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塘镇去年在“双到”扶贫工作中共投入资金486.95万元,实施了八大帮扶工程
梅县三个贫困村30%贫困户脱贫
(通讯员钟松均 高尚平 黄晓玲)新塘镇“双到”扶贫工作的对象是梅县梅西镇三个贫困村及118户466名贫困人口。去年以来,该镇进一步创新思路,提出了“沉下身子、摸清底子、找准路子、出好点子、支持票子、换好脑子”的扶贫帮困思路,动员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业与贫困家庭结对子、出点子、捐票子,参扶者多达453人、企业28家,同时,组织新塘商会、扶贫协会、牛仔协会、潮商商会、洗水印染商会等民间团体积极参与,捐款扶贫。一年来,该镇共计投入资金486.95万元,实施项目带动、劳动力转移就业、危房改造等八大帮扶工程,使三个贫困村30%的贫困户(39户,157人)脱贫。
免费培训技能 发展生产致富
新塘镇积极联系当地扶贫和劳动部门,深入发动贫困村民参加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切实增强自我脱贫致富能力。截至目前,共举办了3期农业技术培训班,聘请省市专家讲授包括香樟树苗的种植、马铃薯栽培等课题,共培训738人次。同时,为缺乏购买生产资料能力的贫困户统一采购生产资料,无偿发放,共为三个贫困村的贫困户发放生产资料两批,共计投入资金39.1万元,包括鱼苗73465尾、鸡苗1333只、鸭苗960只、猪苗150头、羊苗57只、兔子120只、蜜蜂6箱、树苗900棵及饲料433包、化肥15包等,使贫困户有短期的稳定收益。
建设产业园区 发展产业致富
邀请专家到贫困村谋划发展经济、提高村级集体收入大计,使贫困村有持续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通过专家详细考察,确定在田福村建立近10亩的绿色产业园,至今已投资8.6万元种植香樟树以发展绿色产业。新塘镇承诺:树苗长大后,由新塘镇政府组织收购商统一收购,收益归帮扶村。在承包公司和聘请的帮扶村贫困群众的管理下,目前树苗全部成活,长势良好。初步估算,绿色产业园每年可为田福村增加集体收入3万元以上,使该村有了长远的增收项目。
购买农村社保 摘除致贫穷根
针对因病致贫、年老致贫在贫困户中占较大比重,疾病和衰老成为贫困家庭的重要负担的实际,新塘镇先后投入资金13980元,为三个贫困村的466名帮扶对象全部购买了农村合作医疗,解决了帮扶村贫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突出问题。同时投入资金54200元,为23名60周岁以上的老人购买了社会养老保险,确保贫困老人能安享晚年,为贫困户解决了后顾之忧,摘除了致贫穷根。
据了解,新塘镇正在开展的扶贫项目还有两个:一是创建新农村,打造扶贫亮点。计划投入资金300万元,在田福村开展新农村建设,打造梅县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示范村。重点对原田福小学、绿色产业园三点沿线及周边地区进行改造,建成集办公、村民活动中心、图书室、卫生站于一体的综合楼,同时将原田福小学足球场改造成健身休闲小公园,目前已聘请专家进行规划。二是修建村公路,夯实致富基础。为解决制约帮扶村的发展瓶颈问题,今年年初,该镇投入69.25万元,为三个贫困村共5条自然村,总长4.11公里的公路进行路面硬化,以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目前正紧锣密鼓进行规划和路基建设。
谈到2011年扶贫工作思路时,新塘镇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通过建设养猪场以增加贫困家庭的稳定收入。计划为龙虎村、龙增村的51户贫困户建立一个达300头养殖规模的产业化养猪场,并聘请贫困户为管理人员,同时承诺,猪苗长大后由新塘镇统一组织收购商收购,据估算,每年可为贫困户盈利10万元以上。
增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