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剑婷 见习记者 王晓婷 文/摄
在领导、同事和学生的眼里,他是一个默默坚守岗位的好教师,他平凡而不普通,憨厚而不拘泥,热情而不张扬,在他的调教下,许多学生都取得了成绩上的突破。他就是在新塘镇第一中学任教了19年的物理老师何海华。
超工作量教学成绩突出
何海华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上小学的时候,由于所在学校是农村小学,老师大都是小学毕业加上少量初中毕业的民办老师,何海华学习成绩优秀,所以经常帮助同学解决学习难题,此时,他就立志长大后要上大学,要当一名教师,把家乡的教育事业提高到更高的层次,让更多的农民子女可以读好书。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学习,1992年,何海华大学物理专业毕业后回到家乡,被分配到新塘镇第一中学当教师。刚到学校,校长就跟他说学校数学老师不够,要求他除担任四个班的物理课外,还需多担任一个班的数学课,也就是正常工作量的1.5倍。面对学校师资力量的不足,何海华毅然接受挑战,他坚信自己一定能完成学校交给他的任务。于是,别人下班休息了,他还在继续工作,备课、改作业、改试卷、课后辅导学习困难生,虽然是超工作量地教学,但同事、领导从来没听过他有半句怨言,而且他的数学、物理科教学成绩已经超越了一些教师前辈。
由于学校师资方面的调整,何海华有时需要兼教数学,有时需要多教几个班,但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总是默默地辛勤工作,他只希望他呵护的花朵以后能够茁壮成长,好好报效社会,报效祖国。2002年,何海华教导的学生阮智杰、叶秉丞参加物理竞赛,分别获得全国三等奖和广州市三等奖;2004年,他的学生黄欣然、余子华、刘锐锋分别获得物理竞赛广州市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2006年,他的学生陈海明获得物理竞赛广州市三等奖。
当班主任以身作则
何海华任教19年,担任了14年班主任。2000年后,由于他教的是物理,带班只能从初二带起,而且接手的一般都是班风学风不理想的班,但他不负所托,经过两年的默默工作,所带的班到升学考试时都能取得很好的成绩。2000年后,他所带的4个毕业班中,有3个班有6人以上考上增城中学,考上普通高中的学生人数也是名列前茅。2002年,他获得了增城市优秀教师称号。
何海华每当接手一个班,就会加班加点地进行家访,无论优生、差生还是中等生,他带一个班两年,很多家长都跟他变得非常熟识,甚至成为了好朋友。他带班没有动人心魄的言辞,有的只是润人心田的细语和为人师表的身体语言。他总是按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自己,以作表率。平时,他一头短发,穿戴整洁,朴素大方;升国旗时,他庄重得体,集会从不跟别人窃窃私语。他从不骂学生,但犯了错误的学生对他的批评都服服帖帖。他用他的端正行为及散发高尚情操的身体语言教育学生,胜过千言万语。
对社会义不容辞
生活中的何海华总是温文尔雅,可是该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他却毫不犹豫。有一次,何海华在找朋友的路上看到两个年轻人在前面跑,其中一个手里拿着一个手袋,后面还有一个女人边追边喊:“把证件还我”,一看就知道是抢包的。何海华见状,立刻帮忙把手袋夺了回来,他那股正气凛然的气势吓得两个小贼拼命逃跑。又有一次,何海华陪妻子到广州看病,排队取药的时候,突然前面一位也在排队取药的中年男人倒在地上,周围的人马上散开、围观,就是没有人上前扶一把。何海华见状,毫不犹豫地跑过去扶起中年男人,并叫人找护士来处理。
何海华就是这样一位平凡的好人,他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孜孜不倦地工作,当社会上的人需要他帮忙的时候,他也义不容辞。何海华说,他会继续坚持自己的教学理念,带给学生更加积极的学习态度,同时也希望通过自己的以身作则,给社会带来更多正面的影响,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增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