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江景色秀丽宜人。 凌云 摄
微寒的春风迎面而来,不管是走在增城的湖边、溪边还是河边,明媚秀丽的景色都让人感到十分舒畅。我市水务局通过加强水利工程设施建设、综合整治河道水环境、保护水资源等,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增城营造了良好的水环境。
创新水利建设模式
营造增江一河两岸优美水环境
为实现水利建设与城乡建设的协调发展,我市把水利工程建设与城乡公园、绿道等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确保水利安全的前提下,着力提升水环境及城乡水利防灾减灾水平,美化绿化城乡环境,其中一项措施就是倾力打造增江画廊水上绿道,大力实施增江一河两岸水环境整治。
为了整治增江一河两岸水环境,我市首先对增江两岸堤防全面实施加固措施,修整了堤线堤身堤坡,畅通了堤顶防汛公路,改变了过去堤围杂草丛生、堤线不整、堤身单薄的情况,既为防汛安全奠定了基础,又优化了增江两岸整体环境。其次,考虑到增江河水只在发生十年一遇的洪水时才对一些河滩地造成冲刷,我市充分利用增江两岸堤外滩地,种植苗木花草,尊重自然,顺应水流,紧贴原有河道河滩地面,构筑入口门楼、小广场、园区内林荫主干道以及栈道、观景台、钓鱼台、亲水观景平台、浮箱码头、露天泳场、自行车道等,形成了鹤之洲景区、天然沙滩泳场、初溪小公园等美丽节点景观,打造出一条水清岸绿的增江画廊水上绿道。再次,大力开展增江河面保洁工作,安排了专项保洁经费,雇用专业打捞船,聘用专门保洁人员,实行常态化的保河管理,及时打捞增江河面的水浮莲、垃圾、废物等漂浮物,保持了增江优美洁净的水环境。
打击水事违法行为
维护河道和水利设施安全
河道采沙除了威胁河道行洪安全、威胁沿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还会对河道水质及地下水系造成污染。去年,市水务局进一步加大力度,严厉打击了违法采沙等水事违法行为。
在开展水行政执法工作中,市水务局多措并举打击违法采沙等水事违法行为,较好地维护了我市河道堤防安全。一是密切联系群众,实行群防群治,设立了水事违法举报热线,加强对水事违法行为的监督和举报。二是认真总结经验,加强监督巡查,针对违法采砂多发生在夜间的特点,组织工作人员经常到增江正果黄塘、圭湖河段,派潭河小楼庙潭河段等违法采砂常发地区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并有效制止。三是加强部门联动,实行联合执法,针对部分有组织、有预谋的水事违法行为,联合广州市水政支队、公安机关和属地镇街等部门进行联合执法,集中力量打击水事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审判,起到了查处一宗,震慑一方,影响一片的良好效果。
全力推进治水工作
提升全市水环境质量
2010年,我市扩建新建了荔城、新塘、永和、石滩、中新、派潭高滩等6个城镇污水处理系统(含管网),建设了77条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其管网,同时,结合市政道路改造实施雨污分流工程,铺设雨水管20.6公里、污水管12.7公里,全面实施河涌两岸美化绿化,大幅提高河涌的水质和水生态环境。全市去年完成治水投资共32.9亿元,通过开展污水治理工作,全市城区镇区生活污水处理率由原来的14.26%上升到86.96%,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43%,区域内水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为保障增江流域水环境,防止增江水体污染,确保亚运龙舟赛场比赛水域洁净和饮用水安全,市水务局专门开展了增江沿岸排水(污)口排查整改工作,积极主动与上游龙门县环保、水利部门沟通,形成共同保护增江流域共识,加强区域合作;对增江龙舟赛场上游排水(污)口施行一对一24小时巡查管制;加强对增江水面漂浮物的拦截、打捞,在增江、二龙河等各排水(污)口设置生活垃圾拦截网,减少生活垃圾对下游的污染,并每日安排专人对增江(雁塔段至初溪段)水面垃圾进行打捞;对人口密集且截污工程还未全面覆盖、排水水质较差的排水(污)口重点安排人员加强观察监控,对发现排水水质异常的排水口实行关闭水闸截污;连同环保部门与沿岸相关镇街对工厂、企业、养猪场等进行严格监控,查找污染源进行应急处理,防止污染物流入增江。通过这些措施,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物流入增江,有效减少生活污水对增江水质的影响,提升了增江水环境质量。增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