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学院举行2011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

[复制链接]
共建文明 发表于 2010-12-28 10: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毕业生择业更加注重企业发展前景与个人提升空间

1.jpg

供需见面会现场

    (记者陈梓桓 陈仕亮文/摄)12月24日,216家用人单位云集华商学院,参加该校2011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这次供需见面会为该校3000名应届毕业生提供了2000多个工作岗位,无论招聘单位数量还是岗位数量均创下了华商历年招聘会之最。据了解,今年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出现了转暖势头,但工作职位的供需矛盾依然突出,毕业生择业时已不再过于重视工资待遇,而是更加注重企业的发展前景与个人的提升空间。
招聘规模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记者在供需见面会现场看到,前来招聘的单位几乎覆盖了全省各市各地,主要以珠三角城市用人单位为主,行业覆盖营销、地产、电信、酒店20多个行业。
    “前两年顶多也就六七十家招聘单位,这次突然猛增到216家,提供岗位2000多个,我们的毕业生跟岗位数比例接近1:0.8。”据华商学院副院长邓基泽介绍,此次供需见面会是华商学院在今年举办的第一场针对2011届毕业生的大型综合性招聘会,招聘的规模和提供的职位数量均创下了该校的历史之最。
    “到校招聘的用人单位成倍增长,一方面表明学校毕业生越来越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另一方面这也是我国经济回暖的一个明显表现。”邓基泽告诉记者,由于亲身经历了前两年的金融危机影响,加上学校的就业指导,今年的毕业生在就业上比以往更加理性和务实。据了解,为了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近年华商学院一直把就业指导纳入课程计划,通过讲座、课程、咨询等形式,邀请名人名家向学生提供就业政策解读、形势分析,介绍求职经验、面试注意事项、考公务员心得、就业须知、心理调适方法等,将就业指导延伸到每个学生,引导学生理性、正确地对待自主创业,不要盲目跟从。同时,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从内涵上提高学生的自我组织能力和融入社会的能力,让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明确定位,主动出击。
毕业生择业更加明确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与往年相比,今年该校不少毕业生不再怀抱大摞简历挨家投递,而是一进会场便直奔目标企业,因为之前他们已在网上为此次求职做足了“功课”。
    在一家地产公司的招聘点前,该校管理系的应届毕业生小陈很快获得了面试官认可,并满意地收下了他的简历。小陈告诉记者,早在招聘会前,他从校园网上看到了此次招聘会用人单位的名单后,便抄录了部分合心意的企业,然后逐一在网上搜索这些企业的信息,主要是企业近几年发展情况,是否有规范的网站,以及在所在行业中的影响力等,然后再结合自身优势和兴趣,从中选择部分就业几率比较大的企业,作为“主攻”方向。由于此前对应聘企业有了较充分的了解和准备,小陈往往只和企业招聘负责人交流不长时间,便获得了对方的充分认可。对此,招聘单位佛山市银濠酒店的人事经理也认为,毕业生利用网络对用人单位进行提前筛选的求职技巧值得提倡,这种做法不仅体现了求职者的“诚意”以及他们对自己前途负责的务实心态,也能使毕业生的应聘更加有的放矢,增加就业成功率,还能让企业更快地招到合适人选。
    记者在现场随机采访了数十名毕业生,发现半数以上都有着较明确的应聘目标,与以往几届相比,这次前来求职的毕业生显得更加务实,他们大多对工作待遇并不是很关心,反而更加注重企业的发展前景与个人的提升空间。艺术系的小杨进入大四之后并没有像周围同学一样加入到考研、考公的大军,而是一门心思准备找工作,“除了要适合我的专业之外,最重要的是要找一个适合我个人发展的工作,待遇问题倒是其次。”小杨告诉记者,他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不喜欢跟人打交道,“要是年薪十几万让我去做销售我也不会去干,但是如果有适合我的,1500元包吃住都行。”
就业环境依然不容乐观
    “虽然经济回暖,但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约660万人,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毕业生,今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总体依然不太乐观。”邓基泽认为。他建议毕业生首先应及早准备,在从“校园人”到“社会人”的身份转换时,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要做好求职信息搜集工作和职业定位,寻找自己想找的工作方向,对于某些岗位的工作是什么,需要怎样的人才心里应有底;其次,由于目前用人单位的录用标准越来越高,刚毕业的大学生还应以学习经验、积累知识为目的,不要把眼光放得太高,防止走进一味追求好单位、高薪酬的误区;最后,还要提升自身知识储备,不断增强专业素质,锻炼工作心态,提高抗压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增城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新居民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