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陈华顺)昨日,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到正果、派潭、小楼三镇调研扶贫开发名镇名村项目建设工作,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相互协调、抓住总体思路,明确任务要求,不断完善工作,确保57个项目“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好”,今年8月见成效。
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增城市委副书记、市长叶牛平,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何世光,广州市派驻增城扶贫开发工作队队长,广州市物价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增城市委常委邱亿通,增城市政协副主席、市城乡规划局局长邓毛颖,正果、派潭、小楼三个镇和市发改、财政、监察、卫生、教育、水务、规划、民政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调研。
据了解,我市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按照“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好”的原则,在北部三镇镇区、园区、村庄中进行项目筛选和规划,围绕镇区完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园区完善产业基础、形成景区氛围和整治环境的目标选定了57个项目,所选项目均要求在今年8月见成效。
当天,调研组先后察看了正果新城、到蔚村农业生态园、正果安置区、正果广场,派潭影剧院、派潭医院、派潭敬老院、刘家村幼儿园、上九陂安置新村、榕树吓东升合作社,小楼镇约场村、腊圃卫生院、何仙姑景区等项目,详细了解项目计划安排和工作进度。
在到蔚村农业生态园,叶牛平在仔细询问了项目的工作进度、土地流转情况后,要求要厘清该项目的用地情况,完善用地手续,有效实现土地流转;对原有的机耕路、排水渠进行修整,为建设生态农业区打好基础;要将周边居民的拆迁安置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建设起农业生态园的入口和农产品展示区,确保项目在半年内见成效。在正果广场,叶牛平了解了正果中学教师“周转房”、正果河堤整治拆迁安置工作以及正果广场改造项目的进度。他指出,建设拆迁安置房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正果镇要按照既定的工作思路,进一步优化方案,加快推进教师“周转房”和拆迁安置区的建设。
叶牛平对正果镇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他指出,扶贫开发工作不是就扶贫而谈扶贫,而是要改善镇区面貌,夯实园区的发展基础,并以扶贫“双到”实现保障解困。由于发展定位、资源配置和历史问题,正果镇的发展基础比较差,并不适合大规模的城镇化和工业化,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正果要坚持生态保护的理念,把生态资源变成老百姓增收的资源。正果要理清工作思路,找准制约项目推进的困难和矛盾,制定倒逼工作机制,确保各项目顺利有效推进。当前要抓住正果寺、到蔚农业生态园和湖心岛景区三大园区的建设,做出特色,吸引珠江三角洲的游客到正果消费,带动周边村庄的发展,为农民搭建农产品销售平台,增加农民的收入,并以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当地人民创业就业,实现脱贫致富。
在下午召开的座谈会上,何世光充分肯定了北部三镇和各级各部门在扶贫开发推进名镇名村建设方面的工作,要求北部三镇和各职能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相互协调、抓住总体思路,明确任务要求,不断完善工作,把57个项目办成“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好”的项目。各镇街、各职能部门要上下协调配合,项目建设涉及的镇街和单位都要把项目作为自己的事情重点抓,部门要帮助镇街解决问题,镇街要协调部门办好各项工作,工作中既要规范又要打破常规,既要原则又要灵活,既要自力更生又要相互支持。
何世光要求,在推进项目建设中要体现造血功能,要通过名镇名村项目建设,大力改善镇区面貌,形成集聚效应,为农民搭建农产品流通、交换的平台,以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推动农民就近就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要体现便民利民,在医院、学校、幼儿园、景区、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中要为当地的老百姓服务,满足老百姓民生方面的需求;要体现经济实用,不要搞“花架子”,不要搞劳民伤财的事情,要把资源、资金用到“刀刃”上。要体现环境协调,项目建设与北部三镇的发展主线相结合,如小楼要突出民俗文化旅游区建设,派潭要突出生态旅游区建设,正果要突出生态农业区建设,在建设中不要破坏原有的文化特色,保留文化内涵,实现建设项目与文化、生态协调。
何世光强调,在推进项目建设中要抓好三个度:一是抓好工作进度。建立倒逼工作机制,以北部三镇各扶贫开发项目今年8月见成效,2011年小楼实现脱贫,2012年派潭正果实现脱贫为目标,制定倒逼时间进度表,分解任务,做好组织协调工作。二是抓好群众满意度。要以人民群众满意为工作的落脚点,切实抓好项目建设,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评价标准,争取人民群众的支持和配合,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三是抓好廉洁度。重大项目决策坚持集体研究集体决策,坚持民主集中制,不能搞“暗箱操作”和独断。在管理项目和管理资金过程中,每个干部都要一手抓工作进度,一手抓廉洁度,保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增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