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实现“村村通”和无线覆盖目标

[复制链接]
美好增城 发表于 2011-2-24 11:2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记者 李意稳   通讯员 王剑君

1.jpg

2010年,我市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图为位于我市边远山区的正果镇畲族村村民看上了内容丰富的电视节目。

    “村村通”工程和无线覆盖工程都是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首要任务。“十一五”期间,市广播电视台严格按照国家、省、广州市启动“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各项要求,以及无线覆盖工程的统一部署,始终把这些惠民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满足广大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民心工程来抓,坚持统筹安排、科学规划、精心组织、真抓实干,有序推进了我市广播电视事业的建设。
实现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
    加强农村广播电视覆盖工作,历来是我市广电事业建设的重点。在未启动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之前,全市279个行政村中,未按标准通广播电视的230个,2067个自然村中,未通或未按标准通广播电视的1298个,因网络太残旧需要改网的327个。2003年开始,市广播电视台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在深入调研、摸清底数、掌握各种数据和资料、抓好试点的基础上,确定了采用有线电视光缆联网为主,辅以卫星接收、无线覆盖等方式的“村村通”工程方案,并按照“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可行、保证长效”的原则,紧密结合各村实际,综合利用无线、有线、卫星等技术方式,有计划、分阶段、有重点地全力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通过努力,各阶段“村村通”工作均达到预期目的。第一阶段从2003年到2004年,全市共投入4600多万元,完成了230个行政村的“村村通”建设任务,并通过了广州市“村村通”小组的验收。第二阶段从2004年至2008年,在自然村“村村通”建设中,完成了1177个自然村通有线电视和327个网络残旧自然村网络重建工作。到2008年12月底,基本完成了广电总局要求的在“2010年底前完成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通广播电视”的任务(以有线为主其他方式为辅),并完成了部分有条件的20户以下自然村通有线电视。第三阶段从2009至2010年,主要对居住较分散的20户以下自然村,采取有线传输、卫星接收或无线发射等方式解决电视信号接收问题,确保不出现盲点村。2010年,基本完成了全市2067个自然村的“村村通”任务,累计投入资金7000多万元,受益人口40万。
无线覆盖继续扩大
    为使广大农民都能无偿收听收看到多套广播节目和电视节目,使“村村通” 工程更完善,2008年,市广播电视台组织实施了“农村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建设,对骨干发射台进行更新改造,使中央第一套广播节目和中央第一套、第七套电视节目在我市无线发射,覆盖率达到85%以上,加大了地面数字电视无线覆盖的范围,协助完成了由国家和省统一安排的转播中一广播。此外,市广播电视台还完成了中央电台中国之声(FM91MHz)、广州电台新闻频道(FM104MHz)、广州电视台综合频道(DS—18)、广州珠江移动CMMB(DS—37)、增城电台(FM89MHz)等广播电视的无线发射,我市无线覆盖范围不断扩大,节目数量不断增多,农村群众听不清广播、看不清电视的历史彻底结束。
    此外,作为进一步巩固“村村通”成果、发展“村村通”事业的重要途径,我市全面实施数字电视整转工程。 2010年11月起,增城广播电视台在荔城和新塘两城区共8个小区开始启动数字电视整体转换试点工作,完成了10000户用户的整转,切实让增城人民感受到数字生活的精彩,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城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1 显示全部楼层
增城二打六 发表于 2011-2-26 22:3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垄断行业不通还真不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新居民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