弱,所以在饲养上要特别注意,尤其是惊吓、水质的保持和喂养的适当。食性和银龙相似,同样也要注意营养的均衡,其体长可达到60公分左右。
9:银带_美洲龙鱼
中文名:银带
英文名:Silver arowana
【原产 地】亚马逊河流域。
【体 长】最大可达60~90厘米
【最适水温】24~30℃银龙体色呈银白略带浅蓝色,并有浅粉红色的纹路,背鳍及臀鳍呈带状向尾鳍延伸,而尾鳍较小。下颚较上颚突出。幼鱼时期体色较蓝,且鳃盖后方有明显的蓝色斑纹,随着体型的成长而逐渐淡化。食面包虫、蟑螂、小鱼、小虾等。易饲养。
【繁殖方法】口孵型产卵。需水体较大。
10:非洲龙
非洲龙
英文名称:AFRICAN AROWANA
分布在非洲尼罗河流域的中、上游及非洲一带,非洲龙的外型与东南亚、澳洲、南美洲的龙鱼有些相似,最大不同点是:头部至背鳍不是呈水平状,而是有弧度,没有胡须,且尾鳍较小,没有亮丽的鳞片,颜色为橄榄色带些灰色。此鱼吃食方面,专吃水中浮游生物或小虾小虫,没有牙齿,靠舌头替代,成鱼可长至1公尺左右,重达6公斤,卵径约1公分。此鱼擅于跳跃,故饲养时水族箱应加覆玻璃,以免跃出。根据在非洲发现的龙鱼祇有一种,主要产区是在非洲北部尼罗河流域,及西非洲一带。非洲龙的体型与东南亚、澳洲,南美洲的龙鱼不太相似,它的体型较为扁圆,头粗厚。颜色为咖啡色带些黑,但它的颜色也会因环境的不同,而改变为浅黄色或米色;嘴小而且厚,吻端没有胡须,胸鳍与腹鳍同样大小,尾鳍小呈圆形,腹鳍有6支梗骨;鳞片很小而且不亮丽;侧线有32~38鳞片,从鳃部超有一排鳞片带斑点,直到尾部。此鱼吃食特性与一般龙鱼不同,因地没有牙齿,杂食性,如水草、水蚤、小虫、小鱼。吃食亦可由鳃部进食即由鳃部作过滤,经由分泌粘液吸附微生物或浮游生物送入背中,为其奇特之处,非洲龙如未经介绍,读者很难知道,它竟是龙鱼的一种。它在繁殖期间,会找寻圆形枯木或树枝水草筑巢,大小约4尺平方,卵径约0.25公分,孵化时间约二天,由雌雄二鱼一起照顾。非洲龙在东南亚市场上,不太为龙迷所接受,但一些龙迷对搜集不同种类龙鱼,也很有兴趣,此鱼亦有惊人跳跃力;故饲养时,须特别注意于水族箱上加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