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朱贵荣 通讯员刘醒毅)镇村公立卫生院全部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降低群众看病费用是市政府今年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记者昨日从市药监局获悉,该项目自今年实施以来已取得初步成效,市民门诊人均药品费用及住院日均药品费用均呈下降趋势,分别下降22%和31%。
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
据了解,为缓解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减轻群众的疾病负担,实现“病有所医”,维护群众的健康权益;应对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环境变化等给医药卫生工作带来的新挑战;解决医药卫生领域长期以来形成和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推动医药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逐步建立符合国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市政府把“镇村公立卫生院全部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降低群众看病费用”纳入今年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中。
该项目是指我市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及省增补品种目录内的药物;实行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且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到2011年底基本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缓解群众“看病贵”的问题。
据介绍,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对基本药物的遴选、生产、流通、使用、定价、报销、监测评价等环节实施有效管理的制度。基本药物是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目前,我市13家公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新塘医院系二级医院,暂不纳入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范围)。
实施3个月效果良好
据了解,我市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以来,基层医疗机构每门诊费用、住院费用明显下降。目前,国家基本药物(含省增补药物)品种达78%以上,最高者达91%,销售金额占药品销售总金额82%,门诊人均药品费用及住院日均药品费用分别下降22%、31%,累计直接让利达144万元。
据记者了解,随着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基层医疗机构门诊人次明显增加,较上一年同期约增长17%。居民渐渐有了“小病进社区”的理念,病人的合理分流,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医院“看病难”的问题。基层医疗机构也正在转变服务模式和运行机制。过去,基层医疗机构比较注重提供临床医疗服务,但现在,已经慢慢转变到基本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和对社区居民的健康管理模式,同时,从原来的以药养医的运行机制,正转变到主要依靠政府公共财政购买卫生服务的运行机制。这些转变也促使临床用药更加合理和规范。
根据计划,我市将按照国家和上级部门的部署,继续加大推进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工作力度,在年内巩固和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实现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并实现零差率销售。同时,强化对各镇级医疗机构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的监督,积极开展医务人员的培训学习,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对医改的认识,引导医务人员主动调整用药习惯,不断提高临床用药的科学性、合理性,扩大宣传涵盖面,争取群众支持和积极参与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增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