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过去的一年,我市教育部门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发展高质量经济、建设高品位城市、培育高素质市民”这一中心,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取胜的主线,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工作任务,教育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事件1:
我市提前实现让九成以上高中学生上大学的目标
2010年,高考大专以上上线率达到92.75%,提前实现了让九成以上的高中毕业生升入大学的目标。在2009学年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评价中,我市连续4年100%学校获奖。其中,有4所学校获得一等奖,有8所学校获得二等奖,获奖比例排在广州12区市前列。
事件2:
大力实施名师强教工程
2010年,教育系统不断创新教师培训模式,积极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举办了七期的“教育名家增城论坛”,培训校长和教师2840人次;选派了255名教师分别参加了初中农村英语骨干教师培训、中小学骨干教师升级培训和小学教师转岗培训等培训项目,遴选了121名校长分别到香港、英国、江苏、广州等地挂职学习, 16842人次先后参加了网络远程教育培训,有10387人次参加了第1001和1002期的校本培训。
事件3:
全面实施高中阶段免费教育政策
在全面落实城乡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我市从2010年秋季起率先在广州市十二区市实施高中阶段免费政策,使增城籍学生享受到十二年免费教育。免费项目包括学费和课本资料费,免费对象包括所有本市户籍就读普通高中的学生和本市户籍就读市内外中职学校的学生。截止至2010年11月底,我市已基本完成了高中阶段免费教育的学生登记和核定工作。我市范围内共有26932名学生(其中普通高中18942人,市内职业类学校7990人)符合普通高中、职业学校的免费条件,另有7257名具有我市户籍到市外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符合条件。2010年秋季,我市高中阶段免费金额已经投入3866万元。
事件4:
加强教育普惠工程和扶困助学工作的落实
2010年,教育系统继续按照《增城市困难学生扶助实施办法》,及时扶助各类贫困学生。全年扶助家庭困难学生、残疾学生、农村纯女户学生、孤儿学生、参战退伍军人子女、高考上线困难家庭学生等6068人次,扶助金额537万元;继续实施撤并学校学生交通补贴政策,补助学生15168人次,补助费用1050万元。
事件5:
实现教师整体收入水平与公务员整体收入水平大体相当
我市市委、市政府在2009年和2010年初先后投入8794万元和7394万元的基础上,2010年12月又投入1400万元用于提高教师待遇,全面落实“两相当”(县域内教师整体收入水平与当地公务员的整体收入水平大体相当、城镇教师与农村教师收入大体相当),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不断提升。
事件6:
积极配合做好亚残运会期间文明观众组织工作
亚残运会期间,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项活动,开展了“迎亚运、讲文明、树新风”城市文明志愿服务之微笑使者志愿服务全民行动,先后有3万多学生参与了亚残运会文明观众与志愿者活动,展现了我市教育的良好形象。同时,我市各级各类学校以迎亚运活动为契机,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不断加强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主线,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增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